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同“支付宝”到AI Agent,一张电子签如何撑起中国SaaS的全球化野心?

作者:Colin

500

长期以来,电子签名行业保持爆发式增长,公开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217.1亿元已经攀升至2025年预期的48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500

行业保持爆发的同时,人工智能(AI)与电子签名行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产生着紧密的交织——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发布的《China Digital signature Market Tracking Report》显示,从2023到2024年间,全球和中国将生成式AI视为提升收入与效率关键机会的企业比例分别从37%增至42%、44%增至46%。生成式AI在自动起草、审查等功能上,与数字签名平台无缝集成,并在显著提升生物识别认证准确性等方面,为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正如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所说,智能合同Agent不仅是工具,更是企业数字信任体系的“神经中枢”。e签宝将与全球伙伴共同定义下一代“统一、智能、互信”的全球签署网络。

500

随着电子签名行业迎来AI规模化应用的落地期,智能合同Agent也让电子合同实现从“工具服务”到“认知服务”的颠覆性跨越。

当AI重构电子签的商业边界时,也勾勒出了一条充满潜力的全新航线,被海外巨头垄断已久的“数据主权”局面开始松动。

AI Agent 重塑电子合同赛道新格局

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首次赋予电子签名法律效力后,国内的电子合同(电子签名)行业的发展史,可以分为3个时期:

1、2015至2020年为群雄割据期,在这一阶段,以e签宝等为代表的优质平台,在资本加持下,凭借免费策略,快速地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张,当时各家的技术以PDF防篡改+时间戳为主。

2、在2021年——2025年,行业迎来洗牌期,合规资质与生态的完善成为这一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争,也是在这一时期,e签宝凭借工信部颁发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CA牌照”),和深度的生态集成所构成的壁垒,市场份额一路攀升,从2021年的26.7%的市场份额升至2024年的35%,目前稳居行业龙头。

3、行业步入格局稳定期后,在AI的浪潮下,AI Agent开始兴起,这将进一步倒逼电子合同赛道中的企业,从“签署工具”向“会干活”的企业签管智能中枢进化,目前,在行业内,除e签宝等押注AI较早的平台稳居头部地位外,一些中腰部、尾部厂商,甚至头部厂商,因在AI投入上的捉襟见肘而错失先机,但显然,AI签管底座是企业数智化升级的必然趋势。

“AI 把‘事后算账’变成了‘事前拦截’,”跨境电商从业者Kelly‌向GPLP犀牛财经介绍了这种变化。以其所经手的公司财务为例,过往每天需要面对多币种、多税制、多语言和多平台的“碎片化”运营,Kelly每天的工作压力巨大,“有时汇率波动一分,就是蒸发掉大几十万的利润,库存晚转一天,FBA仓储费就相当于多烧掉一台iPhone。”

为解决上述问题,过往Kelly的团队采取“人海+Excel”的策略硬扛——先分门别类的把时区、税率做成报表,再分工到每个团队成员。但即便如此,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由于跨境链条较长,有时甚至要月底才能发现哪部分出现了“流血”,到时再补救,往往为时已晚。

AI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延迟问题,Kelly举例道,“比如物流,算法可以对路线进行拆分,并基于关税、海运费等因素,给出路线最优解,再比如汇率,去年欧元兑美元暴跌8%,因为提前锁汇600万欧元,我们比同行少亏了50万美元,有了AI辅助决策,一切都变得更轻松。”

而类似的AI赋能企业经营的案例,在电子签名行业也正在上演着。以e签宝为例,通过洞察过往服务过的企业客户,在电子签上存在的痛点,其智能合同Agent让过往的合同文本处理、法律适配、数据安全等难题迎刃而解,随着智能合同Agent的落地,e签宝将行业从合同管理推向“预测式主动管理”新阶段,截至目前,其AI每天调用量超1000万次。

以合同翻译和合同起草、审核场景为例,e签宝智能合同Agent依托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法律文件在40余种语言间的无缝翻译,彻底打破跨国业务中的语言壁垒。

在合同起草、审核场景下,智能合同Agent通过智能模板匹配与条款分析,将合同准备时间缩短80%,同时提供准确率高达93%的修订建议,极大提升了合同起草与审核效率。

此外,这一端到端的AI解决方案在优化了合同创建、审批、签署及归档全流程的同时,还通过实时合规性检测与风险预警,将交易关闭速度提升67%,合规率提高91%... ...

而在GPLP犀牛财经看来,智能合同Agent在扮演“效率工具”的同时,也正在演变为电子签名企业抢滩AI蓝海的“战略入口”,正如当年的AI芯片一样,成为企业切入AI红利的第一站。

“智能合同Agen或将成为新的估值叙事,将来VC不再关注于企业有多少算力,而是问‘你沉淀了多少可执行、可融资的合同Agent’,换句话说,在未来,谁先能掌握标准化、垂直化的Agent,谁就抢到了AI时代下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也就握住了持续分润的‘AI电力表’。”一位AI行业从业者向GPLP犀牛财经说道。

从工具到生态跃迁一张签名开中国SaaS的进化史 

e签宝凭借Agent 抢占AI时代先机,领跑行业的当下,也是其从“一张签名”到合同版“支付宝”进化史的生动注解。

在GPLP犀牛财经看来,对于技术以及商业的深刻洞察能力,是e签宝屡屡能够领跑行业的核心要义,且e签宝团队凭借在科技和商业上的敏锐嗅觉,夺得增长先机的案例,已多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上演。

以技术为例,早在2019年,e签宝便前瞻性地制定了“AI+战略”,在AI+电子合同上持续投入,2023年发布了行业首个自研合同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2025年进一步将技术边界拓展至AI Agent。

在商业上,e签宝的收入结构和定位,也与其他企业有着显著差异性。

收入结构上,电子合同订阅及签署服务(比如,个人或企业用户签署一份合同,向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往往是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核心收入来源,反观e签宝,在纯签名收入(即电子合同订阅及签署服务)外,还将业务触角延展至合同管理、数据存证、供应链协同等“签名后市场”服务,而这样的多元化业务覆盖,为e签宝贡献了高毛利的同时,也塑造了其兼具韧性和可塑性的增长潜力。

但e签宝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夯实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凭借技术优势,进一步实现了合同流、资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通过这样的赋能,让与其合作的企业,能够以更轻的方式,构建自身的数字化能力。

以跨境贸易为例,长期以来,从海外用户下单到支付,再到物流配送的背后,效率、成本和体验,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好的体验,取决于更快的物流,但想要更快的物流,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物流成本。

而e签宝通过领先的技术优势,让三流合一后,重构了合作伙伴们运营基座的同时,也打破了“效率、成本、信任”的不可能三角,让企业在上述三个维度上获得质的提升,形成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能力。

而这种从为合作伙伴提供工具赋能,到帮助合作伙伴构建数字化能力的全周期陪伴,也让e签宝被众多合作伙伴视为合同版的“支付宝”,并由此让e签宝长期稳坐行业头部座次。

500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发布的《China Digital signature Market Tracking Report》显示,2024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中,e签宝全年市场份额以35%排名第一。

500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Global Unicorn Index 2025)中,e签宝继2020年首次上榜后,更是连续六届上榜。 

中国企业重拾“被遗失”的数据主权

全球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的当下,多位国内大型企业负责人在和GPLP犀牛财经的交谈中,不谋而合的把出海列为了企业接下来,寻求增长的必选项。

公开数据上,更进一步印证海外市场的广袤。以跨境电商中的B2B模式为例,据Statist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B2B电商交易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美元,而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中国,据商务部研究院预测,跨境电商B2B交易额将在2025年突破15万亿元,2030年更将攀升至30万亿元。

但GPLP犀牛财经在与上述众多企业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相较对出海商机的兴奋,企业更焦虑于出海过程中,在法律法规、数据合规以及合同漏洞审查等方面的薄弱,担忧出海过程中踩坑,一旦踩坑,轻则面临诉讼,重则面临企业清盘。

比如在2020年,国内一跨境电商企业,虽然在格式合同中约定“争议由卢森堡法院管辖”,但在被消费者起诉时,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该条款未合理提示,且加重消费者维权成本,判决无效。

再比如今年5月,美国财政部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以“文件造假将伊朗原油伪称马来西亚原油”为由,将某央企新加坡子公司列入SDN清单,冻结其美元账户并触发资金链断裂,直接导致该公司裁员清盘。

而除了合规问题外,过往企业出海时,还常常陷入数据安全难以“自治”的窘境。据e签宝的数据显示,有65%的中国跨境电子合同数据(3000万份)存储于美国服务器,这也意味着,在美国《云法案》赋予美国政府“长臂管辖”权下,其可调取跨境服务器数据的权利,让其可实时监控全球企业数据流动,换句话说,这3000万份合同的“主权”在事实上,属于美国等等,且上述数字,也只是美国在数据存储上垄断格局的一个缩影。

GPLP犀牛财经注意到,上述诸多困境所暴露的纸质合同易篡改、溯源难的致命缺陷,在拥有着可追溯、防篡改、合规留痕特性的电子签面前都可迎刃而解,这也意味着,电子签正在成为企业抵御跨境风险,重拾“被遗失”的数据主权的刚需。

500

以e签宝智能合同Agent为例,在该Agent下,合同魔方引擎通过整合多模态文档解析、长文本Chunking及合同结构化规范3项核心技术和标准,突破了传统大模型在处理复杂合同文本时的精度瓶颈,在测试数据集的准确率上,e签宝AI的合同信息识别准确率达到98%,相比通用大模型领先10%,为智能合同处理奠定了高精度技术基座。

500

在实现了精准化识别后,e签宝Agent Hub通过构建智能体协同管理平台,创新性融合大模型推理能力与企业级动态私域知识库,基于“工具增强CoT”技术实现合同复杂任务的自动化拆解与精准执行,进一步满足企业差异化业务流程的智能化重构需求。

500

在风控上,e签宝首创行业量化评估标准,通过构建风险识别、法律适配、执行效率等7大维度评估体系,结合L1-L5分级框架实现AI能力可视化。截至目前,e签宝Agent已达高度自动化水平(L4级),效能接近人类专家。

500

在出海企业头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上,e签宝通过租户隔离、动态脱敏与同态加密三重机制构建数据安全屏障,实现合同数据“可用不可见”,且e签宝AI算法已在网信办备案,拥有ISO 27001(信息安全),ISO 27018(个人隐私数据保护)证书,确保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500

凭借上述深厚的技术沉淀,自e签宝2021年全面启动全球化战略后,截至今年8月20日,e签宝的服务网络已广泛延伸至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沙特、印度等主要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与1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约,电子签名服务覆盖范围更扩展至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500

另据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于今年年初发布的《DIGITAL SIGNATURE MARKET GLOBAL FORECAST TO 2030》报告显示,在全球电子签名市场,前十强企业占据超50%市场份额,且前五名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的背景下,e签宝以亚太第一、全球第六的成绩强势破局,成为国际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结语

从2002年在杭州高新大厦18层西南过道,仅10平方米的隔间里的“印章电子化”小项目,到今日覆盖亚太、挑战欧美秩序的“数字信任基础设施”,e签宝用23年把“签名”这件小事写进了中国SaaS的全球化宏大叙事。

正如金宏洲在峰会上所说:“在数字经济时代,信任已成为社会高效协作的基础。e签宝作为国家认可的第三方信任服务平台,专注于构建数字世界的信任基础设施,为全球商业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子签名服务。”

500

当3000万份跨境合同逐渐回流至中国服务器,AI Agent让电子签从“工具”变成“会干活”的企业签管智能中枢时,e签宝在AI浪潮下的新增长才刚刚起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