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该淘汰的机械停车位,终于要“凉了”

500

这些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车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当普通停车位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僧多粥少”的难题随之而来。

于是,某些为了节约成本的“大聪明”们就弄了机械停车位来应付了事。

结果,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倒是没解决多少,问题倒是产生了一大堆。甚至有网友直言,这是纯纯的“傻缺设计”。

那么,机械停车位到底是不是“反人类”设计呢?其还有没有必要被保留呢?接下来,老狐就和大家具体聊一聊。

500

看似有用,实则“花架子”

“这设计太鸡肋了”

“大多数机械式停车位就是为了凑指标的,根本不实用”

“见过好几个停车场有这个,就没见过运转起来的,连小车都难停”

500

500

看似“有用”,实则是个“花架子”,这是大家对机械停车位的普遍看法。至于是网友们小题大做,还是真的确有其事,老狐觉得,咱们还得从机械立体车位的类型和特点来看。

一般来说,机械立体车位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升降横移类、垂直升降式、平面移动类、简易升降类。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是“升降横移类”,也就是通过上下层载车板联动实现存取。

500

而这种停车位一开始之所以被应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让空间利用率提升。从设计上看,机械式停车位是由多层铁板、链条和轨道组成,可以实现车位的上下升降和左右横移。

这么一来,就能将汽车抬高几层,从而充分利用纵向空间。平时的普通停车位只能横向铺开,一个位置只能停1辆车,机械式停车位等于是把车辆在空间上叠加起来了。比如,原本只能停3辆车的地面,用机械停车位可以停下 6 辆车。

500

在占用地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停放更多车辆,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换句话来说,在我国汽车保有量和车位比为 1:0.42 的情况下,确实需要一个车辆“收纳大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助力机械车位发展,还出过一些利好政策,比如简化审批程序、减免土地出让金、奖励容积率等。部分地区还曾补贴现金,像深圳市光明区在 2020 年就对机械车位最高补贴 2 万元。

能节省停车空间,不用花大价钱再往地下拓展几层实际的停车位,同时还有政策扶持,这一度成为开发商,包括一些小区或者商业场所的最佳解决方案。

500

只不过,设计者和采购方只考虑了能不能省钱、省位置,偏偏没有考虑过实际使用体验。这也导致听起来挺高大上的机械停车位,在应用之后为大家制造了更多问题。

车辆停不进,停进去拿取也不容易,同时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以至于一边是车主抱怨停车难,一边是大量的机械车位形同虚设,咸鱼上甚至还出现了不少机械车位的转让信息。

500

大家发现没?从“被追捧”到“祛魅”,其实也不过是几年时间而已。

500

难用到“逼疯”车主

原本只是“停车难”而已,现在机械停车位反而变成了“问题制造机”,直接“逼疯”诸多车主。老狐觉得,人心不是一天凉的,现在大家对机械停车位“祛魅”,主要还是因为真的被它“伤到”了。

有网友表示:“太窄了,停进去后,上下车都困难。遇上两三个一起拿车的,又等很久。出入都窄。”也有人直言:“大部分新能源都没法停,一个是超重、一个是太宽了。”

500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机械停车位出现意外的情况,有车主在一处立体车位停车时发生意外,车顶负责导航定位的“鲨鱼鳍”直接被剐掉,原因正是车高超出了机械停车位支持的高度。

虽然一般车位附近都有提示牌,但实际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室内停车场有机械车位的区域,照明都不怎么样,黑漆漆的,很多用户开车的时候,坐在车里根本看不到车位上的指示牌。

500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机械停车位也是纯纯的“背锅侠”了。2015年出台发布的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称《规范》)显示,对机械车位可停放车辆外廓尺寸及重量进行了明确分类。

例如,小型车长宽高的上限为 4.4 米、1.75 米、1.45 米,重量上限为 1.3 吨;中型车长宽高的上限为 4.7 米、1.8 米、1.45 米,重量上限为 1.5 吨。

500

也就是说,其实机械停车位也是按照规范来的,只能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太快,当年的规范确实和汽车市场需求新趋势之间出现了脱节。

当然,这只是其一。从设计层面来看,机械停车位本身做的也有问题。之前机械车位刚流行的时期,有车主停好车准备下车的时候,同时遇到另一位车主在取车。

结果,前面的车主还没下车,后面车主已经开始操作,导致上层车位的车主从机械车位上跳下,造成腿部骨折。

另外,也有新闻报道过,有车主将车子停在机械停车位上,车子下移过程中,链条断裂,车身骤然坠落,导致车辆严重变形。

500

而老狐刷了一下微博,发现大家遇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从网友们的评论中可以发现,蹭到链条上的机油、刮到后视镜、卡坏轮胎等等情况,在机械停车位上,都是常事。这么来看,网友所说的“傻缺设计”,确实是大实话。

500

毕竟,谁都知道,违停 50-200 元和轮毂刮花了 500 元,哪个更划算。

500

到底该不该“凉凉”?

一边是车主抱怨停车难,一边是大量的机械车位形同虚设,机械停车位的弊端越来越显现。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老狐觉得,当大家都不愿意为机械停车位“买单”的时候,这东西的好日子基本也就结束了。

今年 3 月发布的《2025年度停车产业论文集》中提到,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国机械式停车库的累计泊位 985 万个,但行业平均闲置率达 42%。部分住宅区、商业综合体项目闲置率超 60%,年浪费泊位资源超 120 万个,直接经济损失逾 80 亿元。

而今年 6 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市政协会城市停车专业委员会发布《2024 年中国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里面也说了,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国内的销售额和每年新增的泊位数,已经从 2020 年开始经历了连续 4 年的下滑,跌到了只有巅峰时期的一半不到。

500

这跌幅意味着,这几年,即便是需要省钱、省空间,开发商们也不太愿意选机械停车位来应付事了。

既不能带来多少实际作用,还存在停车难、维修难、操作烦、风险大的弊端,看来,机械停车位“凉凉”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500

结语

现在汽车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越级尺寸,超大空间都成了车企们的大卖点。而作为汽车行业的“配套设施”,车位却没有跟得上时代,这显然不符合行业发展逻辑。老狐觉得,说到底,不是机械车位“鸡肋”,而是思维跟不上发展的问题。

对于车主来说,大家的根本问题也不在于“没车位”,“能停车”“好停车”才是当下需要解决的核心。只能说,如果无法解决大家的关键“痛点”,机械车位有或是没有,都没有什么意义。

来源:科技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