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教师节送礼不?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的文章,当时评论区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声音:不送。偶尔有那么两个说送的,毕竟不是主流,也没在意。

  在我的印象里,我家从小到大都没给老师送过礼,我自己当老师也没收过礼(鲜花贺卡收过,现金、卡或者其他贵重物品啥的没收过),我也没打算以后给娃的老师送礼。

  对于给老师送礼这个事儿,我觉得都不是个事儿,零星送的肯定有,哪个地方不出几个显眼包?现在不还有个组织叫家委会么,只要人多,有点幺蛾子很正常。但是总的来说,应该还是个人行为。

  随着这几年粉丝越来越多,我发现送礼这个事情在一些地区发展到颠覆我认知的地步了。去年我去某地出差,当地几个朋友接待我,席间聊天的时候就跟我说,他们学校有个班给老师集资了一台二十万的车。当时我的震惊已经没法形容了,可是嘴上不饶人啊:这些家长不懂事啊,就光送车啊?保养呢?油呢?结果朋友幽幽地来一句你想到的你以为家长想不到么?我就不说话了,只能说一个真敢送,一个真敢收。

  如果只是一个班豪气倒也没啥,关键是按朋友的说法,这个风气在当地非常的普遍,而且学校越好,送的也就越狠,收的也越狠。那句你送了老师不一定记得,但是你没送老师肯定记得照进了现实。你敢不送,老师就敢差别对待,这真的是颠覆认知。甚至我在当地打车的时候和司机聊天,当司机知道我是老师的时候,那个羡慕之情真的就是溢于言表——当然不是羡慕我是灵魂工程师啥的,司机大哥不玩虚的,直接表示就是兄弟你的物质生活那是相当丰富啊。

  而当大哥得知我是数学老师之后,真的两眼放绿光啊,说你这是大主课老师啊,你这逢年过节的那可了不得了啊!在大哥得知我是来自浙江的之后,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哎呀,你们那太有钱了,那比我们这里当老师肯定更来钱啊!

  解释都是苍白的,最后我以一句我是大学的数学老师结束了话题,大哥表示大学老师啊,没用。

  所以我的朋友们听我说我们这儿真的不送礼之后,吃惊程度一点不亚于我知道给老师集资送车,真的不会难为孩子么和真的会难为孩子么分别在他们和我的脑子里久久徘徊不能消散。我的逻辑是好学校里当老师机会难得,收这仨瓜俩枣回头没了工作,不值得;他们的逻辑是好不容易在好学校里当老师,不收不是白当了?

  这不前几天是教师节么,网上又是一堆吐槽的,一看ip全是那个地区的。当然,你们也知道现在的算法有多狠,给你推的内容都是片面的。而且我也知道,很多人描述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身边统计学,就是用自己身边的例子代替整体。如果一个地区的学校都是这样的风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