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曝家丑”:美国在俄乌冲突里赚麻了,欧洲怨种石锤!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9月19日,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直言,美国没为俄乌冲突花过钱,北约掏了导弹、坦克的采购费,所有装备都经北约运到前线,“我们其实在这场战争里赚钱,因为他们在买我们的装备”。这话一出口,瞬间戳破了美国长期包装的“和平幌子”,也让外界看清了这场冲突背后,美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500

“美国供货,欧洲买单”:一场明晃晃的“军火生意”

特朗普嘴里的“赚钱”,可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实打实的协议支撑。今年7月,美国和北约签了个“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协议,核心内容就一句话:美国给乌克兰送武器,钱让欧洲国家出。这相当于美国开了家“战时军火铺”,自己只负责供货,成本和风险全甩给欧洲,利润却揣进自己腰包。

没多久,这笔“生意”就有了实质性进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公开说,乌方要接收这个清单机制下首批总值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里面还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里是“援助乌克兰”,分明是美国借着俄乌冲突,把欧洲盟友当成了“提款机”。欧洲国家为了支持乌克兰,不仅要掏腰包买美国的武器,还要承担运输、后续维护的成本,而美国则坐享其成,赚得盆满钵满。

500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还不忘踩拜登一脚,说“拜登给了乌克兰3500亿美元,这太离谱了”。可仔细想想,两人的区别不过是“花钱方式”不同——拜登是直接掏钱送武器,背后是军工复合体赚得手软;特朗普则是把“买单方”换成欧洲,本质上都是把俄乌冲突当成了“敛财工具”。不管是哪种方式,美国都是这场战争里的“既得利益者”,而俄乌民众的苦难、欧洲的困境,根本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

特朗普的“前后矛盾”:从“快速解决”到“普京让我失望”

要是往前倒推几年,特朗普可不是现在这副“务实”模样。当初竞选的时候,他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快速解决俄乌冲突”,把这事儿说得像买菜一样简单。可真到了实际操作,他才发现事情没那么容易。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倒是搞了一波“和平操作”——重启和俄罗斯的直接对话,先后见了普京、泽连斯基,还跑了欧洲好几国,想撮合普京和泽连斯基坐下来谈。可结果呢?啥进展都没有,和谈这事彻底没了下文。近日他在访问英国时话风一转,抱怨“俄罗斯总统普京让他失望了”,还说“原以为俄乌问题最容易解决,没想到这么复杂”。

500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哪里是“为和平努力”,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要是真能促成和谈,他能捞到“和平推动者”的美名;要是谈不成,就把责任推给普京,自己全身而退。本质上,他关心的从来不是俄乌能不能停火,而是美国能不能在这场冲突里捞到好处——能谈成,美国能当“调解人”刷存在感;谈不成,美国能继续卖武器赚钱,怎么算都不亏。

欧洲“被收割”,俄罗斯“硬反击”:美国的算盘砸了谁的锅?

美国在俄乌冲突里赚得开心,可欧洲盟友却快被“坑哭了”。就在特朗普说“美国赚钱”的同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要给成员国提交第19轮对俄制裁,范围还集中在能源、金融这些关键领域。可这制裁哪里是针对俄罗斯,分明是在“自残”。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早就点破了这点:欧盟这些年一直缩减俄罗斯能源进口,就是条“自我毁灭的路”。欧洲本来很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制裁之后,能源价格飙升,国内通胀压都压不住,老百姓的电费、燃气费翻着倍涨,不少企业因为成本太高被迫停产。反观美国,一边卖武器给欧洲,一边还把自家的高价能源往欧洲运,等于从欧洲身上“两头吸血”——欧洲掏了钱,还得承受通胀之苦,成了美国“军火生意”里最冤的“冤大头”。

500

而俄罗斯的态度也很明确:北约已经不是“间接参与”,而是事实上在和俄罗斯交战。普京政府虽然没直接和北约撕破脸,但也用实际行动反击——切断部分能源供应、加强边境防御、对制裁领域反制,一步步让欧洲意识到,跟着美国对俄强硬,最终只会让自己吃苦头。可欧洲被美国绑在“反俄战车”上,想脱身都难,只能硬着头皮配合美国,继续当这场冲突里的“牺牲品”。

美国的“战争暴利”:道义和利益面前,它选了后者

特朗普的“自曝”,其实揭开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核心逻辑:只要能赚钱,能实现利益最大化,道义、和平、盟友情谊都可以往后放。美国一直把自己包装成“民主卫士”,说援助乌克兰是“捍卫自由”,可实际上,从军工复合体到政府高层,都在借着这场冲突大发“战争财”。

500

看看美国国内的情况就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军工企业的股价一路上涨,订单排到了好几年后。这些企业靠着国会批准的对乌援助法案,拿到了一笔又一笔政府订单,利润蹭蹭往上涨。而特朗普和拜登的政策分歧,不过是“怎么让美国赚更多”的争论——拜登是“美国直接掏钱送武器,绑定乌克兰”,特朗普是“让欧洲掏钱买武器,减少美国支出”,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尤其是军工集团的利益。

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早就违背了国际道义。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两国多少人失去家园、丢掉性命,多少基础设施被摧毁,经济陷入停滞。可美国却把这场人间悲剧当成了“生意场”,一边卖武器,一边煽风点火,生怕冲突停了“赚钱的路子”断了。特朗普的“赚钱论”,虽然可能是为了攻击拜登,但也意外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所谓的“大国责任”“国际道义”,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国际社会该醒了:别让美国把冲突变成“长期提款机”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美国在俄乌冲突里的“生意经”,不仅让俄乌局势更难收场,还把欧洲拖进了泥潭。特朗普的“自曝”不是结束,而是提醒——国际社会不能再放任美国把战争当成“敛财工具”了。

500

从俄罗斯的反应来看,北约持续提供武器,只会让冲突升级,不会有任何好处;从欧洲的困境来看,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买美国武器,只会让自己的经济雪上加霜,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难;而对于俄乌两国人民来说,只有停火谈判,才能让家园重建、生活回归正常,可美国的“军火生意”,恰恰是和平的最大阻碍。

和平不是用来交易的筹码,生命更不能成为“战争暴利”的牺牲品。要是让美国继续在俄乌冲突里“吸血”,最终只会让更多人陷入苦难,让地区局势变得更加混乱——这从来都不是国际社会想看到的结果。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