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狼”首次亮相阅兵就成配角,陆地无人作战领域,由我们定义
去年珠海航展期间爆火的“机器狼”这次也成了配角,蹲站在无人战车旁边成为了大型陆战无人集群的一份子。不是机器狼不优秀,而是在无人作战领域,全新的规则将由我们定义。

机器狼去年亮相起来,我们在各大军事栏目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有时候它们倒背 191 步枪,有时候背上上了机炮,还有时候只是当做运送物资的工具……甚至还参加过文艺晚会,当然更多时候它们是承担不同角色,与战士们进行演练。

这一次,机器狼出现在陆上无人作战方队,央视解说词提到:“”受阅装备为侦打突击、扫雷排爆、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可远程操控、自主行动、灵活编组,实现陆上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新突破。”
“机器狼”是一款四足机器人,根据分工不同,搭载的装备也不同。“侦察狼”可以实施2公里范围实时监控(含红外/雷达),担任前哨“天眼”,“火力狼”搭载191型突击步枪精准打击,担任主攻手;“运输狼”可以承担20公斤弹药补给输送,担任战场“物流中枢”;“火箭狼”可以搭载双发火箭弹反装甲,担任坦克克星。

作为一款综合性质无人装备,其更像是一个运载平台,根据需要搭载各型武器和装备,满足战场态势感知、有人无人协同、多模精确打击等需求。它们是战场规则的颠覆者,核心参数碾压传统装备:
机动性方面:适应城市街道、地下空间以及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环境。可以攀爬40°陡坡、跨越30厘米障碍,废墟地形如履平地;
作战能力方面:通过搭载模块化任务载荷,可在典型作战环境下辅助士兵遂行支援保障、前导侦察、伴随突防等作战任务。它们还可以与步兵组成
“人机协同战斗小组”,融入“三三制”战术体系。是智能班组作战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战模式:它们可以实施深度渗透和火力侦查及打击,让战场单向透明。它们可以乘坐无人机抵达敌后,然后进行敌后火力侦察和打击。也可以正面由无人车携带投放,然后进行正面渗透火力侦察。更可以配合人员部队担任班组级别的火力侦察。
续航能力:其持续作战能力至少在2.5小时(10公里)以上,可以在30秒内用通过极速更换电池增加续航,当然以后无线充电、高速快充等能力也是根据需要可以补充;
成本优势:单机量产成本可压至2000美元,定位为“可消耗型战术装备”。批量生产的机器狼可以低成本覆盖目标区域,担任不同角色,成为体系作战的尖刀利刃。

作为机器狼群出现时,它们可以在野战、巷战、战略对决时发挥充分作用,但是它们还可以融入到陆战的其他部分,成为新的角色。
这次机器狼是作为配角出现在陆上无人作战方队中的,它将根据需要配合侦打突击,扫雷排爆、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进行行动。
军事专家表示:它们将具备远程操控、自主行动、灵活编组的优势,实现陆上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新突破,展现现代陆战中无人作战的新形态,描绘出未来战场无人装备为班组作战单元赋能的场景。

实际上,这次阅兵仪式上,无人履带式反坦克车及步兵火力支援车(WR11x、WR15x)、无人履带式破障车、无人车+机器狗(WR14x)、无人轮式步兵火力支援车(WR15x)组成的方阵,让陆战规则发生了巨变。

通过“人-车-狼”动态互联系统,它们成为了陆战的前锋,替代士兵执行高危任务。它们将创造“低本高效集群作战”模式,实现从单兵辅助到作战主体的跨越。

无人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钢铁之躯”和“钢铁意志”,这让它们可以在攻坚战中打头阵,为夺点控要发挥巨大作用。敌人往往被打败时,或许只看得到冰冷的钢铁,而没有“和蔼可亲”的温情。


一支完整的“机器狼”作战群由1辆载车或控制车,结合若干多型四足机器狗组成,可实现“人—车—狼”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动态自主协同。它们将在AI智能、集群作战等方面改变陆战规则。

更为重要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消耗品,是供应链和生产链的比拼,即便敌人有了类似装备,也还要在低成本、高产能、多形态等方面赢得先机。

说白了,低成本、无限量就是最大的战斗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