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西行,根基东归:SHEIN的双轨战略
作为全球跨境电商佼佼者,SHEIN的迅速崛起在电商发展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立短短十几年来,这一家南京区域企业已成长为估值数百亿美元的跨境电商巨头。当下,这一家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SHEIN,仍为了漫漫上市路频繁奔走,并引发了持续讨论:近期,就有不少媒体报道称,SHEIN正考虑将总部迁回中国,以获得国内批准以求在香港上市。过去数年,从欧美资本市场一路辗转港交所,SHEIN上市计划屡有波折,一举一动始终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多年前,SHEIN曾将总部迁往新加坡,如今则传出总部可能回迁国内,背后的核心考量会是什么?未来的更多不确定考验又是什么?比起这些短期问题,若从长期视角来看,SHEIN数年数次上市波折,或许只是这家企业成长史上必经但也是短暂的一页:回溯这家企业的诞生、崛起、发展、激烈竞争、再到上市,一切必然发生,但上市不是一切的终点。既然要捕捞远海真正的大鱼,船长和水手势必需要直面更大的风浪。事实上,摆在SHEIN面前的关键命题还在于,近来年全球不同监管主体,就曾对SHEIN提出了多重考验,再加上全球跨境电商竞争加剧,由此,这一场连接当下与未来、复杂且长久的考验,或将持续检验这家电商巨头的战略成色。
一、SHEIN的崛起、出走与回归
仅仅十多年,由许仰天创立的SHEIN就从一家南京区域企业,迅速成长为了业务辐射全球150多个国家的跨境电商巨头。一切缘起于2008年。这一年,许仰天南京创业,成立南京点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攻搜索引擎优化。后续,敏锐觉察到跨境电商风口的许仰天,带领公司转型电商,早期凭借低成本、见效快的代发货模式,加上SEO和社交媒体精准获客,从试水跨境婚纱到发力跨境女装,公司不断扩展着业务品类,几年下来业绩突增,到了2014年,SHEIN则一举突破5000万订单。小单快反+营销裂变的强势组合,造就了SHEIN的爆发增长:步入市场前期,SHEIN借助对供应链的精细运营,往往会采用小批量、多款式的打法投石问路,后续,则借助大数据与趋势预测,结合市场反馈快速补货,实现高质量的降本增效。
此外,全球主流社交平台的网红营销和UGC内容持续点燃,扩散式传播与生产快速驱动势能叠加后,快速响应、精细运营、性价比方案、及时满足用户需求等等优势也逐渐显现,最终,SHEIN增速与体量也在近些年高速并进,实现了指数级增长。到了2015年,公司也正式更名为SHEIN,定位上进一步锚定快时尚,并顺势将总部迁至拥有强大服装供应链的广州,同年公司营收突破10亿人民币大关。往后多年,SHEIN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一度达到100%以上,2024年营收更是突破500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前三的时尚零售商。不过,回顾SHEIN叹为观止的商业逆袭,核心基座,仍在于中国服装强大的供应链支撑:起源中国、背靠中国、最终辐射全球,SHEIN的快速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企业出海壮阔篇章的其中一页。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SHEIN规模体量的步步做大,自身业务范围由点及面、辐射全球后,这家公司出于多重考虑引发的深层变化,也同步引发了市场广泛的讨论。2021年,或是为了规避地缘风险、做好税务筹划、寻求更大上市便利,以成为一家更彻底的全球化企业,为此,SHEIN公司控股股东变为一家新加坡公司,企业类型也由台港澳法人独资变为外国法人独资,公司总部及核心资产同步迁至新加坡。随后多年,SHEIN创始人许仰天,在公开报道中也鲜少现身。若出于商业目的考量,SHEIN总部迁移以及一系列股权架构调整并无大碍,却引发了市场对SHEIN“去中国化”的讨论,由此,也导致了该公司近些年上市历程中出现连续波折。今年8月传出赴港上市计划前,SHEIN早年间,就曾先后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谋求上市,最终未能如愿。例如,此前的2023年年末,SHEIN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由于后续种种合规审查以及各方压力,SHEIN赴美上市计划最终暂缓。随后的2024年,SHEIN则奔赴英国伦敦寻找上市机会,其上市申请一度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初步批准。不过,SHEIN在欧美市场的两次上市努力,都因公司背靠中国供应链等缘由,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公司原本的上市计划。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地缘冲突与关税问题频发,欧美资本市场对与中方联系密切企业的审查口径,已经变得较为微妙且敏感。在此基础上,尽管SHEIN总部坐落在新加坡,可这样一家拥有深厚中国产业链支撑的跨境企业,也很难规避欧美资本监管“放大镜”般的合规审查。
由此一来,SHEIN上市范围也被无形压缩,此时,港交所就成为了该公司上市计划中命中可能性较高的一环。不过,体量巨大、想象空间足够的SHEIN虽然有巨大的资本吸引力与市场关注度,但这并不等同于港交所或将一路绿灯。一方面,SHEIN作为一家与中国存在“实质性关联”的企业,即使在境外注册,可若要在全球任何交易所上市,都须通过国内证监会的审查程序。然而相关报道指出,先前欧美上市中,SHEIN未能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从而受阻,此次传出的香港上市计划,如何需满足监管要求,也将是一大考验。
另一方面,SHEIN作为一家名义上的境外企业,上市审查相较国内企业往往会更加复杂:例如,SHEIN早年总部转移到新加坡后,曾通过多层实体构建了境内外交叉持股网络,涉及多领域的交易,无形中加大了审查难度。再加上,SHEIN海量的用户数据,公司自身的核心数据及算法推荐等存储及调用情况,也需通过一系列的安全评估。种种因素作用下,抛开多个报道中披露SHEIN秘密赴港上市计划是否可靠性不谈,该公司赴港上市的难度,却着实不小。
二、回来与离开的多重的博弈尽管,为求赴港上市、拟将总部从新加坡回迁中国的消息传出后,如何应对股权架构、数据安全等问题,仍然是SHEIN未来必须直面的难题。一旦赴港上市成功,势必要求SHEIN选址地放在内地,由此一来,围绕这家跨境电商巨头归属地争夺,也将成为未来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事实上,包括广州、南京等地已经成为SHEIN总部的潜在候选。例如,作为SHEIN供应链的核心腹地,广州一直承载了公司大部分商品生产,并正在筹建总投资百亿级别的全球交付中心,加上当地已有长久合作基础,一旦总部迁址回归,在税务、仓储用地等方面,或将带给公司更多便利条件。
此外,南京则为SHEIN创始人许仰天的创业原点,当地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可为公司提供较强的人才储备。以及,许仰天出生于山东淄博,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又一度被当地媒体称为淄博首富,青岛便利外贸条件,或也将带给回迁更多可能。
无论如何选址,凭借巨大体量和能对当地税收、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红利,SHEIN在与多地斡旋中无疑将有强大的博弈资本。如何平衡供应链效率、政策红利及税务成本,以及未来能否将利润、就业等实质性利好带回国内,也将是对SHEIN提出的一场综合考验。可比起如何“回来”,怎样从新加坡“出去”,似乎才是SHEIN更大的考验。相关报道显示,一份流出的SHEIN母公司Roadget Business Pte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这家新加坡公司在2021到2023年利润分别为1.97亿美元、6.33亿美元、12.98亿美元,对新加坡纳税分别为0.23亿美元、0.63亿美元、1.88亿美元。若据先前媒体报道,SHEIN于2023年利润超20亿美元,由此推算,SHEIN将近一半的利润都收归了新加坡总部。并且,结合Roadget Business Pte的招股说明书,2021年到2023年,SHEIN就有近20亿人民币税收交付给了新加坡本地,再加上相关报道指出,SHEIN在2024年净利润为10亿美元左右,参照2023年新加坡税负比例,那么,公司在当地纳税额则约为10亿左右人民币。以此推算,SHEIN母公司从2021到2024年四年间,就可能给新加坡纳税超30亿人民币。从这点上说,此前SHEIN若将总部主体留在中国境内,那么,按同类企业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仅这四年间,该公司就需向中国缴纳超50亿人民币的所得税。正因如此,早年为了吸引与留住SHEIN这一“税收牛”,新加坡就曾开出了不少优惠政策:Roadget Business Pte流出的招股书中显示,该公司这些年以5%的超低税率享受到了新加坡的“发展及扩张激励计划”,并将持续到2026年4月30日。据了解,“发展及扩张激励计划”为新加坡对企业的一项激励政策,针对“超出基准收入的部分”相关企业可享受5%、10%或15%的优惠税率,而SHEIN则享受最低5%档位税率,足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多年来对SHEIN的大力支持。然而,支持一旦与利益捆绑,支持就无法绝对。未来,SHEIN一旦决定回到中国、赴港上市,那么,新加坡是否会对这家带来了大量税务资源的企业一路放行,或将成为一大疑问。从这点上说,如何在合规的税务筹划、合理的商业布局中寻找平衡,又如何在新加坡与回国赴港上市中完美斡旋,SHEIN这一场博弈,似乎还远没有到划上句号的时候。
三、上市不是终点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上市并不是企业成功的标志,而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在上市后保持卓越。”从这点上说,作为一家已经网络全球、规模体量行业拔尖的跨境电商巨头,若从长期视角来看,SHEIN数年数次的上市波折与由此引发的传闻热议,只是这家企业成长历史上必经也是短暂的一页,也是该公司从优秀迈向卓越路上的考验之一。
进一步说,若由终点回溯起点,SHEIN的诞生、崛起、历程中经历的波折、再到上市,一切都将必然发生。
上市不是一切的终点。
事实上,摆在SHEIN当前与未来的挑战,上市风云变幻只是其中一环:从早期迅速发展、估值猛增,再到当下估值重新下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持续不断的合规审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各个市场对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正在重新评估。过去数年,全球不同监管主体,曾对SHEIN包括“供应链合规性”“数据安全”在内多个命题审查,甚至开出罚单,再加上全球关税纷争持续,全球跨境电商竞争的迭代,考验将会长期存在。可以上的一切,则都导向了一个选择的命题:若选择了乘风破浪、去捕获远方的大鱼,船长和水手也默认选择了直面更强劲的风暴。过去数年,吃下全球跨境电商巨大红利,得以迅速腾飞的SHEIN一举从竞争的红海中突围,率先驶入蓝海,风头一时无量。也因面朝着更广阔的全球化市场,复杂又艰巨、甚至远超预想之外的挑战,也将如期而至,无可避免。
从这点上说,SHEIN也算是中国企业出海企业的一个缩影:当一家企业从区域市场迈向全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处理好业务发展命题,还需学会平衡好各方利益,从局部最优解的短期视野中跳出,去真正实现多方共赢。要达成这一切并不容易,风暴将持续考验每一艘巨轮的真正成色。这或许也是对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核心拷问——如果不想被风暴淹没,一艘船最好的归宿就是停靠在码头,可这并不是制造巨轮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