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打价格战,苹果迎来“翻身”时刻?

500

创新不够,诚意来凑

撰文孟会缘

编辑/ 李觐麟

排版/ Annalee

今年由苹果举办的“科技春晚”,终于不像前两年那样被人诟病是“挤牙膏”了。

其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带来了多项重要性能升级,起售价却仍为5999元,与上一代保持一致,这一定价策略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成功让“加量减价”成为热门话题。

被网友大加赞赏的iPhone 17标准版,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方面配置的提升,甚至该款机型还完美适配国补政策,相当于只需要5499元就能拿下,无疑是苹果本次多款新品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以至于让不少业内人士做出预期判断:iPhone 17很可能会成为新一代“钉子户”,同时也将给安卓阵营的相邻价位产品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要知道,过去一两年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疲软明显: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长期稳居的第一名滑落至第四名。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仅为185.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1%。

随着华为、小米等国产厂商在电池、AI、折叠屏等领域施压,被用户嫌弃年年“挤牙膏”的苹果,终于迎来了“翻身”的关键时刻。

来自标准版的“降维打击”

“今年买iPhone 16的被iPhone 17背刺了,要是再有国补加持,安卓机不用卖了。”

“今年我依旧会选择Pro系列,但是如果你要选购的话,我会建议你无脑冲标准版。”

“Pro很丑,Air续航不行,最值的还是标准版,而且没有涨价,真香~ ”

在“真香派”看来,苹果堪称从未发行过如此“标准”的标准版:120Hz ProMotion苹果第一次跨越等级界限来到标准版、加量不加价升级的256GB起步的存储、首次搭载与Pro 系列同款的Super Retina XDR屏、叠加上国补还能减五百的价格……多重buff加身之下,iPhone 17毫无疑问得到了“性价比之王”的称号

与被赞爆的口碑相对应,其预约数据也是异常亮眼。截至 9 月 11 日上午 9 点,iPhone 17标准版的京东预约量已经突破200万。这个预约数字,是iPhone 16的整整十倍还多,去年同期(一天后),iPhone 16在同平台的预约量仅17万左右。对比之下,可见今年苹果用户对iPhone 17的期待与热情,预约量飙升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这款新机的认可,更预示着它将在市场上掀起一股不小的热潮。

500

截至锌刻度撰稿时的预约数据

与此同时,新品超预期的表现不仅点燃了消费电子市场热情,更是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9月10日,多只苹果概念个股冲高,截至收盘,东山精密涨停,股价再创新高,同期,工业富联、博杰股份、依顿电子等个股也均涨停。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苹果相关概念股年内已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截至9月10日收盘,共计13支苹果概念股年内涨幅已翻倍。

种种迹象,都与5999元这个定价不无关系。

更确切地说,是苹果今年制定的定价策略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只有售价6000元以内才支持国补,该价格正好卡在中国数码产品国补上限之下,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中国市场日益突出的竞争压力,加量不加价的iPhone 17在与安卓旗舰手机的竞争中,无疑将更具价格优势,能助其稳住基本盘。

500

Pro系列首次提供了2TB版本

同时,美国对智能手机加征的关税增加了苹果的成本,苹果在Pro Max顶端开辟超高端市场,用2TB版本的溢价来对冲整体成本压力,从而既满足了政策要求,又保证公司的利润水平。

iPhone 17标准版之所以被看作“降维打击”,概因其在配置大幅提升的同时,价格却保持稳定甚至变相降价,使其直接进入中高端安卓手机的核心价位段,以更高的品牌溢价和优秀的综合体验对其形成压力

有评论认为,“安卓厂商夜不能寐啊,新的iPhone17、256GB,苹果官方5999元,次年‘618’降价到5000元左右,‘双11’再打打折,到时候二手卖个两三千,看看安卓厂商倒闭几家吧!”

“性价比牌”的战略意义

面对苹果打出来的“性价比牌”,小米手机部总裁卢伟冰直言:“我认为这绝对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iPhone 17标准版的确很强,牙膏挤爆了……今年将会是手机形态变化的大年,值得期待。”

但苹果能造出这么大的声势,与其说是iPhone 17系列做出了多大创新,倒不如说是因为看懂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局势,在通过“补齐短板+技术下放”的手段,夺回之前被国产高端手机吃掉的市场份额

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及以上)的份额从75%逐年下滑至54%;而华为的市场份额则从2022年的12%跃升至2024年的29%,成为增长最快的国产厂商;此外,小米的份额也从约2%增长至5%。

Omdia数据显示,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苹果在美国、西欧、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较稳定,在印度的市占率从5%上升至6%,其他地区的出货量也从20%上升至24%,只有在中国的份额发生了明显下滑。

500

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官网

过去一两年间,国产高端手机品牌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成功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对苹果形成了实质性威胁。这种此消彼长的市场格局,迫使苹果不得不调整战略,以更具侵略性的定价和配置升级来应对挑战

投行杰富瑞认为,iPhone 17的最新定价策略并不会影响其对苹果的收益预测。定价策略或使中国安卓品牌在高端市场更难以增长,显示苹果决心捍卫其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国。

而在价格、性能、屏幕显示等关键领域,iPhone 17的强势表现也让安卓阵营的玩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各自的定价策略与产品定位。对此,有业内人士预测,为了应对iPhone 17带来的市场压力,安卓厂商可能会加速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新品,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最备受瞩目的方向就是AI。

2024年,库克首次高调官宣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并承诺“2025年全线落地”,可当时间真正来到2025年,给出的答案却是“年底之前,仍存变数。”

事实证明,尽管Apple Intelligence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新功能,但在合规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国行版iPhone 17系列仍无法立即享受到视觉智能、写作工具和增强型Siri等AI加持。

即便在实际推进层面,苹果最终选择与阿里巴巴合作,这也意味着苹果和合作商需要在数据接口、审核标准、广告策略等多维度做出妥协,导致其真正面向消费者推送的时间,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延后。

500

这种技术落地的滞后性,极有可能让苹果错失AI布局的窗口期,因为国产手机品牌早已在AI应用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和突破。

当然,苹果的隐痛远不止AI,还有其生产供应链的重大调整。

相关报道显示,苹果正面临关税政策影响、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高、供应链转移成本高,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生产存在诸多问题等情况。

Omdia预估,2025年第二季度,从印度出货到美国的iPhone超过1100万部,从中国出货的约300万部。上个季度苹果在美国销售的iPhone中,有近一半是在印度组装,其中主导生产的是富士康,塔塔集团在收购纬创后也迅速扩大了业务。

这意味着,苹果需要在供应链多元化与保持生产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并通过自我变革来应对潜在的贸易风险,这一整体战略绝非一日之功,且中途必然伴随种种不确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之于苹果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今年之所以采取如此“激进的定价策略”,或许正是其身处复杂局势下,为稳住阵脚的关键一招。

至于是否奏效,就看用户此番对iPhone 17的看好,之后能转化为多大的销量数据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