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鬼子的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同样是一种残酷
@法医秦明:
关于《731》,我能理解很多网友说的“不敢”,因为鬼子的罪行太过残酷。但是,看完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让鬼子的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同样是一种残酷。
更何况,鬼子的731部队何止残暴两个字可以概括——它是一个国家级别的、系统化的反人类工程。在哈尔滨平房区的基地中,日军以‘防疫给水’为名,行人体实验之实。他们研究鼠疫、炭疽、伤寒;测试人体在极寒、高压、烧伤下的耐受极限;甚至活体解剖被称为‘原木’的俘虏等等等待,而这些数据,战后竟成为日本医药、化妆品、军事研究的一部分。
日本某些冻伤膏效果显著,是因为实验数据源自731部队在零下30℃对人体进行的冻伤实验;
经历过“731”的也远不止东北。浙江、湖南等地,日军在抗战期间多次发动细菌战,遗留污染源。劣迹斑斑的细菌战给八十年前的人们留下了溃烂的四肢,给八十年后的年轻人种下了易过敏的慢性伤害。
中国推广“喝开水”的公共卫生习惯,最初正是为了应对细菌战对水源的污染。
延续至今的、最微不足道的日常的生活细节,镌刻着民族伤痕。
鬼子战败后,在美国的庇护,销毁证据,否认罪行。美国呢,向来自诩世界警察,面对鬼子提供的血淋淋数据,是正义也忘了,公理也忘了,帮着鬼子洗白细菌战——虚伪到叫人恶心!。
这种虚伪,在鬼子和它的美国爸爸身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电影中有一幕极具象征:鬼子头喝着茶听孩童读书,隔墙实验室,受难同胞凄厉惨加。这种“文明与野蛮并存”的撕裂感,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批着人皮的恶魔。
《731》的价值不在于“复仇情绪”,而在于唤醒记忆。
它让我们看清:恶魔未必青面獠牙,也可能衣冠楚楚、举止优雅;
罪恶也可以伪装成冷静精密、充满“学术追求”。
我们不寻求理解疯狂,但必须阻止疯狂的重复。
这部电影也是一声警钟——
对中国人:不能忘,不敢忘,不忘才有未来。
对日本人:必须直面真相,卸下伪装,道歉与清算才是文明起点。
保持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