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为别家娃儿上清华付钱吗?
一、问题提出
教育内卷、鸡娃,在目前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人痛恨,但似乎人人身不由己,到最后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身心俱疲,并酿就了一系列的恶果。众人视之为社会毒瘤,却又都无可奈何。但这种现象显然不能长久持续下去,因此本文就从学费的视角,来谈谈如何为教育内卷降温。观点可能不太适合很多人的口味,请做好心理准备。
二、内卷和教育内卷
先来看看何为内卷。内卷就是指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加,出现的边际报酬递减甚至为0的现象。比如说,原来增加1000的投入,可以增加100的报酬;继续增加1000的投入,可能只能再增加50的报酬(即边际报酬递减为50);若再增加1000的投入,可能报酬就不会继续增加了,即边际报酬递减为0。此时,继续追加投入就是无效的。
具体到教育领域,教育内卷表现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持续增加教育投入(金钱、时间等),但无论是学校、家长、学生还是社会,都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换言之,增加的教育投入是无效的。因为更多的资源投入,是为了上985、211等名校。但无论全社会再怎么增加投入,还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如愿。原因很简单,名校的招生名额就那么多,不会因为家长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而增加。
三、教育内卷的恶果
教育内卷最严重的后果不是无效投资,而是全社会角度的负收益。比如,学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因而用于运动和人际交往的时间就会减少甚至为0。前者会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造成负面影响,后者则不利于他们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长远看,这都不利于他们的人生幸福。从全社会的角度看,青少年身体素质降低,将会降低未来劳动人口的经济产出,以及增加全民医保的负担。
教育内卷也会降低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国内教育几乎唯一的方式就是刷题。针对这一现状,郑晓静院士等人在《我国基础学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文(此文由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我国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资助)中指出,“物理、化学等实验学科教育缺乏实践活动与实验训练,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院士问卷调研发现,约80%的院士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过度‘刷题’磨灭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科学兴趣”。在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已成为全民共识的当下,这样的结果是令人忧虑的!
四、教育内卷的成因
既然都是负收益了,为何人们还是执意要去卷?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家庭,尤其是中产阶级,把教育当成了阶层再生产的工具。也就是说,自己的子女最好能实现阶层跃迁,至少不能比自己差。而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几乎成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工具。至于全社会对未来劳动人口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的要求等等,这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而目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培养,最终是由家庭来落实的。这就说明,家庭这一人类发明出来的组织,其实已不能适应未来的人力资源培养需求。但在可见的未来,这一现状并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本着为教育内卷降温的初衷(只是降温,家庭不消失,教育内卷就不会消失),只能另辟蹊径。
五、涨学费,为教育内卷降温
眼下正值大一新生入学季。入学缴纳学费是每个学生及其家长都要面对的事情。那名校的学费到底有多少呢?我查了一下几所头部985名校2025年本科新生的学费,结果震惊地发现,学费低得超乎想象!如清华大学,普通专业5000元/学年,住宿费750~900元/学年[1];再比如北大,理科试验班类、文科试验班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生物科学类专业为5300元人民币/学年,其他专业5000元人民币/学年,住宿费:750-1200元人民币/学年[2]。相对于清华、北大能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学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优质资源和低廉价格之间的巨大反差,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就好比买彩票,万一我中了呢?所以,家长们,全都义无反顾地投入进了这场教育军备竞赛。
既然如此,大幅度涨名校的学费,自然就可以降低人们的投机心理。比如说,把清华的学费乘以20,自然就会有人因为学费的原因而退出竞争。只要学费足够高,这样的人就足够多,此时自然就能为内卷降温。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寒门子弟就更上不起名校了,不利于教育公平。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目前的名校低学费政策,才是更大的不公平。
六、新时代的劫贫济富
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必说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诸如清华这类名校,为了维持它们的优质资源,国家给了它们多少投入呢?距公众号“高绩”提供的数据,2024年清华大学生均决算经费64.85万元,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榜一大哥(文末附教育部直属高校2024年度生均决算经费汇总)[3]。众所周知,我国公立高校的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投资,因此认为这64.85万元基本来自财政投入并不算离谱。而且DeepSeek还提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点,64.85万元为全校生均值(含本硕博),因本科阶段享有更多基础资源(如书院制、通识课程),实际本科生均投入可能高于平均值。
国家的投入归根结底来源于税收。以上数据表明,国家基本每年“白送”清华本科生60多万的税收——其它名校也大同小异。而能上名校的学生都是出自哪些家庭呢?我们早已知道,名校里的寒门子弟越来越少,名校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中产及以上家庭,这样的家庭在全体国民中并不占多数。占人口多数的,是占有经济、社会资源在中产之下的普通老百姓。而税收则来源于全体国民。也就是说,大多数较低收入的普通国民在为较高收入的中产子弟支付高额的优质教育成本。这是一种新时代的劫贫济富,是更大的不公!
此刻我问一下屏幕前的你,你愿意为别家娃儿上清华付钱吗?
七、谁受益,谁付钱
家长们拼命内卷,其实就是看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光环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从“谁受益,谁付钱”这个角度看,大幅涨名校的学费合情合理。还以清华为例,就算是涨到每年10万,全体国民还是替每名本科生出了那剩下的50多万。因此,依我看,名校学费未来继续上涨的空间巨大。
对于那些能上清华的寒门子弟,给他们助学贷款就行了。白送的资源人是不会珍惜的,背上助学贷款,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全体国民的劳动果实。
[1]清华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章程:https://gaokao.chsi.com.cn/zsgs/zhangcheng/listVerifedZszc--infoId-6671404278,method-view,schId-3.dhtml
[2]北京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章程
[3] 2024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决算经费:https://mp.weixin.qq.com/s/y1wf47LVzZrIunvG5Fv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