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进步比想象中快得多:9.3阅兵十大尖端武器性能解读 都是杀手锏
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大阅兵中,除了受阅官兵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大批参加受阅的新型武器装备也令全世界印象深刻。据悉,参加受阅的大量尖端武器,其中有大约84%是第一次公开亮相。有外媒评论说,现在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历史上军力最强大的时刻。这还是大大方方向全世界展示出来的,肯定还有未展示的。本文就最新亮相武器的精选出20个分成两篇,并分别简单评论,以供大家回味并自行做出判断。
东风-61型洲际弹道导弹:从导弹发射贮存筒外形以及发射车来判断,该导弹应该是东风-41的升级版,但在打击距离、精度与生存力方面有了重大改进。据说,该弹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有效射程可达15000公里,北美大国全境都在其覆盖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有了东风-61,东风-41就不再是中国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了。
东风-31BJ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从型号来看,该弹应该是东风-31AG的进一步改进型号,而且还是“井基+机动”的双轨并行部署模式。之所以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这一型号的后缀“J”,这可能是“地井部署”的意思。同时,该弹的尾部存在类似后面提到的巨浪-3导弹几乎一样的结构,说明它们都是依赖燃气弹射离开发射筒(井)。
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这是中国094A型战略核潜艇的载弹,该弹比巨浪-2大幅提升了有效射程,据说达到了11200公里。以此射程可使核潜艇在西太平洋海域就可打击北美任意目标,该弹还可能是中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096型的载弹。
长剑-10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这可能是长剑-100的重大升级版,该弹至少有三大提升:一是打击距离进一步提升到5000公里,二是飞行速度提高到5马赫以上,三是由倾斜发射改为垂直发射。在高超音速飞行模式下,长剑-1000几乎无法拦截,因此对第二岛链以及关岛的威胁很大,美军重兵布放的这些区域在战时生存力大幅降低。
东风-5C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在新型高能燃料的支持下,该弹的有效射程提高到了18000公里以上,可携带6~10枚独立制导的核弹头,对全球进行无死角打击。这是中国地井发射液体导弹的新兵,将与东风-31BJ、东风-41J等构成互补,让中国的核反击力量更丰富更安全。
东风-26D中远程核常兼备导弹:从画面来看,该弹通过采用新的乘波体弹头,其射程和机动能力将有很大幅度提升。同时,该弹的末端飞行模式使其很难被拦截,所以能令敌方防不胜防。在精确打击敌方第二岛链内外目标的同时,东风-26D也能打击海上大型移动目标,是敌人航母的最新克星。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该弹是轰-6N所携带的主要空射导弹,由于其所在的是第一核导弹方队,所以是携带核弹头的。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三位一体”战略中的空基打击力量,其本身4000公里的射程,加上轰-6N的作战半径为5000公里,这样一来就能威慑9000公里外的目标。
AJX002大型无人布雷潜航器:此前,这个型号常被解读为类似俄罗斯的“波塞冬”核鱼雷,但在央视的解说中称其为“无人布雷系统”,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布雷母艇。在从大型船舶上吊放下水后,该潜航器可以自主航行到预定设防海域,隐蔽逐个释放搭载的智能水雷,以形成封锁区。由于这些智能水雷拥有先进的AI探测识别技术,可区分敌我,并与HSU100无人潜航器以及无人艇配合,从而让敌方的舰艇插翅难逃。
HSU100无人潜航器:从外观上来看,这明显是国庆70周年亮相的HSU001无人潜航器的升级版,但采用了先进的“X”形尾舵和泵喷技术,因此更为先进。很明显,HSU100就是一艘微型潜艇,艇后上方既有光电桅杆,舷侧还有投放鱼雷和水雷的设计,所以具有自主进攻能力。当作战需要时,可以在敏感海域同时布放HSU100和AJX002,这两者相互配合,就能让美军的核潜艇优势在中国周边化为乌有。
LY-1舰载激光武器:从发射镜的口径来看,该激光武器的功率非常大,再加上舰载电力几乎无限的供给,这使得其拦截距离可能达到60公里。所以,LY-1应该是中国海军舰艇上介于红旗-16C与红旗-10之间的一道防线,主要拦截来袭反舰导弹和无人机,能实现“发现即摧毁”,也能弄瞎敌机或导弹上的光电设备。最重要的是,这一武器的拦截间隔极短,理论上具备低成本高频次连续拦截的能力。
红旗-29反导导弹:有资料说,该弹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8马赫,拦截高度约1500公里,有效射程达3000~4000公里。在攻击的末段具备变轨机动能力,搭配动能拦截器(KKV),以动能高速撞击摧毁敌方弹头实现“撞击杀伤”。因此,红旗-29主要针对中段反导,可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临近空间卫星,是中国版的“萨德”反导系统。
(军评陈光文于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