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的死亡并非孤例,更不会是终点
激辩中的柯克
查理·柯克的死亡并非孤例,更不会是终点,这不过是美国社会痼疾的又一次发作。
九月十日的犹他州奥勒姆市,查理·柯克这位保守派"网红"正在大学讲堂慷慨陈词,为持枪权辩护时,子弹便终结了他的生命。
事件最具讽刺的是,当子弹从160米外飞向他时,他正在为美国人的持枪权激辩,坚称枪击遇难者只是捍卫宪法的必要代价。
以国人的眼光看来这是悲剧,我当然也以为是悲剧,但并不特别。三个维度可说明它的寻常性。首先,枪声早已成为美国的日常背景音。
"枪击暴力档案"的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八千余条生命被子弹收割,伤者数量更是翻倍,260起大规模枪击案像瘟疫般蔓延。
但这也不过是延续了2020年创下的二十五年最高纪录——当年近两万人在枪口下丧生。
柯克的名字,不过是这串血色数字中新添的一个注脚。其次,这场死亡之所以掀起波澜,无非是柯克身上特殊的政治标签。作为特朗普的政治盟友和持枪权鼓吹者,他的遇害触发了降半旗、总统悼念等政治仪式。
剥去这些光环,他与街角便利店那些无名枪下亡魂,与校园里遭无差别枪击身亡的天真少年有何差异?美国社会对生命的哀悼,始终戴着势利的滤镜。更深层的是,政治暗杀在美国历史长河中从未缺席。从林肯剧院里的枪响,到肯尼迪敞篷车上的血案;从里根遇刺的惊魂时刻,到特朗普被削去半只耳朵的险情——权力与子弹的共舞,早已写入这个国家的基因。
放眼世界,从萨拉热窝的导火索到如今中东的暗杀阴云,当政治矛盾激化到极致,扣动扳机的手指总会如期而至。
朋友们请记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暗杀不过是政治的另一种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