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之死:拥枪之人被枪杀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有人说,美国社会有两大“不朽”的奇迹:一是自由女神像始终屹立不倒,二是枪支暴力永远如期而至。
当地时间9月10日,保守派明星活动家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的演讲台上被枪击身亡,却让这两大“奇迹”完成了一次荒诞的汇合。
更讽刺的是,这位31岁的“美国转折点”组织联合创始人、特朗普御用青年领袖,正是在回答学生关于“如何减少枪支暴力”的提问时,被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这位生前最爱说“危险的不是枪,是你手里没有枪”的拥枪旗手,最终倒在了别人的枪下。
一场预言自我实现的枪声
柯克此次犹他之行,原本是他“证明我错了”全国巡回演讲的其中一站。按照活动设计,这位自信满满的保守派网红邀请观众上台与他公开辩论。没想到,最终“证明”的不是理念的对错,而是生命的脆弱。
就在遇害前一周,他还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与主持人争论:“为什么大家总盯着‘枪支暴力’?应该盯着‘坏人用枪’啊!”他甚至举了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例子:“如果那些老师有枪,20个孩子就不会死!”
柯克有个著名论断:“你们的父母说‘枪很危险’,但他们没告诉你——当坏人闯进你家时,危险的不是枪,是你手里没有枪。”这套逻辑在他的追随者中广为流传,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正在演讲的政治人物,需要靠手中的枪来保护自己免受听众的子弹?
白宫降半旗,资本永不眠
枪击事件发生后约3小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确认了柯克的死讯,并向其家人致哀。同时,他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一直持续到9月14日傍晚6时。
特朗普的反应迅速而悲痛,但这场景在美国社会已然司空见惯——枪击案发生后美国白宫降半旗致哀,民众点蜡烛祈祷,然后...等待下一次枪声响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根据历史数据,柯克之死很可能再次引发美国枪械股的又一轮上涨: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后,史密斯・韦森股价一周内涨18%;2017年拉斯维加斯枪击案(造成58人身亡,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枪击事件)后,斯特姆・鲁格股价涨12%;就连特朗普在集会上被人扔鸡蛋,都能让枪械股涨3%。
为什么枪击案会导致枪械股票上涨?因为每次枪击事件后,美国的“枪焦虑”都会爆发——人们不是害怕枪,是害怕“以后买不到枪”。这种恐慌心理恰恰是军火商最乐见的免费广告。
柯克的死,比以往任何一次枪击事件都更具“冲击力”——他是“支持持枪的人”被枪杀死。这种循环论证般的荒诞,像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保守派选民的“恐慌开关”。可以预见,牢美又一轮购枪潮即将来临。
拥枪者的悲剧:当理念遇上子弹
柯克之死之所以如此具有戏剧性,在于它完美呈现了美国枪支辩论中的逻辑死结。
柯克生前所在的“美国转折点”组织,8年内从5个成员发展到100万人,成为保守派阵营中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组织之一。他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支持者阵营中最具影响力的“网红”之一:2016年特朗普竞选时,他带着10万大学生穿“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帽子站台;2020年大选,他是“Stop the Steal”运动的骨干;甚至在2024年特朗普再次当选后,他被视为“共和党未来的议长候选人”。
这样一个将“持枪权”视为核心政治理念的人物,最终成为了枪支暴力的牺牲品,这种自我矛盾堪比莫比乌斯环——你沿着“拥枪”的一面一直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被枪杀”的另一面。
两党辩论赛:枪响了,该骂谁?
柯克死后,共和党迅速将其定性为“政治暗杀”,并仍然坚持“问题在于人而非枪”的一贯立场,绝不让民主党借此发挥,用作控枪议题的舆论工具。这种反应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剧本——在美国,每次大规模枪击事件后,两党的反应几乎如同复制粘贴:民主党呼吁控枪,共和党强调心理健康问题;民主党指出枪支泛滥,共和党说“杀人的是人不是枪”。
然而数据从不撒谎:美国民间持枪量超过了4亿支,大概是每100人拥有120支枪,属于世界之最。美国枪支产业年产值超500亿美元,背后是强大的金钱博弈。2024年至今,美国大概有超过1.6万人死于枪击,另有超3万人受伤。但这些数字从未真正推动过有意义的改革。
特朗普或许会为柯克的死降半旗致哀,但他不会改变对枪支管制的立场。原因很简单:美国的枪支文化已经与政治资本、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深度绑定,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敢轻易触动这根红线。
死亡成了生意:荒诞的美国枪支悖论
柯克之死,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最荒诞的矛盾:越强调“枪能保护自由”,越多人死于枪下;越多人死于枪下,资本越赚钱。
这种悖论让人想起一则经典笑话:一位军火商看着街头冲突不断升级,满意地说:“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而在美国,这个笑话不好笑,因为它是现实。
柯克生前曾说“枪支拯救生命”,而他的死却证明了另一个事实:枪支也能结束生命,无论这个生命是支持还是反对枪支。
这种循环已经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枪击案引发恐慌性购枪→枪支销量增加→民间枪支更多→枪击案更可能发生→再次引发恐慌性购枪...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只是这个闭环是用鲜血绘制的。
特朗普会从中吸取教训吗?
答案是:大概率不会。
不仅因为特朗普阵营与美国军火商的关系匪浅,更因为美国的枪支问题已经超越了理性讨论的范畴,成为一种信仰般的意识形态。
柯克的生命停留在了31岁,但他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不会随之消失。相反,他的死很可能被各方工具化:共和党将其塑造为“为自由献身”的烈士,民主党将其作为“枪支泛滥”的例证,军火商则默默地看着股票上涨。它成为了美国政治极化的象征,文化战争的战场,利益集团的摇钱树。
而这正是美国最可悲之处:连死亡都能成为生意,成为政治筹码,成为竞选工具。在这个循环中,没有人真正关心如何减少下一个查理·柯克的出现,大家只关心如何利用这个查理·柯克的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