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暂时打不起来,但大治还很远,因为有两派在交锋
今天想聊聊全球治理。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它实实在在影响着你我的饭碗、物价、安全感和未来。
话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80年了,联合国也成立80年了,世界虽然暂时远离了大战,但还远远谈不上“大治”。人类又来到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口。
世界向何处去?大国要怎么办?一直以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在激烈交锋。中国和美国,正是这两种路线的“首席代表”。今年的对比格外鲜明:一边是美国倒行逆施,搅得天怒人怨;另一边是中国诚意满满地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世界注入急需的稳定性与正能量。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两条路?下面细说。
▲ 中美各自代表的两种路线,对比格外鲜明。
一
在价值取向上,一个群己合一,一个本国优先。
中美的内外政策为何天差地别?根源在于价值观不同。中国认准一个理,只有各国人民都过好了,中国人才能真正过得好。别的国家战火纷飞、饭都吃不饱,中国也不可能独自岁月静好。所以,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人民”二字,是中国所有政策的起点和归宿。这就是为什么,从上合组织到金砖峰会,从G20到联合国,中国一次次倡导“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是全球唯一长期、无偿、成规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的国家。
这些年,中国的“和平方舟”成了各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大白船”。“和平方舟”本是中国海军的军舰,但它没有大炮,没有导弹,没有鱼雷,而是一个万吨级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近十多年来,“和平方舟”已经到访52个国家和地区,救治了37万余人次。
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造福世界。我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向百余国推广菌草、杂交水稻等技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带动超4000万人摆脱贫困;在建成世界最大教育体系的同时,于30多国设立“鲁班工坊”,已经培训了10多万技能人才。
▲ 上图:2024年,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专家与当地人一起搭建蘑菇大棚。
▼ 下图:1946年,美国在马歇尔群岛进行核试验,掀起蘑菇云。
美国呢?内外政策的指挥棒,永远绕不开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政客们整天算计的就是“两票”:选票和钞票。比如,美国原本也有一些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但因为“不赚钱”,现在预算一刀砍掉一大半。这么做的结果,是美国“少吃了点亏”,但对很多穷国弱国来说,可能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失去救命的机会。
更恶劣的是,当美国陷入“民主异化—治理失能”的恶性循环,它的选择是极力祸水外引、诿过于人。比如将芬太尼滥用、制造业流失等问题,通过关税战向全球摊责;将移民问题“泛安全化”,掩盖国内立法失灵,强压拉美国家、非洲国家接受遣返移民。为扭转两党政策反复等导致的稀土产供链弱势,无视国际法悍然索要他国领土、夺取国际航道。凡此种种,堪称全球治理的最大破坏者。
▲ 视频:2025年8月,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许多国家正在“去美国风险”,美国现在被视作“大破坏者”。
二
在路径选择上,一个是多边主义正道,一个是单极世界霸道。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80年来,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几乎加入了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中国不仅持续助力联合国改革,还专门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面向100多个国家开展200多个务实合作项目,更是少数按时、足额缴纳会费的成员国,真金白银捍卫多边体系。
反观美国,嘴上说“回归多边”,实际搞的还是“唯我独尊”,对联合国是“合则用,不合则弃”,过去还知道遮遮掩掩,如今连遮羞布都扯了。美国动不动在安理会滥用一票否决,大搞“一言堂”。近年来多次强行阻挠加沙停火决议,让各国劝和促谈的努力付之东流。更离谱的是,美国居然利用联合国东道国的身份,直接吊销巴勒斯坦官员赴美参会的签证。连门都不让人进,还谈什么多边?
▲ 2025年9月,美国第六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加沙问题决议草案。投票结果公布后,巴勒斯坦代表神情凝重。
美国还常年拖欠联合国会费,已经成了最大老赖,直接影响到联合国的救助行动、发展项目甚至维和使命。一边自封“全球领袖”,一边在政治上扼杀联合国,谁能服气?
经贸领域也是同样套路。美国四处挥舞关税大棒打贸易战,让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再受重创,这大家都知道了。但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美国还为了一己私利,直接把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给整瘫了。这个上诉机构,原本被称作国际贸易的“最高法院”,是解决全球贸易争端的核心机制。结果美国又是阻挠新法官遴选,又是冻结预算,一直搞到这个国际司法机构彻底停摆。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裁判不是我,这球我就不踢了”。
三
在平台依托上,一个是建桥,一个是砌墙。
中国始终相信,地球村的事儿得大家商量着办。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是搞什么“地缘扩张”,而是实打实地修路、架桥、促联通、谋发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欧班列到“丝路电商”,这些项目给当地带去的不仅是发展机遇,更是中国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享理念。
我们不断拓展“上合大家庭”,推动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加入对话与合作;深耕“大金砖合作”,推动机制扩容升级,让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更有话语权。
最近,中国还牵头创设国际调解院、发起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等全新机制。这些都不是为了另起炉灶,而是在气候变化、数字治理、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搭建起更加公平、普惠、包容、有效的国际治理平台,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 中国历史上有个“六尺巷”的典故,说的是邻里双方通过调解,各自退让三尺,不仅成功化解纠纷,还形成了方便大家通行的六尺巷。这个故事体现了“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中国倡议建立国际调解院,契合这一传统智慧。
美国则满脑子零和博弈、赢家通吃。它逆潮流而动,以“对等关税”胁迫各国为霸权输血续命。它大搞“小院高墙”,滥用长臂管辖,编织排华供应链网络。它靠拼凑“小圈子”实现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什么“G7关键矿产计划”“芯片四方联盟”,本质都是将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见不得全球南方国家团结自强,不断加大对金砖机制等南南合作平台的污名化、打压和分化,已成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四
在行事原则上,一个重信守诺,一个唯利是图。
中国讲求“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说出去的话,就是板上钉的钉。比如,我们提出了同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突破2.3万亿美元的目标,不仅说到做到,还提前实现。这不是简单数字达标的问题,而是带动地区共同发展的弘义融利之举。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才过去一年,我们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果落实清单,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从承诺变成一条条公路、一座座电站、一所所学校和一家家医院。
我们在全球率先作出“双碳”承诺,并不打折地执行。至今已减少约30亿吨碳排放,相当于种了超过60亿棵树。中国人用行动告诉世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美国的信誉账户早已余额不足,近来不但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大搞所谓“交易式外交”“讹诈式谈判”“模糊战略”,把最后一点体面也彻底丢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将此形象归纳为“打砸抢”。
美国的关税政策堪称“变脸秀”,税率高低全凭国内政治算盘一念之间。今天大幅加税,明天又暂缓延期,朝令夕改,让全球企业陷入成本激增、供应链断裂和政策恐惧之中。这种反复无常啃噬的,不仅是美国消费者的钱包,更是全世界对市场经济稳定的信心。
美国自诩“和平使者”,却屡屡借冲突谋私,比如在刚果(金)与卢旺达纠纷中推行所谓“矿产换安全”,借安全议题控制关键矿产资源;在泰国与柬埔寨边界冲突时提出“市场换停火”,借机撬开别国市场、服务自身地缘与经济利益。
信誉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立身之本,每一次的恣意妄为和出尔反尔都是对自身信誉的消耗。这种把和平协议当成生意来做、把国际承诺视为谈判筹码的做派,账面上或许得利,但信誉早已透支。
▲ 视频:你想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关于全球治理理念的交锋或许不会很快落幕,但历史的结局已然清晰可见。中国的答案深植于“以德怀远”“天下为公”的古老智慧,以普惠包容代替强权独占,以平等有序超越弱肉强食,呼应着人类文明对“治世”的追寻,注定将瓦解零和博弈的桎梏,引领世界走向真正可持续的大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