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歼-35A改用内置登机梯,和F-35的一模一样?
最近,歼-35A战斗机的内置登机梯真是火了。不仅得到了央视的公开展示,就连军武菌的私信频道里也有不少粉丝留言,让军武菌讲讲这个登机梯。
这个看起来跟F-35同款的登机梯到底有什么讲究呢?今天,军武菌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最早期的战斗机其实用不上登机梯,像一战时期的飞机比较小巧,而且一般都是双层翼,驾驶舱大多在机翼上方,下层机翼距离地面比较低,飞行员很容易就能踩着机翼爬进驾驶舱。
到了二战时,战斗机体型也不是很大,很多飞机就直接在机身开槽飞行员进入座舱也比较方便,像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它的机翼后缘离地大概只有1米,飞行员只需要把座舱边门翻下来兼做踏板,就可以像进入敞篷跑车一般直接从机翼上进入座舱。
还有有些战斗机设计人员便在机身侧面开了个可以扳开的口盖,或者安装一到两个脚踏。借此,飞行员就可以登上机翼,解决进出战斗机座舱的问题。
像美国的F6F“地狱猫”战斗机,直接在机身侧面开几个口,当作飞行员上下飞机的脚踏,与之类似的还有设置可收放式登机脚踏的F4U“海盗”。
▲F6F“地狱猫”战斗机
▲F4U“海盗”的可收放登机脚踏
但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战斗机的尺寸越来越大,机翼和驾驶舱的离地距离也越来越大,不但驾驶舱距离地面已经超过3米,而且机翼也开始有了上单翼、后掠翼这些不利于徒手登机的构型。
▲F86“佩刀”高度已达4.3米
此时,再想直接踩着机翼进入驾驶舱已经很难了,于是,这个时候的战斗机开始使用登机梯,但此时还是以外接为主,体积是比较大的。
▲米格-15的外接登机梯
除非一些不便使用登机梯的场景,比如说舰载机,航母甲板面积有限,对战斗机的起降强度和运营效率要求非常高,在拥挤的甲板上让地勤拿着梯子跑来跑去十分麻烦,还容易造成事故,所以才会沿用那种机身上直接加登机脚踏的做法,比如FJ-1“愤怒”,F2H“女妖”。
▲FJ-1“愤怒”的登机脚踏
▲F2H“女妖”的登机脚踏
当然了,登机梯并不只是供飞行员上下飞机,有时候机务人员要用到登机梯,比如说,当飞机着陆停稳后,机务人员会把梯子架到飞机边上,爬上去帮助飞行员解开安全带,还有就是爬到飞机上或进入座舱给飞机做维护。
▲F-16的登机梯
由于每种飞机的高度、外部形状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每种战斗机的登机梯都是专门设计、专机专用的,每架飞机的梯子也是事先分配好一机一梯的,便于管理和使用。
▲歼-20的登机梯
不过,这登机梯也不能太笨重,毕竟它是由地面人员用人力推到飞机旁边的,太笨重的话也不利于飞行员快速上下飞机,影响飞机出动时间,不利于战备。
再加上很多时候战斗机需要转场到别的地方执行任务,那么登机梯就要作为保障设备被一起拉过去,太笨重也不利于快速转场时的装运和卸载。
所以,现代战斗机常见的登机梯都是金属材料制成,有的底部还带有可滚动的轮子,便于在地面搬动移动,还有些甚至可以折叠。为了避免划伤一些隐身战机的表面涂层,登机梯往往会在与飞机表面接触的部位,垫上橡胶或者毛毡。
至于战斗机到底是用外挂的登机梯,还是内置的登机梯,往往是由不同的使用需求决定的,所以,不同国家、不同军种的战斗机登机梯设计也不尽相同。
比如美国海军舰载机历来有在机上设置可收放式随机登机梯的传统,这主要就是因为喷气式舰载机越造越高,只在机身上开口已经无法登机,就只好采用“可收放登机短梯+脚踏”的方式,以尽可能小的梯子体积,满足飞行员上下战斗机的需求。
▲F4D“天光”战斗机的登机梯+登机脚踏
▲F-8战斗机的登机梯+登机脚踏
这种组合式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起落架舱盖的折叠式登机梯,另一部分则是位于两个座舱盖下方的收放式脚踏板。飞行员通过折叠式登机梯爬至座舱盖高度,然后脚踏收放式踏板进入座舱,下机过程反之。
▲A-7“海盗”战斗机登机梯+登机脚踏
A-7的登机梯采用天线式伸缩设计,它主要由一根主干和几个踏板组成,采用一节节伸缩的天线式设计,不使用时就收纳到座舱下方的口盖内。
由于体积小巧、存放方便,几乎不影响战机气动外形,所以它被日后的许多战斗机借鉴,例如米格-29战机、“阵风”战机、“台风”战机和F-35战机。
▲F-4“鬼怪”的伸缩式登机梯,采用了与A-7类似的设计
▲F-14A“雄猫”登机梯+登机脚踏
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总是那么靠谱,有时这种自带的登机梯,也会像下面这架F-4战斗机一样出现由于锁定不当,梯子在飞行中甩出的情况,严重影响战斗机安全。
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的随机登机梯的设计则跟以往那些前辈不同,由于它的边条翼非常宽大,所以就把登机梯设计成收到边条翼内部去了,使用时登机梯放下后就能通过支撑杆支撑在机身上,而飞行员也能踩着宽大的边条翼爬进座舱,而无需设计踏板了。
F-35作为三军通用机型,肯定是要照顾海军需求的,所以它就是用了可收放的登机梯,这种收缩式单柱结构要比F-14、F/A-18上的登机梯都要紧凑,收起后就能隐藏于机身侧面。
与惜土如金的海军相比,空军显然就土豪多了。空军战斗机一般用的就是常规的外挂式登机梯,因为自带登机梯虽然好,但是这玩意增加了死重,也挤占了宝贵的座舱空间。
▲F-15战斗机就有内置式登机梯
传统上来说,对于空军战斗机来说,有没有内置登机梯区别并不是很大,除非像A-10这种需要在支援有限的情况下从前线机场甚至野战机场起降的,飞行员得靠自己爬出座舱,其它空军的机型很少设置内置式登机梯的,像F-22、F-16这样的都没有。
▲A-10攻击机的内置登机梯
不过近些年来,美军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敏捷作战部署(ACE)”理论。
简单来说,“敏捷作战部署”指的是在最低支援限度下,把战斗机快速部署到更多的前沿阵地,以免这些飞机和所属的空军基地在敌方第一波攻击下就被完全摧毁。但其代价也显而易见:前沿阵地往往地处偏远,条件简陋,缺乏地勤设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缺乏登机梯的机型显然就不适应这种部署方式了。因此,美国空军开始研究如何在没有内置登机梯的机型增加登机梯。
▲可以收纳在外挂行李舱内的F-16简易登机梯
早在2018年左右,驻日美军三泽空军基地的地勤人员就发明了一种折叠式登机梯,这种简易登机梯可以收纳在F-16战斗机的行李舱里,挂载在武器挂架上携带,也相当于是“内置”了。不过很显然,这样挂载登机梯会占用一个武器挂架,只能作为转场时的配备,在实战中这么带登机梯也太奢侈了。
▲收纳在F-16地图盒里的简易登机梯
2023年左右,美国空军又测试了一种配备给F-16战斗机的内置登机梯。这种登机梯重量不到3公斤,可以折叠收纳在F-16战斗机驾驶舱内的的地图收纳盒里。使用时,只需要把这个登机梯放出来,就能让飞行员进出飞机。
▲这个简单的离谱的登机梯成本高达1500美元,觉得很贵是吧?
▲但是这个普通登机梯可是足足6800美元一个!
虽然外表看起来,这个登机梯实在是有点过于简陋了,而且也没法在机体外部回收,但有总是比没有好的。
▲F-22的便携登机梯
除此之外,美国空军也在2023年测试了一种为F-22战斗机设计的,可以存放在驾驶舱里的便携式登机梯。比较遗憾的是,或许是出于保密考虑,美军只展示了这种登机梯的外形,却没展示具体的收纳和使用过程。
如果这些便携式登机梯全都能定型服役,那美国空军的几种主力战机(F-15、F-16、F-35A、A-10)就全都有内置登机梯了。
我国跟美国一样,空军也是不太喜欢用内置式登机梯,因为在之前的设计理念中,飞机重量需要严格把控,战机设计师们把死重已经压缩到几乎没有,对飞机重量的计较甚至精确到“克”。
所以,咱们的战机一直都没有内置式登机梯的设计,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一架空军歼-8F战机降落滑入停机区后,地勤人员还没把登机梯送来,急吼吼的飞行员就已经从机舱内跳了下来了,场面颇为惊险。
即便是我国的歼-15舰载机,也没有设计内置式登机梯,这其实是跟世界潮流相悖的,你看,不光是美国的舰载机,就连法国“阵风-M”、俄罗斯的苏-33,甚至苏-34都用上内置式登机梯了。
这主要是因为当初歼-15的研制参照了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原型验证机,由于这验证机没有设计内置式登机梯,所以歼-15也就没有了。
而这次曝光的歼-35A战斗机配备了内置登机梯,至少说明了几个原因。
虽然这次展示的是空军版本的歼-35A,但很显然,舰载版本的歼-35肯定也配备了登机梯。将来作为舰载机的歼-35显然更加适应舰载作战需求,变得更加实战化了。
而空军版本的歼-35A也要配备登机梯,其实也很好理解。很多军迷觉得登机梯会占用飞机的死重,反正陆基战斗机要在机场降落,还不如让地勤来搬梯子。
但我们的眼界应该放宽一点。如果在未来的实战中,我们的飞机需要临时降落或部署到民用机场、海外国家的机场,甚至降落在野战机场和高速公路上,没有登机梯怎么办?如果机场的天气或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登机梯搬运,甚至遭遇了敌军打击受损,地勤人员出现伤亡,地面的登机梯被炸掉了,又该怎么办?
显然,内置登机梯在这种环境下,还是非常有用的。21世纪的空战不是螺旋桨飞机的狗斗了,我们没有必要和某些国家一样在这么一点重量上斤斤计较,丢了西瓜拣芝麻。
而且,这也透露出另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我们的发动机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不用太在乎这么一点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