脏器生花,尸骸舞踏……后劲最大的恐怖游戏,10年后又回来了

500

  作者 / 油炸腐蟑螂

  编辑 / 轻舟

  排版 / Eis

  “最深的恐惧,往往源于最熟悉、最美好的事物发生了本质上的扭曲。”

  《寂静岭》系列无疑是心理恐怖游戏的巅峰之作,自1999年首作问世以来,这个由科乐美(Konami)打造的常青IP,以其独特的废墟生存、心理恐惧,以及对人类内心黑暗面的深刻剖析,俘获了无数玩家的心。

  自2012年的《寂静岭:暴雨》之后,这个系列沉寂了整整13年,直到2022年科乐美Silent Hill Transmission直播中,《寂静岭f》(Silent Hill f)才作为系列新作正式公开。该作将于2025年9月25日发行,由资深制作人冈本基(Motoi Okamoto)领衔,知名视觉小说作家龙骑士07(Ryukishi07)担任编剧,并由中国台湾的泥巴娱乐(NeoBards Entertainment)开发制作。

  *本文不包含刚刚发布新作《寂静岭f》的剧透,可放心食用

500

  寂静岭系列的魅力在于其表里世界的设定:异界小镇之中,充斥着主角心灵创伤的显化。从首作的哈里·梅森寻找女儿,到《寂静岭2》的詹姆斯·桑德兰与自己妻子的纠葛。冈本基在接受Game Watch采访时强调,本作旨在吸引年轻玩家,通过增强动作元素来平衡恐怖与娱乐性,同时保留系列的核心——心理创伤的象征表达。

  新作的回归还带来了系列的转型——从欧美小镇的工业锈迹,转向1960年代日本乡村的东方神秘与民俗诡谲,这样的转变在各路情报所呈现的视觉内容中可见一斑。

  该作目前媒体评分已解禁,截至本文完稿,游戏的PS5版Metacritic均分为87分,PC版均分为88分,表现堪称亮眼,相当值得期待。

  《寂静岭f》的艺术要素从何而来?这种阴间又美丽,让人难忘的氛围是如何塑造的?怎么在日常场景中打造诡异又吸睛的高级感?下文将展开对本作的全盘美学解析。

  01

  在锈迹上绽放

  提及寂静岭,很难不想到破败的美国小镇:永不消散的浓雾、锈蚀的铁栅栏、废弃的医院与酒馆。这些元素组成了系列的视觉名片,诉说着工业化社会的崩坏与个人记忆的腐蚀。

  《寂静岭f》在视觉上做出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根据PV和最新情报,从Game Informer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以往的工业锈迹被绽放的彼岸花取代。这种花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死亡,常常出现在墓地或秋分时节。场景不再是荒废的绝断山村,而是1960年代(昭和35年)的日本乡村戎丘(戎ヶ丘),一个看似充满日常生活感的社区:狭窄的街道、交错的民宅、雾气缭绕的稻田与森林。

500

  196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开端,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浪潮激烈碰撞。戎丘曾是因矿业而繁荣一时的乡镇,后因产业没落而逐渐被外界遗忘——遗忘为这座山村增添了一层浓厚的哀怨。

  当地居民固守着传统习俗,在医疗上崇尚传统偏方,并对稻荷神有著近乎偏执的狂热。稻荷神本是掌管谷物与商业的丰饶之神,但在一个封闭、衰落的社区里,这种信仰很可能已异化为排外且残酷的密教崇拜,使本应象征庇护与净化的神社,变成了恐怖的源头。

  这种看似充满日常生活感的社区——狭窄的街道、交错的民宅、雾气缭绕的稻田与森林——与系列以往的欧美乡镇设定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完美契合了编剧龙骑士07的创作习惯。

500

500

  回想其代表作《寒蝉鸣泣之时》,雏见泽村表面上同样是一个宁静祥和的乡村,村民们过着平凡的日常,但在这层和平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关于猜忌、妄想与血腥的骇人真相。

  戎丘的异变,也严格遵照着系列的一贯设定:寂静岭从来不是事实存在的地理空间,而是主角内心创伤与恐惧的具象化投影。主角雏子的痛苦——无论是源于家庭创伤、青春期的叛逆,还是更深层的文化禁忌——都将在这片绽放的彼岸花海中一一显现。

  02

  花道与血肉

  怪物设计一直是寂静岭系列的灵魂,它们不仅是游戏中要击败的敌人,更是主角心灵创伤的表征,《寂静岭f》同样延续这一传统,并将其与日本元素相结合。

  担任本作怪物设计的是插画师kera,她的作品典雅而富有迷幻风格,在亮丽温和的色彩中孕育腐败的情感力量。根据冈本基的采访,kera的设计融合花卉、内脏等概念,呈现美丽与骇人共存的倾向,这或许是以脏为器的花道:花朵从器官中绽放,血肉的边界被植株消融,诉诸纯洁与腐朽的张力。

  *注: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500

500

  花道,即日本传统的插花艺术。通过线条、颜色和形式的组合,花道追求着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静观中体悟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花道艺术家不仅仅是摆弄花草,更是在创作一个微缩的宇宙,其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思。

500

  然而,在《寂静岭f》中,最私密、最脆弱的内脏,却成为了承载花朵的花器。细密的花束透过毛孔、穿过组织,肆意生长——创伤如同失控的植物般,以一种病态的方式汲取生命的养分,最终开出既美丽又致命的恶之华。

  怪物阿拉阿巴蕾(暂译,原文为アラアバレ),可以被视作日语词“荒”和“暴れ”的结合,似乎隐含着狂乱暴走的意味。其身上布满了樱花、菊花、彼岸花等日本标志性的花卉。在日本花语(花言叶)中,樱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武士精神的刹那之美,而菊花则与皇室、高洁相关,同时也常用于葬礼,带有哀悼之意。当这些寓意丰富的花朵与代表生命本质的血肉内脏结合时,便产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啊啦”(アラ)或许还可以被理解为日本成熟女性温柔的语气词,于是这样的怪物设计似乎可以被理解为:创伤将本应温柔的情感扭曲成了可怖的狂躁。

  这种腐败的美,正是对《寂静岭》心理恐怖内核的完美诠释——最深的恐惧,往往源于最熟悉、最美好的事物发生了本质上的扭曲。kera的设计,无疑是将这种内在的心理腐蚀,以一种极具诗意却又令人极度不适的视觉语言,呈现在了玩家面前。

  03人形

  怪物设计还大量使用了日本民俗中常见的人偶(人形)元素。流雏仪式是女儿节的习俗,将人偶放入河中以求流水涤去污秽;能面是日本传统戏剧能剧的重要道具,用于扮演怨灵、鬼神和妇女老人;座敷童子则是日本信仰中庇佑宅邸的精灵。

  这些元素在怪物设计中以令人不安的方式重组——人偶的肢体被拆得四分五裂并胡乱堆叠,人间的秩序很明显不适用于这里。根据IGN披露,一片雾气弥漫的稻田中,玩家需要通过观察稻草人来判断前进方向——而这与雏子童年迷路时对稻草人产生恐惧的创伤记忆紧密相连。

500

500

500

  与传统人偶元素迥异的是,游戏中人偶怪物的身体大多由球形关节素体组成,这种设计应源于1960年代涩泽龙彦、泷口修造对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人偶摄影的引介。贝尔默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强调身体的碎片化与性暗示,而在日本,球形关节素体则进一步与传统人偶工艺、消费相结合,并从1998年开始发展为如今风靡世界的BJD(Asian ball-jointed dolls)。可以说正是在60年代后,人偶在日本文化中的玩具属性与时尚属性得到了关注。

  【关于球形关节人偶的考古推荐动画学术趴文章《被玩弄、被崇拜,人偶如何成为各色欲望的出口?》】

500

500

  04

  踏舞而来

  《寂静岭》系列最出圈的怪物无疑是肿脸护士,2006年克里斯多夫·甘斯执导的同名电影中,超模与爵士舞者的参演还原了游戏中护士们僵硬而又疯狂的动作。舞蹈——反关节的舞蹈,是寂静岭怪物动作最微妙而迷人的特色。

500

  系列前三作的角色设计师伊藤畅达曾公开表示,寂静岭中部分怪物的动作,其灵感正是参考了日本的暗黑舞踏

500

  浑身雪白的日本“舞踏” 舞者是套中人和肿脸护士的灵感来源之一

  舞踏诞生于1959年(昭和34年),由舞蹈家土方巽创立,深受德国表现主义舞蹈的影响 。它是在日本二战战败的废墟之上,对西方现代舞和日本传统舞踊的双重反叛。舞踏艺术家们试图透过极端、扭曲、缓慢而充满痛苦的姿态,去表现一个“叛逆的身体”,以此来象征战后日本社会的集体创伤、身份认同的迷失以及人性的异化 。

  舞踏表演者通常全身涂白,象征着死亡与虚无,他们的动作时而如蠕虫般在地上翻滚,时而像提线木偶一样抽搐,极力摒弃传统舞蹈对“美”的追求,转而挖掘人类潜意识深处的黑暗、丑陋与欲望。舞踏舞者拒绝单纯地利用身体进行“表达”,因为在他们看来,身体本身就是他们所要“表现”的对象。在苍白的涂料之下,日常生活的表象被彻底隐去,只剩下承载着痛苦记忆的、最原始的肉体。

500

  在《寂静岭f》的宣传片中,怪物们的动态设计同样与暗黑舞踏有着微妙的相似性,并因其和风背景而呈现出别样的恐怖风味。预告片中,那些人形怪物以极不稳定的姿态静静地伫立在街头巷尾,下一秒却又会以卡顿的诡异动态向主角雏子扑来。“动”与“静”的极端对比,以及违反关节的姿态,正是舞踏表演中常见的技巧,打破了观众的惯性思维,带来了强烈的疏离感与不安。

  可以说,舞踏这种艺术形式,为《寂静岭》系列提供了一套完美的惊悚动作语言,将无形的心理创伤,转化为观众肉眼可见的、令人坐立难安的肉体之舞。虽然日本现代舞长期遭到普通观众们的诟病,东京奥运会预热节目《Wassai》更是被中国网民指为“阴间”,但在这里似乎正是物尽其用了。

500

  05

  以JK形态出击

  《寂静岭f》与系列其他作品的不同,或许在于它将恐怖深深植根于“日常”的崩解之中。

  游戏的主角深水雏子,其标志性形象是身著一身水手服(セーラー服)。水手服是典型的日本女子高中生校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最初源于海军制服,于二战后的1950年(昭和25年)左右重新普及流行。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水手服与男学生的立领制服(诘襟)一同构建了战后日本的性别规范,它不仅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符号,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于女学生“顺从、清纯、洁净”等品质的集体期待与规训。

500

  在游戏中,这种充满规训意味的“日常”符号,恰恰构成了矛盾的起点。主角雏子与以往《寂静岭》系列的主角不同,她不是事出有因而闯入小镇的外乡人,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戎丘原住民。因此,她所要面对的心结与恐惧,或许正是来源于对这种“遵循日常”本身的恐惧。

  游戏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60年代的日本,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剧烈动荡的时代。传统的“家父长制”依然根深蒂固,女性被期望扮演顺从的妻子或孝顺的女儿角色。然而,与此同时,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影响,日本的妇女权利运动也开始萌芽。

  根据PC Gamer的情报,制作人曾表明雏子的故事线与1960-70年代日本女性解放运动(ウーマンリブ運動)的同调。1960年代后半期,许多女性曾积极参与左翼运动(全学共斗会议),渴望通过社会变革实现男女平等。然而,她们在运动内部遭遇了严重的性别歧视。女性被视为“烧饭、救助和性服务”的对象,被排除在运动的决策核心之外。此后女性们从学生运动中出走,转向了女性解放运动——她们将目光聚焦于性别角色分工的解体、自我解放与个人意识的变革。同样地,雏子也必须鼓起勇气,去对抗她所遇到的种种压抑,这是昭和时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艰难挣扎。

500

  从现有情报推测,雏子并不愿意顺从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期待,与大和抚子式的姐姐不同,她对婚姻毫无兴趣,更与她暴躁的父亲、处处容忍的母亲分道扬镳。她的水手服,既是她身为学生的日常,也是束缚她的社会枷锁。她所进入的“寂静岭”,其恐怖本质很可能就是这个看似和平的乡村日常本身。那些融合了花卉、人偶与民俗元素的怪物,或许正是她身边那些试图规训她、吞噬她个性的“人们”——可能是偏执的家人、守旧的邻里,甚至是整个村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她的战斗,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在一个试图将她塑造成标准“人形”的环境中,争夺自我意志的“成人礼”。

500

  06尾声

  当然,雏子的痛苦不至于此,幻听到的“叛徒(裏切り者)”、与娃娃一同出现的刻字以及异变为怪物的友人咲子,种种迹象似乎还暗示着女主与朋友之间的信赖崩塌。

500

500

500

500

  不过,目前的情报实在令人无从得知故事的全貌。但寂静岭只渡有缘人,被卷入此地的雏子身上,究竟有如何深重的污秽臾待拔除呢?这实在是个令人浮想联翩的谜团,雏子究竟背负着怎样的秘密?她能否在这片由内心创伤具象化的地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所有答案,都尘封在戎丘的浓雾之中,等待玩家亲自揭晓。

  参考:

  https://kanko-gakuseifuku.co.jp/museum/history_uniform

  https://game.watch.impress.co.jp/docs/interview/2034546.html

  https://www.konami.com/games/silenthill/f/jp/ja/

  https://doshisha.repo.nii.ac.jp/record/20186/files/007000800003.pdf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0601959

  https://www.pcgamer.com/games/horror/hinako-shimizus-arc-in-silent-hill-f-is-shaped-by-the-japanese-womens-rights-movement-of-the-1960s-and-depicts-how-she-musters-the-courage-to-combat-repression-she-encounters/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