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转动+电子扫描360度全覆盖!3万吨中国海上天眼强行"插入"美洲际导弹试验?
近日,中国海军两艘特殊舰船的远航轨迹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当“丝路方舟”号医疗船在加勒比海地区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时,同批远航的“瞭望一号”航天测量船也抵达委内瑞拉港口。这艘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巨舰出现在公众视野,还与美军“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导弹试验的时间窗口高度重合,使其成为全球战略观察的焦点。
作为中国最新一代弹道跟踪测量船,“瞭望一号”的技术参数足以改写全球海基预警力量的格局。其230米长的甲板上矗立着两座巨型“背靠背”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塔,采用“机械转动+电子扫描”的复合工作模式,能实现360度全向覆盖,又可在垂直方向±75度范围内灵活调整,形成准“球形全包围”的空域监测网。这套由S波段远程搜索雷达与X波段精细跟踪雷达组成的系统,使单舰即可实现6000公里半径内的战略级探测。相比之下,美国同类舰船“霍华德·洛伦岑”号的排水量仅9000吨,在持续探测能力与多目标处理效率上存在明显代差。
此次远航的时机选择颇具深意。就在“瞭望一号”进入大西洋海域后,美国海军发布航行警告,宣布将于9月17日至22日在该区域进行三叉戟 IID5 导弹的全程试验,这次试射的射程预计达到约1万公里,十分接近该型导弹最大1.1万公里的理论射程。
这款服役超过30年的潜射导弹经两次重大改进后,射程已达11100公里,可携带12枚当量47.5万吨的分导式核弹头,圆概率偏差控制在90米的精度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瞭望一号”部署的海域恰好处于导弹飞行中段的关键监测位置。这一阶段是指导弹发动机关闭后在大气层外的惯性飞行阶段,弹道相对平稳固定,是获取完整弹道参数的最佳窗口期。
从技术角度看,“瞭望一号”的监测能力对解读三叉戟IID5的实战性能至关重要。其X波段雷达具备的精细成像能力,可捕捉弹头分离过程与突防装置特征;S波段雷达则能持续追踪导弹助推段轨迹,为弹道测算提供关键数据。
这种能力在2024年英国三叉戟试验连续失败后更显战略价值,当美军试图通过此次试验验证延寿改进效果时,中国海基预警系统正以客观观测者的身份记录着这一过程。
这艘“海上雷达巨舰”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武器监测。作为中国空天一体化预警体系的重要支点,“瞭望一号”填补了陆基雷达因地球曲率造成的监测盲区,使我国首次具备对全球任意海域弹道导弹试验的实时观测能力。
此外还能成为远洋战略预警的“多面手”,在民用领域,其深空探测能力也为小行星防御等科研课题提供了海上平台支撑。
当“瞭望一号”的雷达阵列对准大西洋上空时,展现的不仅是3万吨巨舰的物理存在,更是一种维护战略透明度的技术自信。中国以“海上天眼”构建的技术观察哨,正在为全球战略稳定提供新的参照系。在这片广袤的大洋上,看得见的监测比看不见的威慑更能守护和平。
科大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