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额维修工程为何管理混乱—“假招标、乱计量、造价高、质量差”成重灾区

摘要:近年来,社区大额维修工程暴露出"假招标、乱计量、造价高、质量差"等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招投标程序违规、工程量价计算混乱、质量不合格等现象,特别是财政对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补贴缺乏有效监管。这些问题既损害百姓合法权益,又导致财政资金流失。建议加强全流程管理、严格第三方监督、完善居民参与机制,并将此类工程纳入纪检监察范围,切实保障民生改善与财政资金用度安全。

相关背景:近年来,政府为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推动老旧社区自主改造和基础设施维修更新。大多采取社区维修基金支出为主,结合财政补贴为辅的方式,通过百姓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来不断改善社区环境和急需维修的硬件设施。

然而,这些改善民生政策和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特别是社区大额维修工程乱象频发,值得警惕。主要以“假招标、乱计量、造价高,质量差”等突出问题百姓反映最为强烈。其背后,不光折射出百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也暴露出公共财政是否被合理使用的问题。

有关问题分析:1、社区大额维修工程招投标最薄弱,易被操控滋生腐败。虽然,国家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等法律法规来强化监管,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出现“打折扣、搞变通、玩花样”等乱象。

一些社区组织的大额维修工程尚未招投标就直接指定好了供应商。比如,上海某最大社区2019年组织消防大额维修工程,预算760余万,其供应商并没有经过合法招投标流程,而是直接公示承包商后,通过民主表决将其指定为大额维修工程的实施单位;比如:上海浦东某社区尚未招投标,其大额维修工程中公示的部分维修项目早已由某供应商实施完成,招投标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表面上,百姓享有监督权,但实际却常常搞不清招投标的细枝末节,一旦遭遇公示内容不清、公示期内无反馈、无图纸、弄虚作假等问题,所谓的百姓监督形同虚设。

2、社区大额维修工程存在工程“乱计量”问题。虽然国家早已出台《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大额维修工程量“乱计量,多计量”问题多发频发,已成为重灾区。

工程量“乱计量,多计量”主要原因是编制单位对维修项目工程量计取不专业,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结算靠估算,理论推定,经验法,核实工程量监管的人不在现场,工程没人管等问题所致。

比如:某社区要更换25台电梯的钢丝绳(18层高住宅),公示的工程量计算钢丝绳总长为15公里还多。然而,清单中对于每台电梯的钢丝绳根数(4根还是6根)、曳引比(1:1还是1:2)等重要技术参数无登记,该15公里长的钢丝绳数量是如何计取出来的?15公里的钢丝绳即使拿给专业人士看,也看不出这15公里时如何计算而来(如果实际电梯曳引比为1:1,该25台电梯钢丝绳的工程量被多算了一倍还多);又比如:列项防火门更换,防火门按面积计算,但防火门的五金配件却被另行拆项计算,这样在无形中就多计取了五件配件的工程量是不合理的,一套防火门应当包含铰链、防火锁、闭门器等必要五金配件,怎么能再另外拆项重复计取?然而这样的乱计量现象在社区大额维修工程中比比皆是,特别是那些涉及土建类开槽、挖坑、维修渗漏水的工程量计算,更加混乱。

3、社区大额维修工程存在工程“造价高”问题。据笔者调研,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造价普遍存在偏高问题。部分社区大额维修工程单价不仅仅是市场价2~3倍,而是市场价10多倍,甚至几十倍!

然而,这些高价格常常以专业清单方式罗列,公示时百姓难以看懂。有的大额维修工程在居委公示栏公示,只能看到一串总金额数字,看不到明细单价;有的工程单价虽然公示了明细,却没把规格、参数、品牌写清楚,当有百姓质疑时,常被推诿扯皮.不合理的高造价似乎正成为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一种潜规则!

另外,不得不提,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前置审价和竣工审计流程并没有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据调研,一些社区大额维修工程都采取前置审价,但前置审价只是作为参考,支付款额与实际工程是否相符并不受前置审价约束。而社区开展的终审审计只是对财务账目进行审计,并不对大额维修工程的明细进行最终审计。如此,就产生了很大漏洞,只要不超出前置审价的总金额,实际做的工程内容与前置审价不符也没人管,何况这些流程普通百姓怎么搞得清楚?正所谓,钱从百姓口袋出,百姓却无知情权。

4、部分社区的大额维修工程质量差,部分社区竣工后大额维修工程甚至无法正常使用。笔者以上海某最大社区为例,该社区曾实施多个大额维修工程,但质量差到都无法正常使用。比如:2020年刚竣工的消防维修投入760万余元,2021年就被百姓举报,被媒体曝光,消防修复后仍然无水,无法正常联动。但最令人诧异的是,该大额维修工程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是合格的,但检测数量又与工程竣工数量匹配不上,合格数量只有竣工数量的一半不到。然而,质量差问题并没有引起政府重视,反而,在老百姓眼皮子底下,一笔笔巨额维修资金全被划拨了出去。

5、政府对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财政补贴是否存在被侵吞蚕食问题?以“美丽家园”工程为例,百姓维修基金结合财政补贴实施。然而,笔者调研上海最大社区发现“美丽家园”工程的公示价格特别高,有的甚至十分离谱,但苦于实际竣工结算的金额和明细不让查阅,故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笔者认为政府要引起警惕,为何美丽家园的结算清单不让百姓查阅,这反倒让人生疑,补贴出去的财政资金有没有经过严格的工程审价或审计呢?

相关建议:1、建议政府重视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假招标、乱计量、造价高、质量差”问题。笔者认为:但凡疏于监管的阴暗地带,都是乱象频发的主要原因。社区大额维修工程仅靠公示难以监督,特别是社区大额维修工程随着房屋建筑的老化,其维修难度和专业化问题都不是仅靠公示一下就能监督到位的。

建议政府从源头和规范的流程抓起。关键的流程不能简化的不简化,必须审核的内容必须要审核。比如:工程立项的必要性,招投标的合法性、工程量计取的规范性,图纸齐备和设计认可度,造价的合理性,质量控制的关键性等方面抓起。

2、建议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用好第三方监督。所谓的第三方监督实际上就是审计及检测,但由于社区大额维修工程不属于国有资本投入,一些工程检测和审计公司的选择权变相为业委会或居委会自主选择。但他们并不清楚第三方审计或工程检测同样鱼龙混杂,有好有坏,一旦选到没有责任心的第三方,形同虚设,毫无监管,甚至只要有钱,假报告也能出具。

建议政府加强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第三方监管的引入,要引导第三方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管,敢于动真碰硬,切实维护百姓利益。确保社区大额维修工程合格交付,所用资金和财政补贴落地实处,不任意妄为。

3、建议政府充分动员百姓参与到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的监督中来。一些社区在推动大额维修工程时显得非常积极,但要他们动员百姓参与监督时,却又是另外一副面孔。特别是百姓提出的监督意见有没有被反馈上去,提出的有用建议没有被采纳下来,似乎并没有硬性规定。笔者认为:如果连动员监督都做不好,那么社区的大额维修工程又怎么让人相信能做好呢?

建议政府动员百姓反映合理建议,畅通百姓关于社区大额维修工程问题的诉求渠道。

4、建议立法把社区大额维修工程纳入纪检监察范围,监管到人。当前,社区大额维修工程资金主要来源是社区业主缴纳和公共收益,但其并不属于国有资金,未能纳入纪检监察范围。笔者认为,正因为无监管,所以才有机可乘,建议立法监管到人。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