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话: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屡建战功的中国飞行员

  “几乎每天都在天空中进行激烈的战斗。当我们驾机返回基地时,受伤或牺牲的战友往往就在驾驶舱里。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迅速卸下伤员和烈士,检查飞机的技术状况,然后再次起飞继续空战……”,这是一位名叫唐铎的中国飞行员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真实感言。

500

  1925年8月,年仅21岁的唐铎从广东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毕业后,被广州国民政府派往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唐铎从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利比茨克空军高级军官学校当教官,并被授予上校军衔。此间,唐铎完成了多所苏联航校和通讯学校的培训课程学习,不仅掌握了深奥的飞行理论和精良的驾驶、通讯技术,还接触到先进的空战理念。

  1943年6月,在唐铎的强烈要求下,他被任命为苏联空军第74歼击航空团副团长,驾驶Pe-2轰炸机和伊尔-2攻击机鏖战在抗击纳粹德国侵略的最前线。两年间,唐铎参加了解放东普鲁士、攻克昆宁斯贝格等战役和战斗,曾连续6次升空作战,由于英勇顽强、战绩突出而获得“列宁勋章”、“红星勋章”、“红旗勋章”以及“苏联卫国战争勋章”和多枚奖章。

500

  1953年4月,唐铎携妻带子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在陈赓将军的力荐下,唐铎被任命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主任兼党委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人们由衷地赞叹道,这位曾拥有中苏国籍、党籍和军籍的传奇将军,其战斗历程是国际主义的最好见证。他为加深中苏两国的友谊增添了浓墨重彩,更以坚韧和忠诚为国家复兴和军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一面令人心潮澎湃的旗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