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靠抗韩续命,成都输不起了
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一整个赛季的闹剧,终于结束了。
9月21日,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金色的雨落下。
BLG战队的五个年轻人,在舞台中央捧起了那座沉重的银龙杯。3比2,他们击败了强敌TES,成为了LPL的年度王者。
截图来源于微博
在赛后的采访中,BLG全队上下剑指世界赛冠军,尤其是在几个小时前,得知在另一块场地上,来自LCK赛区的T1战队拿到了世界赛名额后。
“他们先赢我们LPL四号种子再说吧!”BLG上单选手Bin在赛后放出狠话,不过Bin每次放出狠话,多以打脸收场,关于他的发言和讨论,一度成为贯穿整个赛季的闹剧。
截图来源于B站
对于正在失去光环的中国电竞生态而言,BLG必须要在家门口举办的世界赛上,为LPL赢回荣誉。
成都,真的已经输不起了。
01
“抗韩叙事”的反噬
“电子竞技,菜就是原罪。”
这句在玩家间流传甚广的“黑话”,成为了LPL过去这几年的主旋律。
LPL的流量、商业价值、乃至整个生态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抗韩”这一宏大叙事所绑架。赢,则举国狂欢,流量爆棚,赞助商盈门。输,则瞬间“劝退”观众,资本退潮,一地鸡毛。
最近几年,LPL一直在输。
密集的败绩,一次次地捶打整个行业的生态。
世界赛已经是“三年之痒“了,自2021年EDG在冰岛创造奇迹之后,LPL已经连续三年与全球总决赛的最高荣誉失之交臂。尤其是在去年的S14总决赛上,被寄予厚望的“全华班”BLG,最终以2:3的比分,倒在了韩国传奇选手Faker和他率领的T1战队面前。
截图来源于微博
那场失利,让Faker实现了“五冠登神”的壮举,也成了无数中国玩家心中难以抹去的痛。
更糟糕的是,进入2025年,这种颓势,非但没有止住,反而愈演愈烈。
就在今年的MSI(季中邀请赛)与沙特电竞世界杯上,LPL的顶尖队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被来自韩国LCK赛区的对手击败。
至于在更早举行的2025年全球先锋赛上,代表LPL出战的TES更是创下最惨外战记录,接连被HLE、KC(欧洲战队)、台湾省队CFO等队伍碾压,多场比赛被零封,被玩家称为“陀螺队”。
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开始严重反噬联赛的根基。
流量,是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的基本盘。没有流量,没有关注度,也就难以谈及商业化。
“在‘电竞抗韩’的宏大叙事之下,如此战绩直接劝退了不少观众。”一位前直播平台高管的话,道出了残酷的现实。
据业内人士在直播中透露,今年赛制调整为登峰组BO3双循环、涅槃组单循环,并取消主副舞台,但仍未改善门票销售困境。例如LNG苏州主场票价降至48元仍滞销,而深圳登峰组主场最低168元的定价也未能提振上座率。
成都的S15,被推到了一个尴尬位置。
截图来源于微博
这是S赛时隔五年,第三次在中国大陆举办。成都,这座为了打造“电竞之都”而投入了巨大资源的城市,早已为这场盛宴做足了准备。去年5月,同样在成都举办的MSI,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模式,吸引了大量观众,为主办方和城市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一切,似乎都已准备就绪。
但现在,气氛大为不同,如果在家门口再输,怕是当真没有任何退路了。去年的成都MSI,BLG在决赛中输给来自LCK的GEN.G战队,若是两年两度败北,当真会直接劝退观众。
“邓紫棋会成为成都决赛时,唯一的中国人。”已经有粉丝在如此唱衰,赛事官方刚刚宣布,全球总决赛主题曲将由G.E.M.邓紫棋演唱。
02
“电竞独立化”的幻梦
成都真的输不起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深入到产业的底层逻辑,去审视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如今却正在破产的幻梦——电竞独立化。
时间拉回到2019年1月。
彼时,LPL风头无两,iG、FPX连续两年在全球总决赛夺冠,让LPL一时成为了世界第一赛区,在腾讯与拳头游戏成立了名为腾竞体育的合资公司。
它的目标,是效仿NBA,将LPL打造成一个能够自负盈亏的独立体育商业联盟。
“力争将LPL打造成中国最具价值的体育IP之一。”这是腾竞体育成立之初的豪言,定下了三年内联盟总收入达到10亿元的宏伟目标。
那是一个属于电竞的黄金时代,资本蜂拥而至,各地政府纷纷站台,所有人都相信,电竞将成为下一个千亿级的体育产业。
在当时,LPL的联盟化、体育化改革堪称业内模版,就连隔壁的LCK赛区,都频频来华进行交流学习。
然而,好景不长。
“什么时候能把电竞单开一页,单独写在公司(腾讯)财报里,我们就算彻底成功了。”一位腾竞体育员工当年的期许,最终未能实现。
自2022年起,“电竞”这个词,在腾讯财报中出现的频率开始急剧下降。到了2024年,已经鲜有提及。
痛定思痛之下,官方决意进行改革,去年3月15日,拳头游戏CEO约翰·尼达姆发布了一篇文章,宣布了2025年的一系列电竞业务调整。
其核心,是将俱乐部收入分配机制的主要来源,从传统的“联赛赞助分成”,转变为与游戏内虚拟道具销售深度捆绑的“游戏资产销售分成”,将V社的一系列玩法一并学了过去。
这标志着官方从制度上,正在强化电竞对游戏本体的依附关系。
兜兜转转之下,电竞似乎又回到了原点,重新退回到了它最初的角色,就是游戏的“高级营销工具”。
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在于它完全依附于游戏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开发商的战略重心。
不幸的是,《英雄联盟》这款已经运营了超过十年的游戏,正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或者说,老化)。全球玩家数量已从高点下滑,而其开发商拳头游戏,也正在将更多的战略权重,转移到更具增长潜力的新产品上。
去年10月,拳头游戏联合创始人马可·梅里尔甚至宣布,公司将进行裁员,而此次裁员,“主要针对《英雄联盟》团队”。
强如腾讯和拳头都如此,就更不要指望完美世界和明年的TI了,完美世界在过去一年深陷亏损、裁员、高层动荡的泥潭,如今将翻盘的希望,全部寄托于主办DOTA2的TI等电竞赛事。
DOTA2的版权方,美国V社(Valve),长期扮演着一个“甩手掌柜”的角色,其电竞生态,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散装生态”。完美世界,仅仅是作为V社的“代理运营商”,它对俱乐部、选手的话语权,约等于没有。
如果连拳头这样的行业巨头,都无法实现电竞的独立商业化,那么,就不要指望完美世界能靠一个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散装”生态来翻盘了。
03
全球退潮与“中东活水”
放眼全球的电竞产业,其实大家都过得不太好。
北美,电竞豪门FaZe Clan在2023年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其市场估值一度从10亿美元的巅峰,缩水到1400万美元左右。
动视暴雪,在烧掉了数亿美元之后,最终选择支付总计1.14亿美元的“解约费”,亲手埋葬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守望先锋联赛”(OWL)。
就连长期统治《英雄联盟》电竞的韩国,也笼罩在“差钱”的阴霾之中。去年年初,LCK赛区的十支顶尖战队,史无前例地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集体控诉联赛官方利润分配太少,导致所有战队都在亏钱。
根据金融监督院4月20日电子公示系统的数据显示,LCK法人的当期净亏损在2022年为-81亿韩元,2023年为-132亿韩元,到了2024年更是高达-285亿韩元,三年累计亏损规模总计达到了48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图片来源于金融监督院
资本,正在进行一场全球性的“祛魅”。
就在十年前,《英雄联盟》《反恐精英》等老游戏持续火热,《堡垒之夜》《守望先锋》和《火箭联盟》等后来者则让市场变得更加热闹。随着电竞行业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品牌、企业和支持者开始加入其中。顶尖职业选手享受高薪,年收入动辄超过百万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参加比赛的奖金和个人赞助。
就连疫情也无法阻止电子竞技的崛起,赛事机构会组织线上比赛,或者在相对安全的封闭场馆进行。由于玩家无法出门,游戏软硬件销售额上升,某些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
但随着电竞赛事回归线下,投资者们发现,他们的投资并没有收获预期回报。一系列因素导致职业战队无利可图,比如选手薪水太高、对赞助商的过度依赖,以及许多玩家不愿花钱到现场观看比赛。
“现在的资本不比前几年那么盲目,已经对电竞产业有了系统的认知。”有前直播平台高管对源Byte表示,电竞产业早已度过早年依靠PPT就能融资的蛮荒时代,资本已经形成了“电竞流量大、转化差”的基本判断。
NewZoo发布的报告,为这种判断提供了数据支撑:虽然全球有2.61亿人每月至少观看一次电竞比赛,但每位爱好者每年,仅产生5.3美元的收入。
换言之,这个行业内的大多数观众,皆为传说中的“白嫖党”。
赞助商的“理性退场”,则更为直观。
2021年,LPL的赞助商多达15家,首席合作伙伴是梅赛德斯-奔驰,此外还有耐克、肯德基等一众国际大牌。
时间来到2024年,LPL的合作伙伴,仅剩下杜蕾斯、京东和光明牛奶三个。
当然,官方也并未完全放弃治疗。
就在S15世界赛前夕,拳头游戏突然官宣了一项全新的赛事,“2025英雄联盟亚洲邀请赛(ASI)”。
2025英雄联盟亚洲邀请赛(ASI)宣传图
很突然,像是硬塞进来的比赛,这项赛事的参赛队伍,主要是来自LPL、LCK等赛区排名5、6、7名的“中腰部”战队,有点像足球世界里的欧洲联盟杯赛事。
各个联赛内部大量的中腰部队伍,因常年无法进入世界赛而缺乏曝光和商业价值,最终只能走向“摆烂”或“退圈”,增设这类中腰部赛事,试图给这些队伍创造更多的曝光机会和商业价值。
去年11月18日,RA电子竞技俱乐部就曾发出官方公告,称因战略调整,俱乐部与LPL联盟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正式退出LPL联盟席位,并不再参与相关赛事。目前,联盟正在协助队伍妥善安置选手并完成回购事宜。
这是自LPL正式开启联盟化以来,第一支正式退出席位的队伍。
官方必须遏制这类事件的蔓延。
但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改革,能否扭转整个行业的颓势,仍是一个未知数,至少LPL的粉丝们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该项赛事就是一个菜鸡互啄的鸡肋赛事,“比比谁更蠕?”
在这片全球性的萧瑟之中,唯一的例外,来自中东。
沙特阿拉伯,这个传统的石油王国,正在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向电竞产业注入资金。
果然,中东土豪在金钱上从不吝啬。
2024年,首届“电竞世界杯”(EWC)在利雅得举办,总奖金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000万美元。2025年,第二届,总奖金池超过7000万美元。其中,仅为俱乐部锦标赛设置的奖金,就高达2700万美元。
图片来源于“电竞世界杯”(EWC)宣传图
这背后,是沙特的“2030愿景”国家战略,其中,Savvy Games Group扮演着重要角色。沙特希望利用电子游戏来提升国际形象,并减少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目前,这家公司持有任天堂8.2%的股份,对动视暴雪、EA和Take-Two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并打算投入大约380亿美元推动沙特成为全球游戏行业的新枢纽。
瞬间,这股来自中东的热钱,成了全球电竞行业寒冬中,少数的“活水”。中国俱乐部,在今年的电竞世界杯上表现耀眼,总计获得了5个冠军、5个亚军,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在此情势之下,向来强势的拳头游戏也需要重新审视这些豪横的中东资本,开始逐步接纳中东土豪的这些第三方赛事,并且将部分赛事体系与电竞世界杯接轨。
但,这种依赖外部“输血”的模式,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毕竟,互联网存在记忆一说,十多年前的WCG曾因赞助商撤资一夜崩塌,而EWC的命脉同样系于沙特王室的“2030愿景”。一旦石油价格波动或政策转向,这场盛宴可能比十多年前崩得更厉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