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古:石庶度宕砅磬聲

500

甲骨文【石(尖状石器)祏(石示)】词例:有石。用作祭名:祏大甲、祏匕庚。石御于匕庚。

新石器时代上万年,有石铲、石锛、石斧、石凿、石刀、石矛等各种尖锐石器。故而字形为三角形。或又加口字,演变为现代字形。引用为岩石、鹅卵石、陨石。石髓(钟乳石)。慈石(磁铁)。石林。石漠化地区。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易·豫》介于石。《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小石。《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释名》山体曰石。【增韻】山骨也。【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500

引用为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大概是为了方便计算,商周以百步为亩,平均亩产恰好一石。勉强够成年人一月口粮。百亩一夫,勉强能养活一家五口。粮食储存于容器中,便于以容量计算。故而又被用做面积单位和容量单位。【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说苑·辨物》十斗为一石。

石 dàn〈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以一亩为一石。亩产非常低的贫瘠坡地,往往三年一轮作(休耕两年),以十亩为一石。

秦汉一斤约250克,一斗约2000毫升。粟米堆积密度约0.75左右。粗盐堆积密度约1.5左右。一石(120斤)粟谷舂为一斛(十斗)粟米。一斛(十斗)粗盐重约一石。故而历代多【名斛为石】。

500

甲骨文【度(石又)拓】词例:

手持石头仔细衡量。选取软硬大小轻重合适的石料,打制、磨制各种石器。引用为拓取。力度、岩石硬度。程度。精准度。

磨制石器的制作工艺比打制石器复杂,包括几个步骤,依次是选料、选形、截断、打击、琢、磨、钻孔或刻槽等。

拓、摭 zhí 〈动〉有选择的拾取。摘取:~拾。采~。《礼记·礼器》有顺而摭也。《论衡·逢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说文》拓,拾也。陈、 宋语。从手石聲。摭,拓或从庶。

剫 duó 治(玉):“剒犀~玉。”【說文】判也。从刀,度聲。

又通作度。【左傳·隱十一年】山有木,工則度之。【爾雅·釋器】木謂之剫。【註】治樸之名。【疏】治其樸,俱未成器也。

度 duó 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动〉估计,推测。忖度(猜测,揣度)。《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衡量。《礼记·王制》度地居民。释文:“量也。”

500

度 dù 度量衡。日常生活用度、限度、法度。长度、角度。

一石粮食,勉强够成年人吃一月。井田制百亩一夫,勉强能养活一家五口。引用为限度、额度。日常生活用度。度轨(法度轨范);度矩(法度;法则)。【易·節卦】節以制度。《书·吕刑》度作刑以诘四方。马注:“法度也。”《周礼·大司徒》九曰以度教节。注:“谓宫室车服之制。”汉· 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國語·周語下》用物過度妨於財,正害財匱妨於樂。《左传·昭公三年》公室无度。《左传·昭公四年》度不可改。(然后晋国六卿竞相变法,推广牛耕,扩大亩制,重新授田,战斗力爆表,打得各国满地找牙。最后逼得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

骨尺、铜尺,秤杆之类,又可用来打人。《周礼·司市》执鞭度守门。【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

《韩非子》吾忘持度。

又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500

最初的秤大概是跷跷板式一比一衡量的加法秤(天平秤)。随着算术、骨尺、秤杆尺寸加工精度的发展,古人制作出了手提杠杆衡量式乘法秤。由此与长度相结合,故而引用为长度、宽度、高度。度量衡。【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孟子》度然后知长短。《说文》度,法制也。从又。【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

贾湖骨笛八千年。殷墟骨尺、象牙尺三千年。【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太阳一昼夜行进一度,周天365.25度。引用为躔度。角度、弧度、经纬度。度日如年、度过年关。虚度年华。【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

周天/恒星月365.25/27.322=13.368348度

现代算法360/27.322=13.176195度

其它度量工具原理单位也大多与长度相结合。引用为速度、密度、温度、湿度、浓度、强度。

 [电]∶量词。千瓦小时的俗称,测量电能的单位。一度电就是一个千瓦小时

度田、测量城市距离、江河湖海宽度之类大型度量活动,需要人来回走。引用为度过难关。渡河。摆渡。《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漢·文帝〈議佐百姓詔〉:「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渡 dù 横过水面:~船。~桥。~河。摆~。强~。远~重洋。渡仔(渡子。摆渡的人);渡杯(比喻高僧的行踪);渡客(乘船,渡江河的人);夜渡沅江。《汉书·贾谊传》度江河,亡维楫。《说文》渡,济也。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然后渡扬子江。

500

甲骨文【庶(石火)】词例:

甲骨文字诂林0080【庶(石火众)】词例:有庶秋隹帝令㐸。

火烧水激采石(热胀冷缩裂开),用于修桥铺路。引用为庶民。《书·大传》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庻 shù 古同“庶”。

墌 zhǐ 同“址”,地基,根基。【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基址也。

又地名。【唐書·太宗紀】攻薛仁杲于高墌城。

墌 zhuó 打地基。【廣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同坧。築土爲基曰墌。

衍生祏拓、摭墌、剫,硬砭等字,引用为拓取、采摭。剒犀剫玉。硬度。针砭时弊。

形声字:拾、择、址、读。引用为拾取。选择。地址。读懂。

砓 zhé 山重叠陡峭险恶的样子。【字彙補】之烈切,音哲。砓砠貌。(古代山崖采石场的样子)

炻 shí 〔~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产品如砂锅、水缸和耐酸陶瓷等。

500

甲骨文【砅(石水石)沯(水石水)沰】互为异体分化字。

每年暴雨山洪塌方滑坡泥石流。溪谷有大量落石,可踏石徒步通过。经年累月,自然形成路径。

形声字:歷、礪、砾、粒。引用为經歷(经历)。歷久彌新。磨礪(磨砺)。沙砾、沙粒。

砅 lì 踏着石磴渡水。《説文•水部》砅,履石渡水也。《詩》曰:“深則砅。” 濿,砅或从厲。

【唐韻】【集韻】力制切,音例。【說文】履石渡水也。从水从石。【爾雅·釋宮】以衣涉水,繇帶以上爲厲。【論語】深則厲。【說文】作砅。

沯 zá 水激石的样子。【集韻】,或省作沯。詳【水石水】字註。

沰 tuō 落。【廣韻】他各切【集韻】闥各切,音託。【玉篇】落也,磓也。

赭色。【廣韻】赭也。【詩·秦風·顏如渥丹】《釋文》丹如字,韓詩作沰。音撻各反。赭也。

浇。

沰 duó 滴:滴~。【集韻】當各切,音矺。滴也。【崔實·農家諺】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㓈㓈 bìng píng〔~~〕飞声。【玉篇】彼孕切,音冰。飛聲。

砏 bīn 石名:“非~石之圜照。”

水名。【廣韻】府巾切,音彬。水名。

砏磤 pīn yǐn 象声词,(宝石)相互撞击的声音,如“巨宝迁兮~~。”【集韻】披巾切,品平聲。【博雅】砏磤,聲也。【楚辭·九懷】鉅寶遷兮砏磤。【註】砏磤,石聲。

又【廣韻】砏磤,大雷也。

〔~汃(pà)〕(波浪)冲击声。

砏 fēn 声音很大。【集韻】敷文切。音芬。大聲也。

500

甲骨文字诂林2251石2252祏2255宕2256庶

500

2257宀庶2258硪2259女石2261㓈砅

2263石巉2265石甲

2267石斧、石耳?

2268石舌2269石冀2270石匹2272石殳

高石,石享

2277磬2278声亥越2279声方及2281聲

500

甲骨文【宕(宀石)】词例:田于宕。宕田。宕酒。

石头洞穴、矿坑之类。《文選·左思·蜀都賦》外負銅梁於宕渠,內函要害於膏腴。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下·楚遊日記》兼茅中自時有偃宕,疑為虎穴。

引用为宕户(采石矿的工人);宕匠(采石工)。【集韻】采石工謂之宕戸。

用于地名:宕昌县,宕昌河。

又州名。秦漢諸羌地,後魏內附,周置宕州,陝西化外,汝南項有宕鄕。

家徒四壁。回声在洞穴中反复震荡。比喻滞留游荡于某地。比喻反复借钱还旧债。引用为宕冥(辽阔无垠的天空;迟钝昏昧)。延宕。宕逸(飘逸,洒脱)。宕子(荡子。到处流浪的人)。宕欠、宕账(拖延不还的账)。《谷梁传·文公十一年》长狄兄弟三人佚宕中国。《通俗文》回过曰宕。《说文》宕,过也。一曰洞屋。【廣韻】宕,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音盪。【正字通】與蕩通。

宕 dàng 〈动〉宕子(荡子。到处流浪的人);宕落(流动而富于变化)。曹植《怨歌行》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形声字:洞、荡。引用为石头洞穴、窑洞。回荡。

500

甲骨文【石()磬()聲()】词例:王磬二月。今日王田磬。

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周礼·典同》原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500

直接打制旧石器时代超二百万年。(注意各时代有长期重叠,不可累计)西侯度遗址出土石器32件,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以向器身单面加工为主。

间接打制石器时代百万年。用间接打击法打出的石器,可作石钻或刮削器。燧石俗称火石,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燧石质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锋利的贝壳状断口,所以绝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当古人在洞穴中用间接法打制细石器,旁边有油脂、毛发、炭屑的时候,就可能发明燧石取火。完成由晚期猿人到早期智人的蜕变。

燧石可分为两种类型:

1.层状燧石:多与含磷和含锰的黏土层共生,分层存在,单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可达几百米,有块状和鲕状的区别。

2.结核状燧石:多产于石灰岩中,有球状、卵状、棒状、盘状、葫芦状、不规则状等结核体,一般只有5-15厘米,大的可达1-2米。

500

磨制木器时代三十万年。钻木取火。长矛狩猎。云南省江川县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以及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如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甘棠箐遗址出土的木器和鹿角软锤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亦属罕见。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江川县,坐落于抚仙湖南岸约5公里处。遗址发现于1984年,1989年被首次发掘,2014年至2015年和2018年至2019年遗址被再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木质材料、植物种子。

磨制骨角器五万年,骨针缝纫皮裘北上冰原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峙峪人遗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峙峪村,泥河湾盆地西南缘。于1963年发现,文化层经测定距今约4.5万年,出土人类枕骨化石(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相似)、3万余件骨器和细小石器(包含石箭镞)及5000余件动物化石,其中马类化石占比最高,故峙峪人亦称“猎马人” 。

精加工细石器时代五万年。选择石髓、玛瑙、燧石等,用间接打击法制作的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等,长约三厘米左右,可镶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如以小长石片嵌在骨刀上使用,并已广泛使用弓箭。经过四万年发展,有了足够的经验用来磨制石器。

陶器农业时代二万年。经过上万年积累,有了足够多的人力可以用来磨制石器。

磨制新石器时代上万年。结合形态学和可能的用途,常见器形有几类:用于加工木头的斧、锛、凿;用于加工谷物或碾磨颜料的磨盘、磨棒;用于农作物耕种的刀、铲、耜、镰、犁;以及钺、矛、镞等武器或狩猎工具。

距今一万年(最新鉴定为距今约10300-8700年)的磁山文化,遗址总面积14万平方米,1976年对遗址进行了部分区域的发掘,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5000余件,其中,陶盂及支架,石磨盘及磨棒是磁山文化有代表性的遗物,遗址内还发现了房基,粮窖和成组的祭祀器物群。农作物有粟。以石镰、石铲、石刀、石斧与柳叶形石磨盘为生产工具,石磨盘附有三足或四足,造型独特。饲养狗、猪等家畜,兼事渔猎。制陶业较原始,处于手制阶段;椭圆口盂、靴形支座、三足钵与深腹罐等为典型陶器。陶器表面多饰绳纹、篦纹及划纹等。住房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发现较多。

500

字形演变。

甲骨文【石(三角形◤ ◥)】硬度较大的燧石、石英岩之类,多用于打制细石器。或制作石锤、研磨器等工具。

石 shí 〈形〉硬;坚固。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素问》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

衍生形声字:硬。引用为软硬。硬度。

燧石质密、坚硬,敲碎后具有锋利的贝壳状断口,所以绝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

砎 jiè 坚硬:“~如石焉。”【廣韻】古拜切【集韻】居拜切,音戒。硬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拮。礣砎,小石。

又【玉篇】下瞎切,音黠。石貌。

甲骨文【石(◤ 口)】硬度较低的硅质岩、砂岩、安山岩之类,比较容易钻孔。

新石器时代上万年,有石铲、石锛、石斧、石凿、石刀、石矛等各种尖锐石器。故而字形为三角形。或又加口字,象征钻孔。两种字形读音也可能不同,用于强调特殊种类。 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及以后,通常会选择硬度相对较低的石料,如硅质岩、砂岩、安山岩等,而非硬度很大的燧石、石英岩。

磨制石器的制作工艺比打制石器复杂,包括几个步骤,依次是选料、选形、截断、打击、琢、磨、钻孔或刻槽等。早期的制石器只是局部磨光,中期开始发展为通体磨光,至晚期穿孔石器普遍出现。考古发现和民族学材料显示,穿孔的方法有钻孔法、管钻法、琢孔法、划孔法等。

剫 duó 治(玉):“剒犀~玉。”

砍伐;加工木材。【爾雅·釋器】木謂之剫。【註】治樸之名。【疏】治其樸,俱未成器也。

【唐韻】徒落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說文】判也。从刀,度聲。【玉篇】治木也,分也。

又通作度。【左傳·隱十一年】山有木,工則度之。

磨制石器材料主要包括硅质岩石和石灰岩、砂岩、石英岩、燧石、玄武岩等。 

硅质岩石:硅质蛇纹岩、流纹岩、大理岩等,因其质地坚硬且易于打制成锋利刃口,成为制作石刀、石镰等工具的常用原料。 

石灰岩与砂岩:广泛用于制作石斧、石锛等器物,这类岩石硬度适中,适合加工成规则形状。 

石英岩与燧石:硬度较高,常用于制作石锤、研磨器等工具,部分遗址中还发现用其制作的双孔切割器。 

玄武岩:质地致密且耐磨,多用于制作石铲、石耜等农耕工具。 

加工特性

这些材料在制作时需先通过打制法或间接打击法形成初步形状,再经研磨工序使其表面光滑,部分器物还需进行钻孔或刻槽处理。例如龙山文化石镰通过磨制工艺使刃部锋利,仰韶文化有柄石斧则通过磨制形成规整的握持部。 

常见的岩浆岩(火成岩)有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正长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等。

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前者由于在地下深处冷凝,故结晶好,矿物成分一般肉眼即可辨认,常为块状构造,按其侵入部位深度的不同,分深成岩和浅成岩;后者为岩浆突然喷出地表,在温度、压力突变的条件下形成,矿物不易结晶,常具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一般矿物肉眼较难辨认。

500

字形讹变。

商周秦汉青铜器、铁器产量节节攀升,逐渐淘汰各种石器。石字形也逐渐讹变,到东汉许慎等人已看不出石字本是三角形,没有了突出的尖锐形态。《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于人手取法,故从又。

石 sh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增韻】山骨也。【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名〉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周礼·典同》原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石刻。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績銘乎金石,著於盤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乃遂上泰山,立石。汉·曹操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砭石。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素问·腹中论》石之则狂。注:“以石针开破之。”《战国策》扁鹊怒而投其石。

藥石。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素问·腹中论》禁芳草石药。注:“石药,英乳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唐·孔穎達·正義:「治病藥分用石。《本草》云:『鍾乳、礬、磁石之類多矣。』」

䩾 zhè 〔石~〕一种药草,蔓延生长于石上,叶如皮,故又称石皮、石韦。【集韻】之夜切,音柘。石䩾,藥草。一名石韋。

度 duó 〈动〉估计,推测。忖度(猜测,揣度);测度;度空儿(趁空儿,瞅空儿)。《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衡量。《礼记·王制》度地居民。释文:“量也。”

量;计算。《礼记·少仪》不度民械。释文:“计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 dù 〈名〉胸襟;器度。气度。《战国策·燕策》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心意,考虑。置之度外(不介意);度内(计虑之内;意料之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计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动〉度过。度岁(过年);度与(递给;交给);度嘴(糊口;维持生计);苦度年关;虚度年华。《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年忽忽而日度。

越过。《汉书·王莽传》度百里之限。师古曰:“度,亦逾越也。”

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唐· 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

超越。《汉书·匡衡传》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扬雄传赞》则必度越诸子矣。

由此岸到彼岸。《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同「渡 」。

500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以一亩为一石。由于各地亩产不同,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

秦汉一斤约250克,一斗约2000毫升。粟米堆积密度约0.75左右。粗盐堆积密度约1.5左右。一石(120斤)粟谷舂为一斛(十斗)粟米。一斛(十斗)粗盐重约一石。故而历代多名斛为石。

20000×1.5=250×120=30000克

算数书:稻禾一石为粟廿斗,舂之为米十斗。……麦、菽、苔、麻十五斗一石。

二十斗粟谷重约一石,人力手工舂为米十斗。去掉糠,差额就是人力手工费了。

2000×20×0.75=30000克

睡虎地秦简《仓律》:【粟一】石六斗大半斗,舂之为粝米一石。粝米一石为鑿(糳)米九斗;九【斗】为毁(毇)米八斗。稻禾一石,……为粟廿斗,舂为米十斗;十斗,粲毁(毇)米六斗大半斗。麦十斗,为(图片:麵)三斗。叔(菽)、苔、麻十五斗为一石。●稟毁(毇)粺者,以十斗为石。

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程禾 程曰:禾黍一石为粟十六斗泰(大)半斗,舂之为粝米一石。粝米一石为糳米九斗,糳米【九】斗为毁(糳)米八斗。程曰:稻禾一石为粟廿斗,舂之为米十斗,为毁(毇)粲米六斗泰(大)半斗。麦十斗【为】□三斗。程曰:麦、菽、苔、麻十五斗一石。稟毁(毇)糳者,以十斗为一石。

……

盐的密度(纯氯化钠的理论密度)为2.165 g/cm³,堆积密度则因盐的颗粒形态和成分而异

粗盐颗粒较大,其堆积密度约为1.5 - 1.8 克/立方厘米

精盐的堆积密度是1.4g/cm3

食盐堆积密度1.11-1.2g/cm³

普通盐(如湖盐、工业盐)的堆积密度约为0.9 t/m³(900 kg/m³)。

精细加工盐(如雪花盐)因颗粒间隙增大,密度可降至440 kg/m³(0.44 g/cm³)。

影响因素:

颗粒形态:颗粒越不规则或越细小,堆积密度越低(如雪花盐)。

成分纯度:含杂质或混合其他矿物(如石膏、芒硝)的盐,密度可能偏离理论值。

东汉魏晋一斤约224克,隋唐一斤约640克,明清一斤约600克。

隋唐一石120×640/500=153.6市斤

大米堆积密度0.8十斗大米重100×0.8×2=160市斤

字义引用逻辑分析如下:

①仔细观察选取各种石料,打制、磨制各种石器。引用为拓取、拾取。采摭、选择。岩石硬度、度量衡。剒犀剫玉。铭刻美砇。读懂各种石头性质。石头记(红楼梦)。

砇 mín 古同“玟”,美石。【集韻】眉貧切,音民。美石,次玉。亦作玟瑉珉。『說文解字注』(珉)石之美者。弁師。珉玉三采。从王。民聲。武巾切。十二部。按凡民聲字在十二部。凡昏聲字在十三部。昏不以民爲聲也。聘義注曰。碈或作玟。凡文聲昏聲同部。琘碈字皆玟之或體。不與珉同字。其譌亂久矣。

拓、摭 zhí 〈动〉有选择的拾取。摘取:~拾。采~。《礼记·礼器》有顺而摭也。【儀禮·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註】今文摭爲揲。【前漢·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论衡·逢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说文》拓,拾也。陈、 宋语。

张衡《西京赋》摭紫贝,搏耆龟。

《法言·问明》摭我华而不食我实。《方言一》摭,取也。

②每年暴雨山洪塌方滑坡泥石流。溪谷有大量落石,可踏石徒步通过。经年累月,自然形成路径。引用为度过、渡河。履歷、經歷(经历)。歷久彌新。

砅 lì 踏着石磴渡水。《説文•水部》砅,履石渡水也。《詩》曰:“深則砅。” 濿,砅或从厲。

【唐韻】【集韻】力制切,音例。【說文】履石渡水也。从水从石。【爾雅·釋宮】以衣涉水,繇帶以上爲厲。【論語】深則厲。【說文】作砅。

日行一度,周天365.25度。引用为角度、弧度、经纬度。度过节假日、欢度新春。虚度年华。季度、年度。一年一度。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度日如年,度过年关、难关。渡河。

每日撑船接人过河,有如每日丈量河宽。引用为渡口。渡河。摆渡。

比喻过奈何桥、出家之类。引用为剃度、超度。《雨中登泰山》据说虬早已被 吕洞宾度上天了。

③火烧水激采石(热胀冷缩裂开),用于修桥铺路。引用为庶民。基墌、地址。遮护。蛰伏、惊蛰。《书·大传》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以民为本。人民群众是国家基石)

墌 zhǐ 同“址”,地基,根基。【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基址也。

又地名。【唐書·太宗紀】攻薛仁杲于高墌城。

墌 zhuó 打地基。【廣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同坧。築土爲基曰墌。

遮 zhē 挡:~蔽。~挡。~拦。~阳。~没(mò)。~阴。

掩盖,掩蔽:~丑。~盖。~瞒。~掩。~人耳目。

古同“庶”,众多。

古同“者”,这。

䗪 zhè 【唐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柘。【說文】蟲也。一曰蝗類。

又【玉篇】䑕婦,負蠜也。【周禮·秋官·赤叐氏】貍蟲。【註】貍蟲。䗪,肌蛷之屬。

又【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䗪蟒。

蛰(蟄)zhé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藏(cáng )。【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吕氏春秋·孟春》蛰虫始振。【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疏】啓蟄,言始發蟄也。【韻會】驚蟄,節名。

音韵

石祏shi庶shu度渡du度duo宕dang

磬qing聲sheng

踱 duó〈动〉慢步行走。踱来踱去;踱方步;踱走(踱步)。《水浒全传》鲁智深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

艔 dào 渡船。

方言,由机动船牵引的客船。亦称“拖艔”。带地名时,一般直接冠上地名:江门~。梧州~。

䩲 dū 析皮具。牛牵船。

剫 duó 砍伐;加工木材。

治(玉):“剒犀~玉。”【爾雅·釋器】木謂之剫。【註】治樸之名。【疏】治其樸,俱未成器也。

又【集韻】動五切,音杜。閉也。本作。

『說文解字注』()閉也。杜門字當作此。杜行而廢矣。丹部引周書惟其?丹?。此假?爲塗也。从攴。度聲。讀若杜。徒古切。五部。

……

㵂 shù 水名。《玉篇•水部》:“㵂,水。”

嫬 zhē 古女子人名用字。

㫂 zhù 斫。【廣韻】【集韻】章恕切,音翥。斫也。

熫 zhì 古同“炙”。【顏氏家訓】吳人以火旁作庶,爲炙字。

䉀 shù 筐。【集韻】商署切,音庶。筐也。

鏣 shù 器名。【集韻】商署切,音恕。器名。

䭖 zhù 猪狗的食物。【廣韻】【集韻】章恕切,音翥。【玉篇】豕食也。又【廣韻】大糜。

䩾 zhè 〔石~〕一种药草,蔓延生长于石上,叶如皮,故又称石皮、石韦。【集韻】之夜切,音柘。石䩾,藥草。一名石韋。

……

针砭时弊。

謶 zhuó 谪。《廣雅•釋言》:“謶,謫也。”

欺。《集韻•藥韻》:“謶,欺也。”【廣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音灼。【廣雅】謫也。【類篇】欺也。

謶 shù 同“庶”。希冀。《集韻•御韻》:“謶,冀也。通作庶。”【集韻】商署切,音恕。冀也,通作庶。

謶 zhē 〔囉嗻〕也作“囉嗻”。多言。《集韻•麻韻》:“嗻,囉嗻,多言。或从言。”【集韻】之奢切,音遮。多言也。與嗻同。 【字彙補】亦書作謶。

嗻 zhè《广韵·去声·祃韵》:「嗻,多语之貌。」

【唐韻】【集韻】之夜切,音蔗。【說文】遮也。『說文解字注』(嗻)遮也。廣韵。嗻、多語之皃。然則遮者、謂多言遏遮人言也。从口。庶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

嗻 zhù 语不切要。【集韻】章恕切,音翥。語不要也。

唓嗻 chē zhē 传说中守庙门的鬼,东边门的称“唓”,西边门的称“嗻”。【字彙補】知遮切,音車。【元曲】瘦得采唓嗻。

形容厉害;凶猛。

嗻 zhè 抢白,用言语阻止别人说话。

旧时仆役对主人或宾客的应诺声,表示“是”之意。

嗻 zhe 语气词,用于句末,相当于“者”。

……

遮护→鹧鸪

鹧(鷓)zhè 〔~鸪〕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雄的有翅,雌的无翅。吃昆虫、蚯蚓、植物的种子。栖息于生有灌丛和疏树的山地。

【唐韻】【集韻】【韻會】之夜切,音柘。鳥名。鷓鴣,越雉也。【禽經】隨陽鳥也。【崔豹·古今注】鷓鴣出南方,向日而飛,畏霜露,早晚希出。

蟅、䗪 zhè 地鱉蟲。又名“土鱉”。地鳖。〈名〉蟅虫,即“土鳖” 。体扁,棕黑色,雄的有翅,雌的无翅。雌的制干后可入药

【唐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柘。【說文】蟲也。一曰蝗類。

又【玉篇】䑕婦,負蠜也。【周禮·秋官·赤叐氏】貍蟲。【註】貍蟲。䗪,肌蛷之屬。

又【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䗪蟒。

又【廣韻】之石切,音隻。【唐韻古音】張略切,音擆。義同。 【玉篇】一作蟅。

蟅蟒 zhè mǎng 蚱蜢。

『說文解字注』

(蟅)螽也。螽各本譌作蟲。今正。方言曰。蟒、宋魏之閒謂之。南楚之外謂之蟅蟒。或謂之。郭注。卽蝗也。蟅音近詐。蟒音莫梗反。亦呼虴蜢。按卽今北人所謂蛨蚱。江南人謂之蝗蟲。蟅蟒、虴蜢一語之轉。許書上文云蜙蝑。下文曰蝗。蟅亦蝗也。故列字之次如此。若廣雅、本艸所云蟅者皆非許意。从虫。庶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