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嗥与众怒:以色列逼出了沙特的“核保护伞”

中东的每一次震荡,都在推动局势的形变。

9月18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表示,如果沙特阿拉伯需要,根据两国最新共同防御协议,巴方核计划将可提供给沙特阿拉伯。这标志着伊斯兰堡首次明确承认将沙特置于其“核保护伞”之下。

500

一边是美国最大的阿拉伯盟友,且一直寻求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另一边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大国,曾因拥核遭到美国多年制裁。二者结成集体防御同盟,堪称中东局势的“游戏改变者”。

这是美国“盟友”卡塔尔被以色列攻击的外溢效应,是美国战略信誉破产的直接后果。

和解的幻灭

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共同防御协议,意味着始终渴望获得美国安全庇护并为其提供军事基地、扮演军售提款机和投资金主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已不再信任偏袒以色列的美国。

这是由一次次失望和愤怒堆积起来的幻灭。

9月13日,原本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纪念日。“奥斯陆协议” 签署32年后的此际,以色列不仅通过重新全面占领加沙地带的方式,埋葬“奥斯陆协议”条款和“两国方案”愿景,还在美国的纵容下,将战火扩大至周边六个国家。

众所周知,卡塔尔受以色列和美国委托,一直提供谈判场地,在哈以间穿针引线努力促和。但是,9月9日,以色列对千里之外的非交战国卡塔尔发动偷袭,试图“团灭”正在商讨和谈方案的哈马斯高级官员。此举践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和强烈谴责,就连美国也在安理会投票通过了不点名谴责以色列的相关声明。

500

与此同时,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集结四个师的兵力,从突击人口密集的加沙城开始,启动全面、重新占领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便实现所谓的“去哈马斯化、去武装化和去极端化”,彻底消除加沙地带对以色列构成的安全挑战。

一方面罔顾人道主义灾难,通过战争机器实施对加沙地带的“最终解决”方案,一方面在卡塔尔诱杀哈马斯领导人,目的就是彻底消灭哈马斯。以色列为何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有部分美国和以色列高官曾明确指出,以色列领导人因腐败官司缠身,又担心停战后被追究2023年哈马斯闪击以色列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政治和法律责任,同时受到极右翼党团的组阁胁迫,只能在重占加沙地带,蚕食巴勒斯坦土地而推翻“两国方案”的这条路上走到底,以期延续自己的领导地位和政治前程。

震惊和愤怒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6.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无辜平民。9月16日,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以色列问题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正式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行”。

面对加沙地带的悲惨场景,面对积极促和的卡塔尔遭受无端空袭,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群体震惊和愤怒,于9月15日在多哈召开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呼吁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团结一致应对共同挑战。

峰会强烈谴责以色列,并特别强调:对卡塔尔的侵略就是对所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侵略。峰会决定,将在联合国大会寻求暂停以色列成员国资格。

500

最值得关注的是,埃及对以色列的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

1978年带头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领头羊埃及,无论此后经历多少波折都曾努力维护埃以关系正常化。但是,此次峰会期间,埃及总统塞西首次用“敌人”形容以色列,发出了阿以关系可能出现历史性倒退的警讯。同时,前两年巴林、阿联酋、摩洛哥和苏丹四国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所引发的新一轮阿以和解热潮有可能转入低潮。

空前的孤立

以色列“求仁得仁”,处于空前的孤立。

以色列的加沙政策正将长期坚持偏袒政策的西方国家推向中立地带,甚至倒逼它们转向同情巴勒斯坦。

9月19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与二次来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记者时强调,英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标志着这个始终在外交上与美国高度同频共振的“特殊伙伴”非常决绝地与美以拉开距离。

同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并重申将在即将召开的第80届联大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

此前,7月28日至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5个西方国家发布联合声明,表达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意愿,并呼吁其他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予以响应。

500

欧洲对以色列的不满态度还在升级。9月18日,欧盟宣布对以色列进行一系列制裁并可能危及高达426亿欧元的欧以贸易。此前,欧盟已宣布对两名极右翼以色列部长和十名哈马斯成员实施制裁。

作为同情巴勒斯坦事业的西方先行者,西班牙不仅率先表示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而且带头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贸易制裁,呼吁全球对以色列运动员禁赛。

7月,因纳粹大屠杀而背负历史罪责的德国联合英法发表声明,反对以色列单方面将主权强加给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堪称几十年来德国亲以政策的首次反转。8月,拥有以色列军火进口份额近三成的德国,宣布暂停向以色列输出任何可能用于加沙地带的军事装备。

此外,欧洲民间各界抵制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逐步形成浪潮。

美国的“负资产”

即使是最亲以的特朗普政府,也感受到纵容以色列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以色列的加沙政策和“绝对安全”理念,正使其逐步成为美国的外交“负资产”,甚至可能解构美国苦心经营的中东多边安全机制。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后,海湾合作委员会集体重启防御机制,沙特意外地与域外伊斯兰大国巴基斯坦达成攻守同盟关系,标志着美国中东外交与安全体系建构努力蒙受重大挫败,意味着以色列日益成为折损美国地位和形象的战略“损友”。

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成年人对以色列持有负面看法的比例已攀升至53%,43%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本周,多名美国民主党议员破天荒地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粉转黑”的突变,恐将对美以关系亮起红灯。

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认“以色列处于某种孤立”,今后将愈发在经济上“靠自己”。这一姿态表明,以色列政府已经感受到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利处境,却无意改弦更张,在加沙问题上恐将继续我行我素。对于国际社会来说,真正推动落实“两国方案”、实现巴以和平,依旧任重道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