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个月“微动”的乌克兰战场

最近两三个月“微动”的乌克兰战场

——俄美关系急剧松动之后乌克兰冲突的新走向

2025-09-21

 

乌克兰战争早就进入第四个年头,已经持续超过一千三百多天了!

这里所谓的战场“微动”,指的是从整体上整个战场态势看上去并没有多少改变。正如西方媒体所说,俄军在此期间没有夺取过乌克兰的任何一个大型定居点。然而,其中的暗流涌动所蕴含的内涵,所意味着什么,也许就绝非这些西方主流媒体作者想当然认定的那样!

 

的确,目前乌克兰战争的战场态势,与两三个月之前几乎没有发生过多、更谈不上过大的变化。长时间地围绕某一个村或镇所进行的长时间反复争夺,是此时表现出的某种常态。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俄军在各个战略方向上取得的这些看似微弱、一点也不显眼的战术进展,却也许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乌克兰战争的整体面貌。

继光复库尔斯克州被占国土之后,俄军在苏梅州与俄罗斯接壤的两国边境地区,击退了乌军对乔诺基的反复冲击并向南进发、基本控制了尤纳科夫;在哈尔科夫州利西昌斯克以西的森林地区扩大了“边境安全区”;经过反复长期争夺,基本控制托尔斯克之后,现在已经隔河瞭望红利曼;在清理干净塞布良卡森林后,已逼近了谢韦尔斯克的城垣;在打下了恰索夫亚尔之后,通过斯图波基“楔子”已经点触顿河畔君士坦丁卡(康斯坦丁诺夫卡);俄军继此前在罗金西克-比利齐克方向从北面几乎遮断红军城的城防后,已还从西南方向正式攻进了红军城内;攻入第聂伯罗彼得洛夫州境内的俄军,已经先后占领了该州行政边境内的15个定居点;在此之前已经沉寂了许久的扎波罗热战线,从胡里艾伯特到卡缅斯克地带,也响起了太久没有出现过的炮声,并在巩固了对卡缅斯克的控制后,正沿着第聂伯河的江岸逐步向北平推;……

可见,尽管俄军在此期间没有更次攻占形如阿夫迪夫卡、库拉霍沃、乌克兰卡那样的大型定居点,但也业已一步一步地逼近了(自东向西排列)顿河畔君士坦丁卡、红军城、红利曼、谢韦尔斯克等,乌军目前在乌东顿涅茨克地区的主要防御支撑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看似异常诡异的战场现象呢?

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在国际环境发生骤变之后,莫斯科正在冷静评估特朗普“斡旋”俄乌冲突,对于这场战争将带来怎样的战略影响。

具体的讲,普京希望通过特朗普的某些动作,继续加深美欧关于这场冲突的政策分歧并从中渔利;而不愿意正当特朗普兴趣盎然时,战场上动作过大过猛而刺激这位唯利是图的商人总统易变且脆弱的神经!显而易见,不断加深这种分歧,从战略上讲对克里姆林宫是最大的战场利好。事实上,此时特朗普的美国,已经将乌克兰战争视为欧盟自己的事情,而欧盟也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将乌克兰作为其战略想象中防御莫斯科随后可能的“西进”的人肉盾牌。

此外,在乌克兰大平原的秋季即将到来之前,俄军也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武装部队建设和战场调整,力图尽快完成总参制订的新部队的编组、武器系统的补充更新工作,为在2025年秋季再次取得重大进展积蓄力量,作好新的战争准备。

奇怪的红军城北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的现状。

在两三个月之前,这个突出部一度在图上被标定发展为以拉津作为补给枢纽,新霍夫卡为核心,北起金井村、东到弗拉基米尔卡-霍夫卡、西至维尔尼。还曾在当时的一张地图上看到,俄军曾将第51集团军除114旅之外的其他五个旅,全部部署在这个突出部的东侧。

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如果俄军当时在此有如此强大的实力的话,该突出部的现状绝非如此。事实上,俄军早先采取的是非常类似于乌军在库尔斯克州南部边境地区使用过的,派遣数目繁多、人员有限、以一两台步兵战车或装甲运兵车为载体的侦察渗透小组()四面出击,从而造成守军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的恐慌心理,使自媒体将若干渗透地点染成了一整块俄军的红色控制区。

随后,乌军以第三突击旅为核心的第三军团在此进行了反击,并声称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我们现在依然看到库切里夫亚尔、新霍夫卡等关键支撑点依然被俄军所控制。

于此最大的启示就是,在这场在现代化战争中战场欺骗或认知战因素的的影响日益增强,这将对旁观者观察战场动态,适时作出准确评估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此时出现的许多所谓实时报道,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而已——对之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

在此期间,乌军最高统帅部基本完成了对乌克兰陆军、空降部队、海军陆战队和国民卫队的军团化改造,新体制的基本编组原则是以某个在战场上表现尚处尚属上乘的作战旅为核心,编入原部署或新调入邻近地区的若干个各种来源、不同类似的作战旅,并配置炮兵等兵种部队。先后已组建成立了约二十来个军团

从这个军团体制名称上看,原以为是乌军新建的基本战役单位。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绝非如此。一个上校军团司令,要同时指挥十来个上校旅长,这个指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更重要的是,在现乌军体制中,名义上数目早已高达一百多个作战旅的员额实编率不到其原总参编制表的一半、重型装备实编率则更低。因此,相当多的名曰旅的作战单位的实际战斗力,也许,更为客观说法应该是其真实的实力不过也就相当于一个加强营。好在现在投入战斗的部队实际编制规模,大多只是连级战斗群,甚至班排级作战分队!当然,这并不包括此前的第47、第72、第93机械化步兵旅等,这种编成内建制营超过15个的“超级大旅”。

不过,从现在战场实际状况看,目前乌军真正的精锐部队主要集中在新编组的四五个突击团,以及以第3突击旅为核心编成的第3军团、由原空降部队组成的第7、第8军团。这种搞法意外的好处就在于利用战争淘汰了过去沿袭苏军传统的乌军苏式陆军旅,使秉承北约体制建军的西式旅,已在乌军中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

当然,通过这样的组织调整,一个军团的战斗力,相对于以前分散的若干个作战旅来说应该略有加强。但是在战役指挥的层次上讲,也许还不如此前采用的战略集团-战术群的野战指挥体制。

此前有种说法,叫做俄罗斯越打越富。

本人对之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能因为2024年俄罗斯经济增长超过了4个百分点,就简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已下跌到一个百分点左右。

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为什么英国在二战结束后帝国体系最终崩溃,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被美元所替代?其中的关键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元气大伤,被打掉了两代人。

如果不是帝国主义发动侵略,如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日本在甲午战争那样;如二战时期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美国那样,交战国要靠战争发财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因为,依靠战时经济条件下超预算的军费支出,要想支撑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对于莫斯科来说,乌克兰战争还是不宜长久地打下去的,否则,最终是要出问题的。

尽管战争初期俄罗斯的“去美元化”对策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提法,还是相当诱人的;尽管普京采用高薪招聘志愿兵的方式避免了实行国家总动员,然而,这场战争对于俄罗斯本来就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国民经济的持久影响,终究将会显露出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就应该以四年前那些道貌岸然、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去支持基辅现政权。而是从坚持我们的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希望这场冲突得到有利于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有利于我国发展战略的角度,有一个理想的结局。

                                   初稿写于2025年9月21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