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骨胶水问世,粉碎性骨折治疗迎来革新突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骨02”。
这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骨折微创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有望减少或替代传统金属内固定物的使用,为骨科领域带来治疗模式革新。
临床需求迫切,粉碎性骨折治疗存难题
骨折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如果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成为中青年患者病残、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范围内,粉碎性骨折每年新增病例高达数千万。虽然现代医疗技术通过螺钉、钢板等金属内固定物显著改善了骨折的整体预后,但对于伴随众多细小碎骨块的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传统方法存在解剖复位困难、手术操作复杂、骨碎片易丢失或吸收等问题,容易导致骨愈合延迟或不愈合。关节部位的粉碎性骨折若无法精准复位,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灵感来自自然,牡蛎黏附原理解百年难题
研发团队从古人“养蛎固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团队负责人林贤丰在家乡温州探亲时,观察到跨海大桥底部的牡蛎历经风浪冲刷,仍与混凝土牢固结合、浑然一体。
通过对牡蛎生物黏附机制的科学分析,研发团队历经50余种配方迭代、数百次测试优化,结合大量的动物实验,最终成功攻克了材料的生物毒性、血液环境黏合性和手术操作便捷性等关键难题。
科研成果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在血液浸润的湿性生理环境下实现2-3分钟即时、强效黏合;操作简便高效,显著提升手术效率;材料可完全生物降解,约6个月后随骨愈合而自然吸收,实现真正的“无痕”修复,免除传统手术需二次手术之苦。
这种被命名为“骨02”的创新材料,由白色粉剂和反应液组成,使用前将两部分融合,几秒内变成乳白色胶水状。医生涂抹在骨折断面,3-5分钟后,断裂骨头就被粘住。
临床验证成功,150余例患者效果显著
从2025年1月起,浙大邵逸夫医院联合浙大二院、上海六院等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成功完成全球首个针对粉碎性骨折黏合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组。
研究结果显示,“骨02”在150余例受试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各项指标均达到预设标准。一位年轻工人因外伤导致腕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传统治疗方案需大切口植入钢板螺钉,不仅创伤大、存在肌腱粘连或神经损伤风险,且需术后一年行二次手术取出。
通过应用“骨02”黏合技术,医疗团队仅通过一个2-3厘米的微创切口注入材料,短短3分钟内即完成了粉碎骨块的精准黏合与固定。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医疗创新走向世界
这项由中国医生原创的科技成果,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并同步递交了国际PCT专利,经权威查新确认具有新颖性与创造性。
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同步开展口腔种植牙及脊柱微创内固定替代的临床试验。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骨02”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治疗体系的革新。
这项创新技术不仅代表着中国在医疗科技领域的进步,也反映了我国卫生健康科技整体实力的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医疗器械和设备创新方面成果显著,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等均已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为患者减轻了创伤痛苦。
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这款创新产品有望成为骨科手术中的标配工具,成为未来应急救援和战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