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单??赚翻!!为什么一半企业却在亏损中挣扎?
全球有机硅行业正陷入一场无声的撕裂。
一边是庞大的产能——76%的全球份额,堆积如山的低端产品;另一边却是高端市场近60%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仍握于他人之手。
过剩与短缺、低端与高端、价格与价值——多重矛盾在此交汇。2025年,这场无声的撕裂即将变得震耳欲聋。行业已走到重构的边缘,而未来只属于一种企业:那些果断转向技术、敢于定义高端的企业。
变革,正从裂缝中开始。
一、行业现状:低端内卷,高端失守
截至2024年底,中国有机硅产能高达344万吨,全球占比76%,2024年产量225.3万吨,2025年预计增至248万吨——规模神话的背后,是难以忽视的结构性危机。
低端产能过剩:107胶、混炼胶等低端产品占比高达70%,陷入惨烈价格战
高端依赖进口:硅树脂、硅油等高端产品自给率不足40%,外资把控核心市场
盈利持续下滑:行业毛利率从2018年的25%暴跌至2024年的12%,“增产不增收”成为行业魔咒
这不是周期调整,而是行业生死转型的信号!
二、需求爆发:三大赛道引爆千亿市场
在行业整体盈利承压的背景下,掌握技术优势和前瞻布局的企业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新能源、电子、医疗三大赛道正以惊人速度重塑需求格局。
新能源:预计2025年新能源领域有机硅需求增速将超30%
电子产业:2025年全球AI终端硅胶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
医疗健康:毛利率较行业平均高出15-20个百分点
掌握分子设计与复合改性技术的企业,产品附加值提升3-5倍——这不是成本竞争,而是技术碾压!
三、亏损真相:低端困局与转型阵痛
与高增长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中报令人触目惊心:有的企业扣非净利润暴跌197.73%,主营业务深陷亏损泥潭。低端战略彻底失效,转型已成生死问题。这些企业的困境主要源于五个方面:
1.价格崩塌:低端市场的末日狂欢
工业硅价格从2023年底1.59万元/吨暴跌至2025年6月底9350元/吨,一年半内惨遭“腰斩”。
有机硅DMC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均价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热化。
2.结构危机:被时代抛弃的产能
低端产品占比过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质变。当高端需求爆发式增长时,这些企业既无技术储备,也无产品能力,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血拼价格。
以东岳硅材为例,2025年上半年其核心产品107胶、硅油收入分别下降26.62% 和15.69%,只有110生胶收入逆势增长111.77%。这种产品收入分化明显反映了市场对高端产品的偏好。
3.技术断层:传统工艺的终结
调整硅氧烷链长度的传统方法已无法满足高端性能要求,研发投入是唯一缩小技术差距的方式。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5%-8%(行业平均仅为2%-3%),能够快速响应高端需求。
如果缺乏分子设计和复合改性技术能力,注定与高附加值市场无缘。
4.替代威胁:创新者的窘境
有机硅材料其自身也正被性能更优或成本更低的新材料所替代。例如,在电子和医疗领域,特种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正在抢夺其市场份额,
没有创新能力,连现有市场都难以守住!
5.成本传导机制失效:生存压力骤显
在价格下行通道中,上游原料成本下降无法及时传递到下游产品,挤压企业盈利空间。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应收账款高企、存货减值压力巨大等问题相继出现。
合盛硅业的情况就很严峻,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存货达94.02亿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81亿元。流动负债高达369.8亿元,而货币资金仅10.22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四、突围路径:高端化与场景创新
生存之路只有一条:向高端突围,向创新要增长。面对困境,企业需要从三个方向实现突破:
1.以技术突破构建核心壁垒
从低端同质化竞争转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的产品竞争。核心竞争力在于分子设计、复合改性与工艺创新,这些核心技术成熟度将决定市场地位,到2028年,高端产品占比将从30%提升至45%,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市占率将超70%。
例如,开发苯基硅树脂以提升半导体封装胶耐高温性;通过自修复硅橡胶技术延长光伏组件寿命;创新聚硅氧烷基固态电解质以解决锂电池安全风险。
2.以场景绑定切入增长赛道
从被动生产转向主动挖掘下游新兴需求,与高增长行业(新能源、电子、医疗)深度绑定,从产品供应商升级为解决方案提供商。
光伏领域将成为企业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政策切换窗口期催生了一波抢装潮,2025年1-6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11.21GW,同比增速达107%。
3.以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链韧性
打破“增产不增收”魔咒,关键在于控制成本与供应链安全。通过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平滑价格波动,打造成本优势和绿色竞争力。
布局 “矿产-单体-深加工” 全产业链;采用氯甲烷循环工艺实现副产物近零排放与原料自给;建设一体化产业园以保障稳定生产。
例如合盛硅业,公司布局全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虽然业绩亏损,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987.93%,主要得益于存货周转天数从128天降至102天,释放资金16.4亿元。
未来五年,行业需求将从“产能规模”转向“技术壁垒”与生态整合能力。那些提前布局垂直产业链、聚焦高端应用场景的企业,已经在这场赛跑中抢占了身位。
当光伏电站寿命从25年延长至30年,当电动车电池能耐受-40℃极寒,当医疗导管在人体内安全降解——这些需求背后,是中国有机硅产业正在发生的质变革命。
要么高端化,要么出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