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鲜食材如此易得,为什么绝大多数餐厅并不直接依赖菜市场进行日常采购呢?

【本文来自《某些西餐又贵又预制,为啥没人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飞翔的轰炸机
  • 菜篮子工程到现在都三十多年了,你家附近难道没有卖生鲜的农贸市场?

您提到的菜篮子工程和农贸市场,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生鲜食材如此易得,为什么绝大多数餐厅并不直接依赖菜市场进行日常采购呢?

现实在于,餐饮经营远比家庭烹饪复杂。大型饭店若每天亲自采购、分拣、处理大量生鲜食材,不仅人力成本高昂,仓储损耗也难以控制,更无法保障稳定的出品和食品安全。社会整体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意味着服务业人工成本也会上升,如果中餐还坚持所有原料都必须在后厨现场处理,势必会导致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上升,商家要么提高菜价,让普通人难以负担,要么压缩人工成本,导致餐饮从业者长期处于低回报的状态,这显然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中餐制作一直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我们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从古至今都和我们积极拥抱科技有关,就是我们古人率先普及铁器,才让我们拥有铁锅,才有了炒这个独特的烹饪技巧。

如今,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更高效地获取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食材,成熟的原产地供应与加工不仅能保障风味,也有助于控制成本。

因此,适度的预制与前置加工,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平衡之道,它既能够通过统一规范的食材处理保障安全与品质,又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损耗,从而稳定出餐水平。但它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取代厨师;恰恰相反,它是把厨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其更专注于最终烹饪环节——调味、火候、风味微调,为菜肴注入真正的手艺与温度。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