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内地九市入选国家试点,两年攻坚启动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区域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差异化探索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即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和中山市。
大湾区经济网了解到,此次入选的试点地区,大多是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较高、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扎实的城市群。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区域正围绕各自产业优势,量身定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推动资源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实施方案》围绕科技、土地、人才、数据、资金等七大方面提出22条改革措施,其中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成为重要突破口。方案提出创新绿地用地规模管理模式,探索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片绿地等连片开敞空间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有关专家表示,统一土地规划利用有利于发挥级差地租效应,通过“核心-边缘”城市群结构的综合调节,广深等核心城市可更好盘活土地资源,周边城市则能承接产业和人口疏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方案明确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土地,包括制定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鼓励通过协商收回、协议置换等措施盘活低效用地,深化“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和村级工业园整治。同时,探索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设统一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在科技要素配置方面,方案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将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的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资本要素配置方面,将增加有效金融服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拟上市企业综合培育平台,稳慎探索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加强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合作衔接。
此次改革试点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业内人士指出,10个试点地区的差异化探索将为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累宝贵经验,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来自 大湾区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