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加速包抢火车票有用吗?消保委调查结果来了
中国消费者报
2025年09月23日 12:55:06 来自北京市
十一假期即将到来,出行的火车票抢到了吗?
日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9家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展开调查。
9月2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存在隐性消费陷阱,加价服务效果与宣传不符等问题。
买加速包抢票有用吗?调查发现,体验购买的线路中均为12306最先出票,加速包服务沦为噱头。
涉及平台
线上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4507份,线下体验覆盖了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飞猪旅行、同程旅行、途牛旅游、美团、智行火车票、高铁管家、铁友火车票等9家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
(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报告数据显示
使用人数及原因:91.72%的受访者使用过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仅8.28%未使用,说明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较高。
消费者使用的主要原因是认可其功能价值,如抢得到票、体验感好,而消费者不使用则多受信息安全、效果存疑等因素影响。
(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使用频率:76.37%的受访者每年使用3—10次。
使用场景:主要使用场景集中在周末短途旅行(47.05%)、节假日返乡返程(41.32%),以及商务出差(34.03%)、临时突发出行需求(32.05%)等。
(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消费者对加速包有着怎样的态度?
55.20%的受访者仅在高峰期偶尔购买;
25.1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
8.59%的受访者表示曾因隐藏捆绑等被迫购买。
在对加速包的态度方面:
37.88%的受访者尽管对效果存疑,但仍会因焦虑心理购买;
27.38%的受访者认为是必要的,愿意付费提升成功率;
18.4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感加速包。究其原因,47.11%认为平台制造抢票焦虑,45.54%担心非付费用户被故意降权,35.43%感觉成功率不实。
主要消费问题
👉问题一:隐性消费套路多
调查发现,多家平台通过界面设计、流程诱导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加价服务效果与宣传不符,分段抢票方案更是让消费者被迫承担退票损失。
一些平台在按钮设计上,把含附加费的极速抢票等按钮进行高亮设置并放在显眼处,将无额外收费的普通抢票按钮置于视觉次要位置,极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体验案例👇
去哪儿平台:体验员在去哪儿平台购买南京南至北京南G4次车票时,本想选45元专人抢票服务,却因平台将光速抢票按钮以显著的橙色图标显示,并放在右下角确认键的常规位置,且加价金额字体明显偏小,导致误选后多付50元。
去哪儿平台抢票体验时遇到的隐性消费情况。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铁友平台:体验员购买南京南至秦皇岛G1236次车票,原计划支付596元,包括票价557元和专人帮抢费39元,但支付时显示需付626元。回溯购票流程发现,在订单支付页面,平台将极速抢票・抢不到退(需额外付40元/张,成功率高)设置为右下角红色高亮按钮,而不添加附加费的普通抢票按钮却以浅色弱化在左下角。更不合理的是,实际扣费30元与按钮标注的40元不符,且客服无法解释价格差异原因。
铁友平台抢票体验时遇到的隐性消费情况。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问题二:加速包服务不符合预期
在抢票成功的速率上,尽管9家平台都声称购买加速包、抢票套餐能提高抢票成功率,但调查发现,体验购买的线路中,均为12306最先出票,加价服务沦为噱头。其中,智行全能抢票附加43元服务费,未能抢到票。
👉问题三: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抢票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非必要权限索取(54.48%)占比最高,过度收集个人信息(43.13%)同样突出。此外,未经同意默认授权(24.41%)、未经同意转让/隐蔽收集(25.47%)二者占比均超两成,反映出消费者对信息收集、授权、流转环节存有不安。舆情数据中,部分网友于社交平台反馈,在未主动购票或授权的情况下,发现12306账户中出现陌生人的购票记录,或接收到非本人的车票信息,担忧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
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问题四:协议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
江苏省消保委对8家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铁友已停服,未纳入)协议文本分析发现,各家服务协议条款均存在通过超范围强制信息授权、单方加重消费者义务与加宽自身免责范围、规避第三方链接审核责任等现象,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一定损害。
具体来看:👇
❌超范围强制用户授权信息
去哪儿旅行、途牛旅游、携程旅行、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的服务协议中,要求消费者授权面部特征等生物识别信息、12306账号密码、设备信息等。
❌平台加宽免责范围与加重用户负担
美团、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平台协议均规定,平台可单方面修改协议,仅通过官网、App、微信等在线公布,不需采取主动、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告知,若消费者继续使用服务,即推定同意修改内容。
❌平台规避第三方链接风险
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等平台在协议中声明,对产品评级、推荐或风险提示的准确性不担保,对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责任。
消保委建议及消费提示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平台应规范经营行为、优化费用展示界面,仅收集必要信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清理不公平格式条款、明确个人信息收集范围,杜绝夸大宣传,提升服务实效。
消费者在购买火车票要理性看待加速包等付费服务,警惕平台的营销套路,不盲目相信付费服务的宣传效果,避免因焦虑心理陷入消费陷阱。
谨慎选择第三方抢票平台,使用时仔细阅读用户服务协议、隐私政策和收费规则,重点关注附加服务的勾选方式、费用构成及退改签政策,不随意授权非必要的个人信息权限,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购票过程中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如订单截图、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一旦遇到隐性消费、信息泄露、服务效果不符等问题,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