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掉8万人、负债8000亿,碧桂园还想着翻身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利晋

编辑 | 苏淮

2025年春节假期回来后,碧桂园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结束语是“向前看”,深层寓意:债务重组向前推进、“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向前,以及向前推进“一体两翼”新战略。

如今,碧桂园又开始想着“翻身”了。

碧桂园于日前召开了9月管理会议。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会上释放了多个利好消息,包括销售持续畅通、部分区域保交房任务即将完成、债务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

01

沦为“小房企”

出险刚好两年时间,碧桂园的销售规模经历暴跌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

2025年前8个月,碧桂园累计归属股东权益销售额为224.8亿元,对应销售面积为272万㎡,相比前两年前8个月的销售额1488亿元、328亿元,尽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自2025年3月以来单月销售额稳定在30亿元左右。

8月,碧桂园实现归属股东权益销售额约29.6亿元,对应销售面积约35万㎡,环比增长分别为6.9%、9.4%。

500

如今,碧桂园从“宇宙第一房企”沦为了小房企,销售规模排在百强房企20名左右。不过,碧桂园又开始打算冲规模了。

9月月度会议上,杨惠妍用了一个半小时去做系统性任务部署,其中首要核心是:销售与市场。

与以往不同,杨惠妍看到了市场复苏的迹象,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表示,“区域项目须坚持销售策略、扎实完成销售目标。在属地政策出台后,更要紧抓政策窗口期,快速响应、充分运用。”

政策端再明确提及: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这成为了杨老板的信心来源。

克而瑞报告指出,当前楼市延续止跌企稳弱复苏走势,因开盘“提质缩量”,8月30城市项目开盘去化率为42%,重回年内高位。对于多数弱二三线城市而言,刚需客群消费降级严重,部分楼盘仅能依托大折扣等价格策略实现销量提升。

碧桂园也在走降价策略,2025年前8个月销售均价为0.83万元/㎡,上一年同期为0.97万元/㎡。

追求现金流,是碧桂园保交楼和债务化解的关键。杨惠妍也表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区域总裁必须重视。只有销售畅通,才能盘活全局。”

碧桂园当前仍面临着沉重的“保交房”任务。

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在建物业、待售已落成物业、存货总体规模达5310.65亿元,同比减少8.9%;同时,为购入碧桂园物业客户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金额约2414.27亿元,同比减少6.8%。虽整体有所下滑,但依然有很庞大的物业交付体量。

杨惠妍在会上也强调,“九、十月是保交房的‘黄金窗口期’,总部将予以重点帮扶攻坚,针对性支持区域全力冲刺,尤其是北方区域即将面临冬歇,必须抢在前。”

近三年,碧桂园累计完成保交房约180万套,2022-2024年分别交付约70万套、60万套和38万套;进入2025年,碧桂园上半年以保交房为主,下半年则是“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

出险两年多,碧桂园有了走出至暗时刻的迹象,如今开始考虑“翻身了”。

2025年以来,碧桂园不少片区楼盘迎来集中交付,包括粤东片区、河南区域、沪苏鲁、广清区域等。其中,不少片区实现提前交付。

对此,9月的管理会议上,碧桂园释放一个重大利好:部分区域保交房任务即将完成,近期已开始启动新项目的经营策划会,显示局部区域项目正逐步进入经营转段。

02

缺钱又缺人

转入正常经营,碧桂园的根基在哪里?

尽管杨惠妍、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都对公司即将转入正常经营保持谨慎态度,然而“脱离一线经营”两年时间里,碧桂园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保交付和债务化解。

比如,莫斌称“从保交房向资债修复与正常经营转段,须杜绝盲目,充分论证,做一成一”,杨惠妍也强调“管理思维必须不断转变,从单一目标到多目标统筹,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最优解。各区域要充分思考区域发展方向、组织形态、人员配置,统筹优化资产资金的使用方向与效率,并建立起基于健康资产负债表管理的考核机制”。

前述已经提及,碧桂园保交付工作虽沉重,但也只是部分片区完成保交付任务;同时,公司“十削九”的债务化解方式,还处在重要突破节点上。

2025年8月初,碧桂园称,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公司清盘呈请聆讯时间延期到2026年1月5日。半个月后,碧桂园化债有了新进展,占有现有银团贷款本金总额约49%的协调委员会成员,以及第二类债务本金总额超77%持有人,均加入了债务重组支持协议。

若顺利完成境外债务重组,碧桂园预计减少债务约110亿美元,这将很大程度帮助其实现“翻身”。

但这些只是乐观的预期。

本质上,碧桂园能够成为“宇宙第一房企”,离不开房地产上行周期中,其以“内部赛马”机制,进行粗放式开疆拓土。本质上是用人海战术、快速流转的资金,完成规模化发展。当前行业发展新模式侧重精细化运营,这恰是碧桂园缺失的能力。

即便当前完成债务重组,碧桂园也是带着镣铐跳舞,未来如何构建精细化运营能力、如何保证现金流充足且持续净流入,都是不小的问题。

回归正常经营,碧桂园面临着“缺钱”“缺人”双重难题。

2025年6月末,碧桂园持有总资产9093.28亿元,总负债8854.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0.6%。其中,有息负债约2545.8亿元,一年内到期占比金额约51.1%,当前持有包含受限制现金约240.6亿元。

碧桂园的布局区域,从巅峰时的106个不断缩减为:2022年58个;2023年29个;2024年15个;2025年又减至仅剩广清、华中、粤东、西南、江中、浙皖、中西部、沪苏鲁、河南等13个区域。

员工数量,也从2021年的10万人,锐减到2025年6月的不足1.8万人。其中,大部分职能部门员工,都被碧桂园裁完了,保留比较完整的剩下建筑、代建业务部门,以及杨老板看好的机器人、农业等业务。

碧桂园也是想着通过轻资产管理输出,实现翻身。即,其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房地产开发+建筑科技和代管代建。

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各项业务收入中,唯一录得增长的便是物业投资及酒店经营,同比增长33%至10.76亿元;而房地产开发、科技建筑同比分别下降29.1%、40.5%。

500

截图来源于公司财报

也在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文商旅集团开疆拓土,在杭州、湖州、廊坊、邯郸、滨州等城市完成签约存量商业和公寓项目。碧桂园官方数据显示,公司文商旅业务布局超60个城市,经营管理商业项目超100个,在管面积超800万㎡。

碧桂园的代建业务同样在高歌猛进,且没有掉队。中指研究院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代建平台凤凰智拓新签约代建面积约412万㎡,位居行业第11名。

这也说明,杨老板早早做好风险隔离,保留的家底,成为了未来翻身的底牌。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