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减收益累计超7亿元,绝味食品财务造假,多位高管被罚款

500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9月23日,ST绝味开盘跌停,报14.49元/股,总市值87.81亿元。

消息面上,9月19日晚,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其于当天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调查完毕,湖南证监局拟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罚款。

绝味食品公告称,公司股票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9月22日全天停牌,9月23日复牌后简称变更为“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缩至5%。

绝味食品表示,目前经营活动正常,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加强内控整改,后续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可申请撤销ST。

500

图片来源:公告

调查结果显示,绝味的违法行为集中在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收入确认上。从2017年至2021年,公司连续五年未按规定确认这部分收入,导致年报中的营业收入被“缩水”,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经计算,涉事期间合计少计营业收入约7.24亿元。

湖南证监局认为,绝味食品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

湖南证监局拟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董事会秘书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对于一家年营收60亿元、曾经市值超600亿元的行业龙头来说,ST的帽子格外刺眼。但“反向造假”的独特性,让这起事件充满了争议。

500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绝味的加盟模式中,品牌方不仅提供食品,还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押金,并统一指定装修方,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品牌手中。假如装修费用两千元/平方米,在这种模式下,装修费用因人工、材料等环节不透明,成为品牌方利润空间相对最大、也是最难以被外界监督的部分。这正是绝味少报收入的关键所在。

其指出,通过将这笔可观的装修费收入置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进行体外循环,不仅规避了监管,更可能为部分人输送了巨额利益。他以2017年为例,绝味当年营收38.5亿元,若其中5.48%为未计入的装修等收入,金额便高达2.11亿元。考虑到其行为长达五年,累积的未申报收入与逃税规模或十分惊人。

纵观绝味食品近年来业绩表现,其营收从2017年的38.5亿元持续增长至2023年的72.6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1.15%。

不过,2024年,绝味的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总营收下滑13.84%至62.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34.04%至2.2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下滑态势未得到有效遏制。绝味食品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52.60%。

500

图片来源:中报截图

第二季度业绩下滑更为明显,实现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下降19.80%;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57.65%;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78.08%。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行政处罚与ST 属“信用与合规惩戒”,而非单纯财务小错。当前材料不足以下结论,需等待公司追溯调整细节与监管最终《处罚决定书》。在证据更新前,把本案理解为治理与内控严重失效下的体外业务与资金核算问题更稳妥。对“利益输送”的具体路径与幅度,仍以后续追溯财务与处罚决定的明确披露为准。

绝味被 ST,无疑是一记警钟。但 ST 的帽子只是一时的标志,真正决定绝味未来走向的,是其能否有效应对业绩下滑等挑战。在行业竞争的红海中,绝味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策略,从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到渠道拓展等多方面发力,否则即便摘去 ST 的帽子,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业绩的反转与突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