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实力刚刚实现惊人飞跃
来源: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以下简称中国海军)已展示出从首艘配备弹射器的航母“福建舰”上起降战机的能力。今日,中国海军发布的官方影像证实,新型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和空警-600舰载预警控制飞机正在进行航母试验,此前从未见过此类场景。同时,我们还更清晰地看到了歼-15T单座舰载战斗机在“福建舰”上起降的画面,此前仅见其开启加力燃烧器处于弹射起飞准备状态。三款机型首次同时从舰上起降的视频突然出现,令人惊叹,这也是今年中国空中力量展现的众多亮点之一。
未标注日期的视频和照片展示了“福建舰”上的飞行作业,其中包括三款机型准备弹射起飞、起飞以及阻拦着舰的场景。画面中还展示了飞机在空中飞行的画面,包括与歼-15D系列电子战飞机编队飞行,以及从空中俯瞰“福建舰”,歼-35、空警-600和歼-15T在甲板上排列整齐的场景。
自2024年5月以来,“福建舰”一直在进行海试,且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固定翼飞机飞行作业正在进行中。今年8月,官方影像显示歼-15出现在航母甲板上并在其上方低空飞行。然而,当时并无明确迹象表明歼-15已实际从“福建舰”上起飞和/或着舰。
下方展示了此前歼-15在“福建舰”上活动的视频,但未展示任何航母起飞或着舰的画面:
虽然我们尚不清楚这些固定翼机型在航母上进行飞行作业已有多久,但同时展示三款机型作业场景堪称一大壮举。
在这三款机型中,歼-15系列是中国在苏联时代的苏霍伊苏-33“侧卫”战斗机基础上研发的,而T型则是专门为弹射起飞而研发的。早期的歼-15变体以及苏-33均是为短距起飞但阻拦着舰(STOBAR)航母而设计的,这类航母配备“滑跃”甲板而非弹射器,如中国海军的前两艘航母。“福建舰”上此前曾见歼-15T从这两艘早期航母上起飞,此时它依赖的是STOBAR模式。然而,歼-15T增加了弹射起飞牵引杆(以及不太明显的额外结构改装),这意味着T型非常适合“福建舰”,从该舰起飞时,其作战重量可高于STOBAR模式。
歼-15T在“福建舰”上弹射起飞前瞬间。中国海军
歼-15T在“福建舰”上着舰。中国海军
歼-15T从“福建舰”上起飞。中国海军
歼-15T在“福建舰”上钩住阻拦索。中国海军
歼-35是中国海军下一代舰载战斗机,采用隐身设计,从一开始就旨在实现弹射起飞但阻拦着舰(CATOBAR)作业。该机由陆基FC-31发展而来,也有迹象表明,与歼-15T一样,歼-35最终也可能登上“辽宁舰”和“山东舰”。然而,迄今为止,除模型外,尚未见其参与任何航母作业。
甲板人员准备从“福建舰”上弹射起飞歼-35。中国海军
歼-35在“福建舰”上着舰。中国海军
歼-35在“福建舰”上阻拦着舰。中国海军
歼-35从“福建舰”上起飞。中国海军
歼-35即将在航母上着舰。中国海军
歼-35在航母上滑行。中国海军
至于空警-600,其尺寸和性能意味着它仅适用于CATOBAR作业,仅限于“福建舰”及后续航母使用。在“福建舰”甲板上至少可见三架空警-600。该机将履行与美国海军E-2“鹰眼”预警机相同的职责,虽然并非直接仿制,但在尺寸和整体设计上极为相似。
中国海军
甲板人员准备从“福建舰”上发射空警-600。中国海军
空警-600准备在“福建舰”上钩住阻拦索。中国海军
空警-600从“福建舰”上起飞。中国海军
新影像中还出现了直-9直升机,它是欧洲直升机公司(现为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AS365“海豚”直升机的许可生产型号。直-9也是中国STOBAR航母舰载机联队的一部分,包括在固定翼飞机起降时用作警戒机,过去也曾在“福建舰”甲板上见过该型机。
总体而言,测试“福建舰”起降固定翼飞机的能力是其投入实战使用的关键一步。然而,这一测试更具深远意义,因为不仅航母完全国产化,而且其舰载机联队中最重要的机型——歼-35和空警-600也是国产的,且此前至少未以实战能力出海。因此,中国海军同时推出了新型航母设计和至少两款新型舰载机设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令人印象深刻。
从“福建舰”飞行甲板内置的可伸缩封闭控制站看到的空警-600。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福建舰”上空警-600的发射准备工作。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福建舰”上空警-600起飞。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同样重要的是,“福建舰”配备了电磁弹射器,其测试于2023年舰船仍在舾装时首次开始。
与美国海军数十年来积累的蒸汽弹射器使用经验不同,中国为其首艘CATOBAR航母选择了电磁弹射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的“杰拉尔德·R·福特”号是首艘使用电磁飞机发射系统(EMALS)将飞机送上天空的航母。然而,该舰尚未发射F-35C,这使得歼-35成为首款实现这一壮举的隐身战机。根据此前的预测,F-35C可能数年内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福建舰”上歼-35准备起飞。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福建舰”上歼-35着舰。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福建舰”上歼-35在升降机上。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福建舰”上歼-35特写。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福建舰”上,一架歼-15T起飞,一架歼-35向弹射器移动。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正如我们过去所讨论的,电磁弹射器具有多项优势,尤其是它们可以更精细地适配不同类型的飞机,包括更大更慢的飞机(如空警-600)或更小更轻的飞机,如小型无人机。电磁弹射系统(EMALS)的机械复杂度也低于其前身,重置时间更短,有助于提高出动架次率。然而,事实证明,“杰拉尔德·R·福特”号上的电磁弹射器技术难以掌握,在美国海军表示能够缓解问题之前,曾引发多年困扰。
“福建舰”上歼-15T加力起飞。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最近发布的影像中包括这张由双座歼-15D电子战飞机领航的两架单座歼-15和两架歼-35编队飞行研究画面。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一架歼-15D电子战飞机领航两架歼-15和一架歼-35。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虽然“福建舰”试航的最新影像聚焦于传统有人固定翼空中力量,但该航母以及其他具备航空能力的中国海军舰艇最终很可能会操作先进的无人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电磁弹射系统提供的能力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中国海军正在研发先进的无人作战航空器(UCAV)和其他可从航母和大甲板两栖战舰起飞的无人机。“福建舰”在这方面肯定也不例外。
视频对比了STOBAR歼-15航母起飞和“福建舰”上CATOBAR歼-15T起飞:
无论中国海军在其新型国产航母、先进的电磁弹射器以及新型舰载机联队方面可能面临何种挑战,“福建舰”项目都表明了中国海军更广泛的现代化进程。
除了日益先进和强大的水面战舰和潜艇外,据信中国已在研发下一艘CATOBAR航母。该航母通常被称为004型,也可能采用核动力。
中国海军航母力量的扩张也反映了其日益增长的战略野心,即转向能够参与更高端的区域任务,如对台干预,以及在太平洋及其他地区进行更远距离的蓝水作战。
“福建舰”上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
因此,对中国而言,“福建舰”不仅仅是国家和海军的骄傲。该航母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实战使用,届时我们必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对中国海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以及将在其上服役的各类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