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银行30亿定增背后,不止是“补血”,更是战略重生?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距离股东大会召开仅剩十余天,威海银行30亿元资本补充计划进入关键倒计时。这场“内资股+H股”并行的定增方案,不仅是该行化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的关键举措,更成为新领导班子践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
作为山东省内率先实现网点“全省全覆盖”的地方法人银行,威海银行近年在资产规模扩张中面临资本消耗挑战。2025年中期数据显示,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3%,虽高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7.5%的监管底线,但缓冲空间已不足1个百分点,在A、H股上市银行中处于下游水平。此次定增将募资全额注入核心一级资本,若顺利落地,有望显著改善资本指标,为业务发展筑牢安全垫。
值得关注的是,控股股东山东高速集团及其子公司的深度参与,为方案通过注入强心剂。两者合计认购14亿元,占定增总额的46.7%,既避免了股权稀释,也彰显了对银行发展的信心。尽管定增价格较H股二级市场存在溢价,但基于对股东利益与投资风险的综合考量,方案仍获得核心股东力挺。
这场资本补充更被视作新管理层战略布局的起点。2024年人事更迭后,兼具跨行业经验与本土积淀的新领导班子上任,随即推动公司名称去地域化,释放出品牌升级与全国化发展的信号。业内认为,定增并非终点,如何将补充资本转化为转型动力,才是对新团队的真正考验。
面对行业共性的资本压力,构建“轻资本”模式成为破局关键。通过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低资本占用的供应链金融、零售信贷等业务,同时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拓展低成本负债,威海银行有望实现资本消耗与补充的动态平衡。依托山东区域产业禀赋,深耕中小企业服务,更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此次定增的审议结果,将为威海银行的转型之路奠定基础。在资本“补血”之后,以业务模式升级实现“内生造血”,方能跳出“扩张—消耗—再融资”的循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