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下7000万播放的“丝瓜汤”,为什么被无数网友吹成今年最好的梗?

500

小熊猫丨文

最近,本人已经能实现赛博“辟谷”了。因为现在一上网,就能实现丝瓜汤自由……打开小红书:“喝点丝瓜汤吧,很补的”;打开B站:“夏天吃丝瓜很好的,因为夏天吃丝瓜是一个去火气”;打开抖音:“你这么凶是因为肝火太旺了,你知道吗?喝点丝瓜汤去一下火气吧”。

500

还真是三折叠,怎么折都有丝瓜汤。这让我不禁纳闷,这道平平无奇的家常菜,是怎么在一夜间让网友变成“丝瓜汤信徒”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网友们公认的“丝瓜帮帮主”——一位名叫“累子”的博主了。

500

起初,“丝瓜汤”只是累子在拍摄家庭关系短视频时,偶然引入的一位配角。而视频的主角累子,则一人分饰两角,模拟了一段妈妈与儿子之间的对话:

“儿子,你今晚要不要喝不喝丝瓜汤啊?”,“不用了”……

类似的对话循环几次之后,仍在吹捧丝瓜汤好处试图说服儿子的妈妈,终于把儿子给逼急眼了。只见,儿子大动肝火地喊了一句:“都说不用了!”。

500

这下好了,原本给予儿子压力的妈妈,终于找到了借题发挥的机会,凭借“倒吸凉气”的秘技成功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进行输出:“儿子你脾气怎么这么差?你以前不这样的。这都是因为你肝火太旺!”然后不忘初心地进行“唯瓜主义”辩论:“得喝点丝瓜汤补一下,因为这个是降火气的。”

500

短短几十秒的视频,诙谐且精准地展示出许多中式家庭饭桌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现状——先是进行一番鸡同鸭讲的无效沟通,而当孩子被激怒后,又把结果归结于是对方”肝火旺“等身体原因,以此逃避争执发生的重点。

500500

这番既视感很强的操作,精准戳中了年轻一代网友们的情感共鸣。而评论区下诸如:“监控拆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庭”、“想家的时候翻出来看,看完就不想了”的各种吐槽,同时也印证了视频的标题——《谁家庭》

500

小馋猫……

但,这并不是累子创作的尽头。很快,他就从最初的”丝瓜汤“视频中逐渐摸索出新方向,一边选取家庭成员中最经典的特征,塑造出新的人物:反驳型人格略爱说教的爸爸,专注陋习判决的妈妈,热爱养生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奶奶,唯“美”主义搞阴谋论的爷爷……

500

网友找到的美国丝瓜x

这四大天王,再加上无奈的累子,组成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百年孤独》。而马孔多下的雨落到中式饭桌上,最终也聚成一碗被推搡辗转的丝瓜汤。

500500

丝之歌原来早就发售了……

一边,又将这四种人格代入到各种情景里,变成无数网友家庭生活的某一段切片:

他们就像视频里的“丝瓜家族”一样,表面上维持着和平,实际上0个人在意对方的感受,只有一种要用自己的话题统治整个饭桌的胜负欲。反正最后,无论开始时“话题”重心是哪一方面,总能起承转合到孩子身上。

500

至于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其他长辈,也会因为检索到共同目标而自动锁敌、开团秒跟,组成“奇袭者”联盟,对孩子进行一波围绕考公考编、催婚催育等方面的集火。

500

就这样饭桌改批斗大会

截至目前,“丝瓜汤”系列视频已更新10条,而它也在一次次更新中迎来爆火。主要更新平台抖音的播放量已经达到7000多万,单条视频最高点赞量也达到120万,并且仍在持续增加。

500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博主开始尝试解析、模仿“丝瓜汤”视频。所以,“丝瓜汤”这个梗,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如果仅仅只拆解”丝瓜汤“系列视频本身的话,它就已经有着足够吸引人的地方——搞笑。而它所制作出的幽默感,并非取巧地用无厘头式抽象,反而包含着层层设计。

比如,为了让家庭成员的形象深入人心,累子对于特效的选取就十分讲究,同时还为每个角色形象都植入了自己的一些小设计。

就拿最经典的“丝瓜老奶”来说吧,我们能在视频中看到累子用类似说话轻声细语、以及一些细微的神态举止,让奶奶表现出优雅的感觉。

500

而在后续的更新中,累子又为奶奶塑造了会讲英语、看东西有远视眼等细节,让观众大致能看出这是一位有素质与教养的知识分子。

500

除此之外,还有秃顶的爸爸;画浓妆大波浪,长得有点像ladygaga的妈妈;总是皱紧眉头似乎在生气的爷爷,以及只在奶奶梦里出场光头老祖……

随着系列视频的更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形象都愈发丰满,也愈发能让观众代入现实。

500

就是人物形象似乎过于丰满了 都有梦男了

在这个基础上,累子又加入的一些“鬼才”后期。比如,他对音效选择的独到之处:当孩子反驳父母时,背景音是欢乐斗地主的打牌音效,将彼此之间的“回合制”对局展现的淋漓尽致;

500

而当家里人的谈话重心因为某事兜兜转转到孩子身上时,长辈们的视线随着蒙太奇剪辑穿透屏幕,再配合上开心消消乐的Combo音效,有趣之余又有种莫名的契合。

这个音效笑得我难受……

至于累子在视频里配的文案标签,更是神来之笔:

500

发动反驳技能时是“奇袭”,大动肝火时是“大奇袭”;

500

热衷买丝瓜的是“助农者”,动不动谈到美国阴谋论的是”唯‘美’主义”,判断对方肝火旺的是“面诊者”,让对方多喝丝瓜汤去火气的是“开方者”。

500

谁来算一下老奶这把演绎得分?

500

就这样谈瓜色变

这些莫名其妙又让网友意想不到的音效与文案配字,赋予了原本看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气人的家庭日常之前所没有的生动与幽默,同时也让累子的视频在“家庭关系”这一赛道中脱颖而出。

而这些“搞笑”天分,其实早在他几年前的视频中就有所展现。2019年,他凭借自己的KPOP翻跳视频在网络上崭露头角,赢得许多网友的笑声与模仿。

500

彼时,他在文案上的幽默功底就已初现苗头:

忘记舞蹈时的站桩姿势时,是“企业家拍硬照”;双手抱头扩胸时,是“在家做Keep”;对着空气试图扭动手臂时,是“民间野鸡水墨画大师”……这些单看让人一头雾水的文案,配合上博主僵硬的肢体动作,轻松戳中了大家的笑点。

500

与此同时,他似乎也具备了把控年轻人流行话题的“天赋”。在KPOP跳舞配字的搞笑视频后,沉寂过一段时间的他再次搞了“新活”——i人e人KTV。

当时,MBTI 16型人格正逐渐成为社交名片,并多次引起社会范围内的话题,其中当属i人e人的性格划分最为热烈。

累子则通过组织i人与e人的KTV局,以一种人类观察的视角,记录了i人与e人在陌生环境下的不同态度。搞笑之余,也引发了无数关于i人e人的探讨。

500

这份对生活的观察力与对素材的敏锐度,再配合上他这份独特的幽默感,或许就是累子时隔两年重启互联网博主之路后能再次出圈的决定性因素。

但相较之前两次视频走红梗火人不火的局面,累子的这次回归,真正让网友们认识到了他。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搞笑天赋有所见长,让他在视频表达上更加自如。更重要的是,他这次选取的内容主旨,也更加贴近年轻人们的集体回忆,更贴近网友们的情感创伤。

500

从前文所展现视频例子其实不难发现,家长们劝你喝下的那碗“丝瓜汤”,对于累子、对于视频外接收到这则信息的观众们而言,只是一个影射家庭关系的意象。

在无数个家庭中,它被替换成任何东西,倭瓜、南瓜、佛手瓜,或者是考研、考公、结婚生子,都没差别。

500

尽管你在情理上能够明白长辈所灌输的好意,尽管这些问题或许并不至于让你对长辈产生厌恶,但它总是如鲠在喉,时不时唤起阵痛。最终,它们结痂,变成东亚家庭绕不开那么几个关键词——无力感、窒息感、说教与无效沟通、自作主张的关心以及站在道德高地的情感绑架……

近些年,它们更是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各个吐槽家庭的帖子中。

500

而”丝瓜汤“的出现,一方面恰恰将家长对孩子的掌控欲、彼此之间的貌合神离精准浓缩成一则则诙谐又熟悉的对白。

500

对白的最后,你不反驳,就得每天面对“自动恢复出厂设置”的家人,上演鬼打墙对话,重新集结肝火。

500

但你如果反驳,长辈要么就像前面举的例子一样,将问题归结到你身体的原因,逃避重点,要么就会掏出累子演示的经典小连招对付你:

先是“我说不过你”,开始放逐,然后启动自毁模式,强调“我这长辈做得太失败了”,再迂回输出百善孝为先,反斥一句“说你两句就一直在顶嘴”;最后再佯装洒脱“我不管你了,随便你”。

500

而它不止是展现年轻人在家庭中所遭受到的无形压力,同样,它也关注到了老一辈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代际创伤传递”。在《丝瓜传·百因必有果》里,累子躲不了妈妈的养生知识分享,妈妈离不开“丝瓜老奶”的丝瓜汤安利,丝瓜汤毒唯的老奶也逃不过自己父亲半夜托梦时叮嘱她多吃“佛手瓜”……

而在《丝瓜传》另一集《赏金猎奶》里,“丝瓜老奶”也一直被困在了她爹光头老祖布置的任务中:看儿子结婚生子是主线任务,看儿子事业有成是奇遇任务,看孙子结婚生子是支线任务,而看大家把丝瓜汤喝完是日常委托。

500

许多家庭的长辈,就这样把自己无意识的心理缺陷以“任务”、劝说的形式,一代代传递下去。而接收到压力的人要么被同化,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要么,选择一个人承担着痛苦独自消化,就像如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

500

而后者,就会演变成长辈觉得年轻人不听规劝,而年轻人觉得长辈不讲道理。

500

可以说,“丝瓜汤”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应出我们在饭桌上时的心焦和气急,无奈与无措;也照应出老一辈们无尽的悲哀。

500

但另一方面,“丝瓜汤”的出现,也给了我们在压抑饭桌上一个喘息与放松的机会,让曾经的自己以网络为纽带完成了一次的情感宣泄。因为,它让我们发现,这些原本以为不被听见的场景,其实是无数孩子共同面临的困境,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因为,它幽默又直白的拆解,让我们生出了一丝畅快感,而当我们再次碰上同样的情形时,可以用梗来调侃施加压力的对象。

500

它听上去有些自欺欺人,但至少,累子为我们做了一碗精神“丝瓜汤”,原本隐喻的问题正在显化,我们曾经被忽视的诉求与难以言说的心结,也正在被看见。

去火之后,这个阵痛的伤口总会慢慢痊愈。

500

丝瓜汤,于网友们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去火秘方,但这个梗却没有因为它降火气的功效而被忽视,反而愈来愈红。

接踵而至的,就是网友们的各种玩梗、二创、解构。甚至,累子还在直播里搞起“丝级考试”,让上麦的网友全文背诵丝瓜汤视频里的对话。

500500

各种丝瓜汤表情包

500

在这样一场狂欢下,越来越多人肯定了“丝瓜汤去火气”这个梗的地位,认为它是今年最好的梗。

因为 ,它既没有攻击到任何人,也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多只是预设了所有人的肝火都很旺。但它的适用场景非常多,不仅让人变得文明,迅速终结争论,也能达到一定的反讽效果。

500

很快,这个原本令无数年轻网友产生PTSD的梗,逐渐变成了社交中新的缓冲语言。无论是与极品同事、老板的工作交流,还是打游戏时遇到口吐芬芳的队友,都能轻易套上”丝瓜汤“的护甲,劝对方多喝点去去火气。

500

然而,伴随着网友们的高频率使用,这个原本用来解构家庭关系、后用来作为社交挡箭牌的梗,已经逐渐开始偏离原本的意思。

就像饭桌上的话题,兜兜转转,总会回到孩子身上。那些本来被梗所反讽的、讲不通道理的人,开始拿”丝瓜汤“来捂嘴,不允许别人表达意见。这场以反抗为起点的解构,最终又奇妙地落入了它本想消解的权力中。

500

或许,这是每一个热门流行梗都逃不过的、被曲解、被讨厌的命运。但,在还能愉快使用“丝瓜汤”的当下,朋友,让我们放轻松。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