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总统访成飞,真意在五代机?

大部分网友都认为,扎尔达里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增加对歼10CE战斗机的采购量,甚至不排除尝试下单五代机。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很少有国家元首直接到我们的大型军工企业去参观。

毕竟,外交常识里安排一国总统参观某地某企业某项目,要么纯礼仪性参观,要么就是要深化合作,要么就是二者兼有。

巴基斯坦的军购,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军队先提出议案,国会通过后,军方再具体执行采购,交货后总统再代表政府表明态度。

如果巴基斯坦真的只是想追加歼10CE的采购,那通常不需要国家元首亲自出面来办理这种事情。

毕竟,军购的程序一般都是军队先提出需求,国会批准后,军方再具体执行,最后总统代表政府出面表态。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扎尔达里此次出面,可能不仅仅是为了采购歼10CE这么简单,甚至可能有比采购传闻中的歼35还要更重要的事情。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 @张斌评论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115648648887140400?spm_id_from=333.1245.top_right_bar_window_dynamic.content.click

但我觉得大概率是其他原因。

如果只是追加歼10CE的采购,应该去中航总部(谈合同下订单,再觊觎J20也得如此),而不应该来成飞。

首先,成飞J10生产线已经移交贵飞,且后者已完全接手J10后续生产(含外贸订单)——“巴总统登上歼-10”看的只是一条科研测试生产线。

其次,J20是非卖品,巴总统想买五代机,该是去沈飞看fc31外贸版——不会给自用款J35A,涉及国家安全和军事安全。

腹黑的想法,可能是与哈士奇的技术合作在某些领域受阻(甚至被我方卡住),不得不来“拜门”

特别是不久前传出的土耳其与巴技术交流“过于深入”,被我方驻场人员“抓现行”的“流言”,时间点非常微妙····

所以我认为,合理的解释,是总统来表诚意(道歉,兼下订单)

1、希望推进枭龙fc-1改进型项目上的进一步技术合作(如隐身化,升级更新的雷达航电航发),

2、甚至(不排除)希望成飞参与小巴的自主隐身机项目(此前计划与哈士奇合作的)。

500

~~~~~~~~~~~~~~~

以下来自雪球,https://xueqiu.com/3849856324/334361591

歼-10系列战斗机的生产转移是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资源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

根据公开信息,其生产线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向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贵飞)的移交过程及现状可总结如下:

一、生产线转移的时间线与背景初步转移迹象(2022年)

2022年,贵飞在拜年海报中首次展示歼-10C身影,引发生产线转移的猜测。成飞逐步将歼-10C生产任务移交贵飞,以集中资源投入歼-20隐身战斗机的量产和下一代战机的研发。正式移交完成(2024年)2024年珠海航展上,首架由贵飞生产的歼-10CE战斗机公开亮相,标志着生产线转移正式完成。此后,歼-10CE的生产批号由成飞原有的“01XXX”变更为“歼10CE9XXX”,进一步佐证了生产主体的变更。

二、转移原因分析成飞聚焦高端机型成飞需全力保障歼-20系列(包括歼-20A/B)及第六代机的研发与生产。

目前歼-20年产量约70架,仍需扩大规模以应对周边国家F-35机群的威胁(美军F-35在亚太部署已超300架)。贵飞的技术承接能力贵飞具备丰富的教练机(如歼教-7、山鹰系列)和外贸机型(如FTC-2000G)生产经验,且曾接收成飞移交的歼-7生产线,技术基础扎实。转移歼-10CE生产线既能盘活贵飞产能,又可为其积累先进战机生产经验。国内外需求平衡自用需求放缓:中国空军歼-10系列装备量已超700架(含约300架歼-10C),未来更倾向双发重型机(如歼-16、歼-20),对歼-10C新增需求减少。外贸需求增长:巴基斯坦已采购50架歼-10CE,埃及计划引进48架,其他潜在客户(如伊朗、缅甸)亦在接触中。贵飞承接出口订单可保障产能灵活调配。

三、贵飞生产现状与机型改进生产效能贵飞自接收生产线后,已实现快速交付。

例如,埃及的订单从签约到首架交付仅耗时6个月,显示其产能适配性。技术升级贵飞生产的歼-10CE在珠海航展展示多项改进:机腹增加双联装挂架,可挂载6枚中距导弹(PL-15)和2枚格斗弹(PL-10),火力接近重型机。雷达升级为KLJ-7A型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优于欧洲“台风”战机的“捕手-E”雷达。

四、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资源优化成飞得以专注高端机型研发,贵飞则通过生产先进四代半战机提升技术实力,形成“成飞-贵飞-沈飞”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

出口竞争力歼-10CE凭借性价比(单价约4000万美元)和实战表现(如9:0完胜“台风”战机),成为发展中国家替代F-16的理想选择。贵飞的外贸生产线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技术延续性生产线保留为现役歼-10系列(含早期型号)的升级维护提供支持,同时保障紧急状态下快速复产能力。综上,歼-10系列生产线的转移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的战略转型,兼顾了技术升级、资源调配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多重需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