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价格暴跌!美团、阿里、京东又“杀进”折扣超市
外卖大战下半场开局 | 图源:豆包AI
作者/ IT时报 孙妍
编辑/ 王昕
外卖大战谁输谁赢?美团、阿里、京东交出了上半年的答卷,从各家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没有谁真正打赢了这场大战,三家巨头的净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跳水。三家至少烧掉250亿元,换来了什么增量价值?不过是陷于“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中。
但三家巨头并没有收手之意,下半场怎么打?这场即时零售大战的战火已经被引至线下,美团、阿里和京东不约而同地布局折扣超市。
8月29日,在“苏超”宿迁队对阵淮安队的比赛前夕,久未露面的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回到老家宿迁,出现在即将开业的京东折扣超市。8月30日一早,京东折扣超市在宿迁四店齐开。
也是在8月29日,“超盒算NB”十城17家店同开,包括上海、杭州、湖州、嘉兴、宁波、苏州、南通、南京等江浙沪城市,主要是由原来的“盒马NB”改名而来,强化社区平价超市的概念。
同一天,美团自营“硬折扣”超市“快乐猴”首家门店——杭州拱墅大关路店开业。
当即时零售大战在线下再燃战火,三家巨头的共答题是:要为骑手、商家、消费者或行业带来什么增量价值?
战火烧到折扣超市
“超盒算NB”的改造速度十分之快,9月4日,《IT时报》记者打开地图App搜索上海地区的“超盒算NB”,已达十余家。据媒体报道,截至8月底,“超合算NB”(含陆续更名的原盒马NB门店)整体门店数已接近300家。
0.79元/350g内酯豆腐,7.5元/950ml鲜牛奶,4.5元/1L的茉莉轻茶……在“超盒算NB”上海首店青浦万达茂店,自有品牌占比近六成,选品与原先的“盒马NB”差距不大,但是原来自有商品所打的标志“盒马NB”已经变成“超盒算NB”,开业期间不仅主推自有的平价爆品,其他品牌的热卖品都在打折,而熟食、烘焙、肉类、蔬菜、水果等从每晚8点开始打折,6~8折不等。
三家都在布局“硬折扣”超市,但规模有差异。“超盒算NB”的SKU(用于管理和追踪商品库存的最小单元)控制在1000~2000个,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内,属于中小型的社区超市;美团“快乐猴”的规模与“超合算NB”差不多,门店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目前在售的高性价比商品有1000余款;京东折扣超市则是主打“大店型、多SKU”,营业面积超5000平方米,SKU超5000个。即便比前两家的规模更大,但是相比传统商超动辄数万个SKU的商品规模,都相当克制。
图源:美团
其实半个月前,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就已在河北涿州开业。开业前两日,门店日均客流量逼近6万人次,以涿州当地常住人口计算,相当于这座城市近六分之一的市民到店购物。
图源:网络
之所以能在瞬间点燃,主要就是因为价格实惠。所谓“硬折扣”,就是去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与生产商展开合作,也就是产地直采、源头直发、自有品牌等。这跟好特卖的“软折扣”模式有所不同,“软折扣”以销售尾货、临期产品来实现低价。
为何三大巨头要扎堆开折扣超市?咨询机构尼尔森IQ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产品带来的增量销售额增长了61.1亿美元,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8.2%,增速仅次于社交电商(如抖音、快手)与折扣电商(如拼多多)。但是,“硬折扣”模式的利润率极低,行业平均水平在1.5%~5%之间,Costco的净利率也还不到3%。
聚焦中国,《2025中国零售行业展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在二季度至少烧掉了250亿元的补贴,三季度的补贴力度比二季度更甚,从阿里的计划来看,淘宝闪购要在12个月内直接补贴消费者和商家共500亿元。
花掉500亿元撬动一个2000亿元的市场,看似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三家巨头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硬折扣’超市现阶段没有体现太大活力,也没有跑出规模、跑通模式,三巨头布局重点还是线下业态的全覆盖,意义在于生态卡位。”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线上见顶,向线下要增长和流量,成为必然选择。折扣超市并不会作为独立业态盈利,而是要与线上形成协同,引流到店后反哺App,养成便宜又优质的用户心智后,最终沉淀为即时零售的新入口。
从与山姆抢中产消费者,到与“硬折扣鼻祖”奥乐齐ALD抢老人、年轻人、小家庭等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看到阿里等巨头的目标客群变化。但是这些目标客群都是价格敏感型,留给巨头的难题是对供应链的把控、持续差异化的选品等。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硬折扣”的核心门槛是自有品牌的研发生产能力,阿里有盒马,美团有小象超市,京东有七鲜,生态上能实现“店仓网一体化”。
骑手的价值竞争
截至2025年初,饿了么活跃骑手超过400万人,美团活跃骑手更是超过700万人。而到今年8月,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
各个平台骑手的数量,随着外卖大战重新瓜分市场而剧烈变化着。
8月25日,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官宣,对骑士的社保补贴范围将扩展至全国,为全国骑士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比例最高至100%。其中,对骑士队长、荣誉骑士等全额缴纳,对全国稳定跑单且有意愿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骑士,补贴至少50%保费。双方称,今年10月首批城市落实,年底前将覆盖全国。
此外,淘宝闪购还将全面覆盖“新职伤”,并新增防暑险,提升大病救助额度,加码骑手及子女助学支持。
《IT时报》记者在与多位不同年龄阶段的骑手交流中发现,年轻骑手缴纳社保的意愿不强,主要原因是个人缴纳费用较高、容易断缴、户籍限制等,但是中年骑手在遇到生病受伤、孩子升学等问题时,才意识到在大城市缴纳社保的重要性。
“每个平台的跑单规则都不一样,一个平台跑惯了,摸着门路了,就很难再换到另一个平台。比起交社保,取消超时罚款对我们有更大的实际意义。”在8月中旬的采访中,一位上海美团骑手就对《IT时报》记者这样说道。
8月26日,美团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超时罚款,用超时扣分、准时加分的“安准卡”模式来替代,以培训学习代替单单扣款。从“以罚代管”到“正向激励”,美团对骑手的管理举措更加温和。
从今年4月以来,美团还在全国100余个城市试点“安全分”体系,将交通安全表现纳入骑手的考核,为保持零闯红灯记录的骑手发放“等灯等灯奖”。据统计,今年在“安全分”体系下,骑手闯红灯行为环比减少26%,试点城市已有超过2万名骑手获得即时到账的现金奖励。
对平台的长期发展来说,要留住骑手,就要提供全面的保障,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成本投入。京东是第一家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的平台,且全部承担公司和个人部分,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其外卖全职骑手数量已超15万人,由此可以计算,京东为骑手上社保已付出的成本约为3亿元/月。
从骑手人数上来看,饿了么骑手约为京东的27倍,美团骑手约为京东的47倍。若其他两个平台也为全国骑手全量缴纳社保,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和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从京东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扩大至147.8亿元,为全量消费者补贴、为15万骑手缴纳社保、为150万商家采取零佣金政策等都是经营亏损大幅扩大的原因。
从财报看外卖大战
为何说这场外卖大战至今没有赢家,从各家二季度财报可见一斑:美团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净利润腰斩,阿里净利润降幅为18%。
高盛曾预测,仅今年第二季度,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在外卖方面的投入会达到250亿元。从二季度财报来看,三巨头在外卖大战中的营销开支可能超过250亿元。
烧了至少250亿元后,外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确有了大幅调整。高盛在近期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淘宝闪购有望获得45%的市场份额,而美团长期订单量市场份额从竞争前的75%~80%降至50%~55%,每单长期利润从1.5元人民币下调至1.0元人民币。
淘宝、京东为何豪掷百亿元做外卖或即时零售?毕竟外卖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在这轮外卖大战开启之前,美团送一单只赚1.5元,经营利润率仅4%左右,饿了么运营17年仍在盈亏线挣扎。当下,京东外卖自然是“送一单亏一单”。同时,即时零售也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有市场机构认为,即时零售渗透率乐观估计难超10%。
淘宝、京东两家电商平台做外卖,不过是将其作为盘活电商基本盘的入口,外卖行业的利润率虽然不高,但却是一个高频需求。
阿里财报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监测的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淘宝App的日均活跃用户数(DAU)上升,同比7月增长17%,相比其他电商平台的领先优势加强。
相比两位进攻者,美团这位防守者承受的压力更大。外卖是美团的“基本盘”,贡献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的70%以上,而且美团在外卖大战开启前已占据行业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很难再有增长空间。美团CFO陈少晖预计,美团三季度外卖和核心本地业务板块都将出现重大亏损,因为短期内竞争仍将持续。
对巨头们来说,在稳定市场里进行零和博弈没有太大意义,而且补贴是不可持续的。
京东管理层在电话会上表示,外卖的长期利润率目标是3%~5%,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日订单量达到3亿单,二是商家佣金从0提升到5%~8%。
淘宝闪购在4个月冲至1.2亿单,这个漂亮成绩背后却藏着隐忧,3亿月度交易用户中,有25%是通过补贴吸引来的,留存率只有30%,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0%。
美团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我们坚决反对内卷。一旦行业竞争回归理性,我们会看到优势创造更多价值。”
阿里、美团、京东已经在即时零售大战的下半场押上筹码,扎堆布局折扣超市,对骑手、商家、消费者的补贴举措逐渐回归理性,严峻的财务数据也在逼迫它们为市场创造增量价值。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美团 豆包AI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