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为何采购老旧的R-27导弹?
昨天,俄罗斯塔斯社发布消息称,印度与俄罗斯签署协议,购买1000枚R-27空空导弹用于装备苏-30MKI战斗机。
其实印度购买空空导弹的事情,本月初印度与俄罗斯签署购买新一批苏-30MKI飞机等协议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到,但当时报道认为新的协议可能是购买R-77空空导弹。
而笔者当时推测印度可能会采购RVV-SD空空导弹,也就是俄罗斯R-77-1导弹的外贸版。
R-77-1(RVV-SD)导弹
说到这儿,笔者要纠正一下之前火车脱轨的问题,之前一直认为R-77-1是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相当于AIM-120D的增程空空导弹,但现在证实该弹并未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其最大射程从80公里增加到110公里主要是靠气动外形的修改,优化弹体气动外形后的R-77-1射程有所提高。
这也就是我国随苏-35SK引进RVV-SD之后,认为该弹相比RVV-AE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进步的主要原因。当然,该弹的引导头要比之前的RVV-AE(R-77出口型)要先进了一些。
而之前俄罗斯媒体所说的采用双脉冲的R-77,是目前尚在研制阶段,计划装备给苏-57的K-77M(180产品)导弹,这种导弹将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和新的有源阵雷达,俄罗斯生辰其性能可以和AIM-120D相媲美。
不过至少从装备时间上来看R-77M已经落后于AIM-120D和PL-15了。
R-27EA导弹
此前看到过一个“三角旗”设计局的访谈,也就是R-77导弹的研制方,他们表示R-77导弹和AIM-120导弹设计不同,R-77更接近于格斗弹,所以在“缠斗"中更好用。
这……该怎么说呢,这个说法较真来讲也没啥毛病,但问题在于,用中距弹去格斗,这是有多想不BKAI NE /不过至少在空空导弹发展的早期,这种事情还挺常见,美国的AIM-7麻雀后期型的设计也是以格斗性能为重要考量的。
我们可以看到R-77导弹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格栅舵,这种舵的特点就是控制力大,尤其是在低速条件下也可以产生很强的舵效。可回收火箭、飞船等航天器上也可以看到这种舵。对于空空导弹来说,在末段飞行速度已经降低了的情况下,靠这个舵仍能做出相当大的转弯动作。
印度苏-30MKI在
但是呢,有一得必有一失啊,格栅舵能够获得很大的控制力当然好,但它的阻力也大,而R-77导弹作为一种中程导弹,阻力大自然就会导致射程短。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装备的AIM-120C-5导弹因为弹翼小,减阻效果自然明显,动力射程可达105公里。相比之下,R-77就只有80公里。
所以说呢,R-77-1理论射程可以和AIM-120C-5相比了——但是印度却没有买。
我觉得这可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久前与巴基斯坦的边境空战中,吃了最大射程的亏吧。
那场战斗中,巴基斯坦的F-16使用AIM-120C-5在最大射程上向苏-30MKI发射了导弹,而此时苏-30MKI带着R-77却无法进行还击,只能转弯规避。这样一来,F-16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获得了压制对手的优势。
理论上三哥买了R-77-1就可以和F-16对等对射了——但是呢,印度可能对R-77系列导弹失去信心,当然另一方面按照我国空军在苏-35上使用R-77-1(RVV-SD)的经验呢,其射程的提高确实也不明显,俄国提供的110公里的最大理论射程呢,可能还是要打颇大的折扣的。
巴基斯坦的F-16携带AIM-120导弹
相比之下,印度这次购买的R-27导弹呢,参考中国购买的R-27ER\ET系列的话,射程达到110-120公里还是没问题的,只是用半主动弹和主动弹进行对射的话,怎么看都是要吃亏的。
当然了,中国和俄罗斯空军都有组合使用红外制导的R-27T和雷达制导R-27R导弹进行偷袭的战术,三哥能不能掌握么这可能是另一个问题——至少我们在三哥的日常照片中没有看到过携带R-27ET的画面。
所以列车长有个……猜想……俄罗斯此前曾经推出一种R-27EA导弹方案,使用主动雷达引导头,鉴于印度一向喜欢购买俄罗斯的“试验产品”,苏-30MKI本身就是这么来的嘛……
R-27EA射程可达130公里——毕竟身大力不亏嘛,重量比AIM-120整整重了100公斤,直径230毫米。
不过说到这儿呢,列车长就想起了另一样东西——那就是印度自行研制的“阿斯特拉”导弹。
从这种导弹的性能特点和系统构成来说呢,它本来是瞄准了印度空军的“痛点”去的,这种导弹的引导头,我们前面介绍过,就是引进的法国“米卡”的引导头技术。而其重量154公斤,直径178毫米的数据则基本上是跟着美国AIM-120导弹来的,气动外形方面,有点像R-77,但将产生很大阻力的格栅舵改为了普通的舵面,这样一来就大幅度降低了阻力,增加了射程。
虽然从未服役,但到时不妨碍“光辉”成为纪念雕塑
它的理论射程可达80-110公里,不亚于AIM-120C,“米卡”的引导头也算得上比较靠谱,这样的组合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可挑的。
然而……
1990年开始研制,1998年首次公开。据称2003年进行试射,然而此时“阿斯特拉”导弹的重量达到300公斤(超标一倍),射程却只有25-40公里(缩水一半多)……
国产导弹不行啊,没办法……
这样的性能自然不能让人满意——后续又经过艰难发展,烧掉几亿美元,终于在2012年成功减重130多公斤,射程也——不知道是否有所提高——反正就挂在苏-30MKI上进行了试射。然后至今——印度空军宁可购买R-27,以及以色列“德比”导弹,也不用这种性能无法达标的国产导弹。
……摊手……就这样,南亚又迎来了和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