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长沙银行合规管理再出硬招?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在金融监管日趋精细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合规经营已成为银行业稳健发展的生命线。近日,长沙银行主动求变,修订发布《外规内化操作规程》与《合同闭环操作规程》两项关键制度,通过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推动内控合规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升级,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合规动能。
长期以来,银行业面临着外部监管政策动态更新、内部业务流程复杂多样的双重挑战,如何将外部监管要求精准转化为内部管理准则,同时实现业务全流程风险可控,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长沙银行此次制度修订,正是针对这一痛点,以系统化思维搭建合规管理框架。其中,《外规内化操作规程》以“动态跟踪、精准传导、闭环落地”为核心逻辑,打破了以往外规转化“碎片化、滞后性”的局限。该规程明确了“获取-传导-评估-转化-监督”的全流程机制,由法律合规部牵头统筹,联动总行各部门与分支行形成协同合力,通过外规传导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合同与系统同步调整、后评价监督反馈“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确保每一项外部监管要求都能精准落地、有效执行。例如,在面对新出台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规时,长沙银行可通过该规程快速完成法规解读,同步更新产品销售流程、合同条款及客户服务标准,避免因政策衔接不及时引发合规风险。
而《合同闭环操作规程》则聚焦银行经营中的核心风险点——合同管理,构建了覆盖合同起草、审查、签署、履行、归档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在银行业务中,合同不仅是业务开展的法律依据,更是风险防控的关键载体,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漏洞,可能导致重大法律纠纷与经济损失。长沙银行此次发布的规程,重点强化了合同审查、签署与履行环节的衔接机制,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与操作标准,有效消除“重签署、轻履行”“审查标准不统一”等管理盲区。比如,在信贷业务合同管理中,规程要求审查环节需同步关联客户信用状况、担保措施有效性等信息,签署后通过系统实时跟踪合同履行进度,一旦出现客户还款逾期等异常情况,可立即触发风险预警机制,保障银行资产安全。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确保两项新规落地见效,长沙银行法律合规部于9月10日组织专题培训,不仅对规程内容进行深入解读,还结合实际业务案例剖析合规风险点,让各部门员工清晰掌握操作要点与责任边界。同时,培训中通报了全行制度梳理与后评价的阶段性进展,将“外规内化”“制度治理”与“合同闭环”三大重点工作有机串联,推动各部门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全行合规管理的整体效能。这种“培训+复盘”的模式,既解决了员工对新规的理解难题,也为后续制度优化提供了实践参考。
未来,长沙银行在合规管理领域有着清晰的规划,将严格贯彻行党委“以更严格、更精细要求做实合规管理”的部署,重点推进三大工作。其一,深化制度治理,通过年度制度梳理与后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冲突、滞后或不可操作问题,确保每一项制度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贴合业务实际需求;其二,升级外规内化机制,推动合规管理从“被动响应监管”转向“主动预判风险”,建立外规动态跟踪数据库与预警模型,提前识别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实现合规管理的前瞻性与主动性;其三,细化合同闭环管理,依托数字化工具搭建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信息实时可查、风险实时预警,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与效率,全方位保障银行合法权益。
事实上,此次两项规程的发布,是长沙银行近年来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缩影。从定期开展合规政策集中宣讲、组织法律合规专题培训,到持续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开展全年制度梳理工作,长沙银行始终以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思维,将合规要求深度融入业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前台的客户服务、产品销售,还是中后台的风险管控、内部审计,合规理念已成为长沙银行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在当前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沙银行以制度革新筑牢合规根基的举措,不仅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实现稳健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银行业合规管理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未来,随着合规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长沙银行必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合规护航发展,以创新驱动未来,为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行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