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总统之路要么困难重重,要么戛然而止

500

高兴双臂庆祝选举胜利的李在明

这是我对韩国总统李在明总统之路进行的风险评估。

9月1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接受路透社独家专访时说:如果3500亿美元投资按美国的方式执行,1997年金融危机将重现韩国。

这是韩美七月份进行贸易谈判时,美国对韩国提出的作为美国降低对韩国出口商品税额的交换条件。

李在明近期的表现对美国来说应该是不可接受的。昨天,这位韩国总统还说了另一番刺激美国的话:将国防寄托于外国军队是“屈从心态”。

据此,我试着对这位6月才登上总统位的韩国总统做一下政途预估:他要么困难重重,要么戛然而止。为什么?因为美国!

李在明的强硬表态无疑将韩国置于美韩关系的风口浪尖。这位以"经济民主化"为竞选纲领的总统,显然低估了美国对韩国的战略控制力。从历史经验看,任何试图挑战美国在韩利益的韩国领导人,最终都难逃政治厄运。

美国对韩国的掌控远不止于军事层面。三星电子63%的股份由美国资本持有,现代汽车45%的海外债券由华尔街掌控。更关键的是,韩国央行80%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形式存在。这种经济命脉被美国牢牢把握的现状,使得李在明所谓的"金融自主权"更像是一种政治豪赌。

观察人士注意到,近期青瓦台内部已出现异常动向。总统府三名经济顾问相继辞职,财政部长官与美联储代表闭门会谈长达五小时。更耐人寻味的是,韩国军方突然宣布将原定10月的美韩联合军演提前至9月底。这些信号表明,美国正在通过多重渠道向李在明政府施压。

首尔大学教授金敏哲分析:"李在明面临的是结构性困局。他若让步,将失信于选民;若坚持,可能触发资本外逃。"事实上,韩国股市已连续三周外资净流出,韩元汇率跌至13个月新低。这种经济压力很可能转化为国会内部的倒阁力量。因为在韩国政坛,亲美派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97年金大中政府被迫接受IMF严苛救助条款时,韩国人曾痛心疾首地说"失去了经济主权"。如今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李在明试图挣脱美国枷锁的勇气固然可嘉,但现实可能比他的想象更残酷。在美国政治、军事、经济三重掌控下的韩国,其领导人的政治生命往往取决于华盛顿的容忍度。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这位韩国总统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政治生存"之间做出痛苦抉择。

500

他到低下疲惫的头还有多长时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