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个地方差距很大,我小时候在某三线工程的城市,每个单位都有托儿所
【本文来自《真要按六、七十年代的标准来养小孩,现在双职工就是养十七、八个孩子也不会发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真相大伯
冷知道,以前公立幼儿园并不普及,有幼儿园的单位更是极少数,那时候绝大多数的人并没上过幼儿园,要么是家里有长辈帮照料,要么就是长大了的哥姐们帮看着,还有用木笼架架着关在家里面,我小时就有幸是用木笼架架着长大的,后来家里面找关系上了两年的机关幼儿园。木笼架你们知道吗?估计你们听都没听说过这东西了,有点类似古代关犯人木笼架,比那个小一点刚好是小孩上半身和手能动能坐能站的木笼,小孩架好后就放家里可以没有人管了,拉屎拉尿都在笼架里面,得等大人下班回来再清理,有点类似下面图片的。
可能每个地方差距很大,我小时候在某三线工程的城市,每个单位都有托儿所。
特别大的单位(上万正式职工)有标准幼儿园,一般单位(几千正式职工,临时工不算人数)只有托儿所,没听说没有托儿所的单位。托儿所用的是本单位的家属,就是说你在单位里干,你家里有人没工作,那么单位以临时工的形式聘用你家属到托儿所上班, 托儿所的小孩都是本单位职工的小孩。所有人都互相认识,托儿所也认真负责,家长也放心。职工上班的时候把小孩带来,下班的时候把小孩带走。
托儿所之后,是本单位办的小学和中学,学生都是本单位职工子弟,放学了在学校玩,家长随便什么时候来接都没问题。老师也算是单位职工,和学生家长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
单位里和学校里还有卫生所,医院里开了屁股针,放到卫生所去,学生课间可以去打针,不用再每天浪费时间去医院。小毛病卫生所也能看。小孩子玩的时候皮蹭破了,没有大人的情况下,会自己跑去卫生所让包扎或涂紫药水消毒。
安全也没有太大问题,各单位都有民兵和保卫科,都有真枪实弹,关键一大堆人互相都认识,有生人立马就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