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枪领袖死于枪口、两党炒作撕裂国会,美国如何从“概念设局”走向“暴力反噬”?

《子弹刻字血案引爆美国:特朗普盟友遇刺暴露资本操控体系致命裂痕》

当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柯克的遇刺事件被两党迅速包装成“政治符号”——共和党怒斥“进步派暴力失控”,民主党暗指“保守派极端反噬”,双方忙着切割责任、收割选票时,很少有人在意:这场炒作的背后,是美国社会早已“裂到骨头里”的真实困境。500这场分裂,从来不是“两党互撕”的表层戏码,也不是“保守派vs进步派”的简单对立。从资本精心设计的“操控工具”,到民众极端化实践的“失控导火索”,再到统治集团加速崩塌的“短视自杀”,美国正陷入一场“自我毁灭的闭环”——资本亲手埋下的分裂种子,最终长成了吞噬自己的荆棘。

一、资本的“精密算计”:用“虚空敌人”制造可控分裂

美国统治阶层对“分裂”的态度,曾是“既利用又掌控”。资本与政治集团联手,将复杂的社会矛盾拆解成一套套“低烈度操控工具”,核心逻辑只有一个:让民众的愤怒对准“同类”,而非“吸血的资本本身”。

这套工具的核心,是“概念造敌术”。资本主导的舆论机器,将“拥枪权”“性少数平权”“肤色议题”“民主叙事”等概念,从“社会议题”异化为“身份标签”:

- 把“阶层固化”的根源,从“资本垄断财富”转化为“控枪派阻碍自由”“少数族裔抢占资源”;

- 用“民主选举”制造“民意能决定一切”的幻觉,却让两党候选人都避开“资本利得税改革”“产业外移导致失业”等核心问题;

- 甚至将“性少数权益”包装成“进步标志”,一边用多元文化产品开辟新消费市场(2023年美国LGBTQ+相关产业规模超5000亿美元),一边用“身份对立”转移民众对“资本压榨薪资”的关注。

在资本的剧本里,分裂是“可控的游戏”:民众为“拥枪与否”上街争吵,为“肤色平权”互相攻讦,为“选举结果”上街游行——这些对抗的烈度被严格限定在“不冲击资本核心利益”的范围内,最终都转化为“选举筹码”和“消费热点”。民众成了资本的“移动血包”:既在对立中消耗反抗力,又在为“身份标签”买单时被持续吸血。

最典型的例子是“性别议题”。资本一边鼓吹“性别多元”,推出各种“定制化商品”(如跨性别专属服饰、 pronoun 徽章)收割流量;一边放任两党炒作“厕所法案”“堕胎权”,让年轻人在“支持or反对”中站队,却绝口不提“美国年轻人时薪30年未涨”“医疗成本占家庭收入40%”的真相。当民众为“性别代词”争论不休时,华尔街投行正忙着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天堂——这正是资本最想要的“分裂效果”。500二、工具的“异化反噬”:民众把“资本概念”活成了“生存信仰”

资本的算计,终究败给了“人性的失控”。当“分裂工具”被民众内化为“自我价值的唯一锚点”,对抗的烈度便彻底突破了资本设定的边界——民众不是“被资本操控”,而是“把资本的游戏玩到了极致”。

资本教保守派“反对政府干预”,他们便将“拥枪权”等同于“尊严本身”:2023年得克萨斯州小学枪击案后,保守派年轻人不仅反对控枪,甚至组织“拥枪游行”冲击州议会,喊出“宁可死于枪击,也不丢自由”;资本教进步派“追求个性解放”,他们便将“性少数平权”升级为“绝对政治正确”:迪士尼因拍“保守倾向电影”被进步派抵制,哈佛教授因“质疑平权政策”被学生要求辞职。

这些极端行为,早已脱离资本的“剧本”。资本原本只想让“拥枪议题”成为共和党拉票的筹码,却没想到民众会用“暴力对抗”捍卫标签;原本只想让“肤色议题”带动相关消费,却没想到会演变为“零元购”式的街头冲突。更让资本恐慌的是,民众的极端化正从“对抗同类”转向“对抗资本”:

- 保守派因“资本支持全球化”抵制特斯拉(尽管马斯克自称“保守派”),认为其“产业外移背叛美国”;

- 进步派因“资本压榨劳工”围攻亚马逊仓库,要求“时薪翻倍”“取消无薪加班”;

- 甚至有年轻人喊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是资本的傀儡”——当民众看穿“身份对立”的本质是“资本转移矛盾”,分裂便从“可控工具”变成了“刺穿资本的利刃”。

2021年国会山骚乱事件,是“工具反噬”的标志性时刻。参与冲击的民众,大多是“被资本遗忘的铁锈地带工人”:他们因“产业外移”失去工作,因“资本垄断”被榨干积蓄,却在资本的叙事里被定义为“落后的保守派”。当他们举着“拯救美国”的标语冲进国会,不是“被特朗普操控”,而是“把资本打造的‘民主概念’当成了反抗武器”——这种“用资本工具反杀资本”的荒诞,恰恰是分裂失控的开端。

三、统治集团的“短视自杀”:在权力游戏中加速崩塌

如果说资本的“设局”是分裂的起点,那么统治集团的“短视”就是加速崩塌的催化剂。两党早已抛弃“国家共识”,把“分裂”当成“权力收割”的唯一手段,最终陷入“越炒作分裂,越失控;越失控,越只能靠炒作分裂续命”的死循环。

柯克遇刺事件的炒作,就是最鲜活的注脚。事件发生后,共和党立刻将柯克塑造成“进步派暴力的受害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保护保守派议员#”话题,24小时内募集竞选资金超2000万美元;民主党则迅速放出“凶手曾支持保守派极端组织”的模糊信息,将矛头指向“共和党纵容极端主义”,借机拉拢中间选民。

没有人关心柯克遇刺背后的“社会撕裂真相”:美国近3年政治暴力事件激增300%,两党议员平均每天收到10+死亡威胁,民众对“政治体制”的信任度跌至历史最低(仅19%)。统治集团眼里只有“选票与权力”,他们像“饮鸩止渴”般放大分裂:

- 共和党为讨好保守派,推出“禁止跨性别医疗”“取消少数族裔奖学金”等极端法案,哪怕这会激化社会对立;

- 民主党为争取进步派,默许“街头抗议升级”,甚至对“焚烧国旗”“冲击企业”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怕这会破坏社会秩序;

- 两党都默契地避开“资本税改革”“反垄断”等核心议题——因为他们的竞选资金,80%来自华尔街投行、硅谷科技巨头等资本集团。

这种“短视”最终让统治集团失去了“控场能力”。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两党候选人都被迫“向极端化妥协”:共和党候选人承诺“上台后退出WTO,全面制裁跨国企业”(直接冲击资本全球化利益),民主党候选人则喊出“向年收入超百万美元者征收70%重税”(触碰资本核心蛋糕)。资本想“踩刹车”,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极端化民意”绑架——不支持候选人的极端主张,就会失去“政治代理人”;支持,就会亲手摧毁自己的利益根基。

四、失控的闭环:资本从“设局者”沦为“陪葬品”

如今的美国,正陷入“分裂—极端—更分裂”的恶性循环。资本亲手打造的“分裂工具”,变成了民众对抗资本的武器;统治集团为权力炒作的对立,变成了吞噬体制的火焰;民众在极端化中确认的“自我价值”,最终指向了“摧毁现有秩序”。

资本的处境最具讽刺性:它从“主动设局者”彻底沦为“被动跟随者”。为了迎合保守派,资本不得不投资“拥枪产业”“传统能源企业”,哪怕这与“新能源转型”的长期利益相悖;为了讨好进步派,又得砸钱支持“身份政治媒体”“平权组织”,哪怕这会加剧社会撕裂。这种“左右逢源”的背后,是资本的“深度恐慌”——它知道,自己正在被分裂的洪流裹挟,却找不到任何“回头路”。

更致命的是,分裂正在摧毁资本“吸血的载体”。当年轻人因“身份对立”拒绝为“资本主导的消费市场”买单(2023年美国年轻人储蓄率同比上升12%),当企业因“政治正确”陷入无休止的抵制(迪士尼2023年因性别议题亏损超10亿美元),当社会因“没有共识”无法推进任何改革(基建法案、医保改革连续3年搁浅),资本赖以生存的“稳定剥削环境”正在消失。

这场分裂的终点,不是“某一党获胜”,也不是“保守派压倒进步派”,而是“资本操控体系的彻底崩塌”。当民众不再被“虚空敌人”迷惑,当极端化突破“资本的安全边界”,当统治集团再也无法用“选举游戏”掩盖矛盾——美国的撕裂,本质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必然结果。

柯克的遇刺,不是“分裂的开始”,而是“崩塌的预警”。资本设下的局,最终困住了所有人,包括它自己。这或许是历史最冷酷的规律:靠分裂维系的统治,终将被分裂埋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