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车”、品控“掉链子”、业绩连续下滑,桃李面包何以至此?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桃李面包(603866.SH)一则电梯广告文案引发争议。社交平台上流传的图片显示,桃李蛋月烧产品的广告语写道:“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图片来源:网络
有网友吐槽该广告语“用别人的痛苦做营销”;有网友表示不理解:“买月饼为什么要遭受生活的毒打?”还有网友认为桃李面包营销“翻车”,教育起了消费者。
对此,桃李面包客服人员回应称,已收到相关反馈意见,后续将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跟进处理。截至发稿,桃李面包方面尚未就此事发布正式声明。
“趣解商业”注意到,这款蛋月烧月饼产品在电商平台的售价为35.91元(优惠后,规格为80g×8袋),页面显示已售“1000+”。
财报显示,桃李面包深耕短保质期面包行业,主要产品为“桃李”品牌面包,此外,
公司还生产月饼等产品,主要是针对传统节假日开发的节日食品。
作为国内短保面包领域的龙头,2025 年上半年,桃李面包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双降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 26.11 亿元,同比显著下滑13.55%;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降幅达29.7%。
图片来源:中报截图
业务结构上,上半年占营收 97% 的面包及糕点业务全线承压,区域市场分化加剧 —— 北方基地市场增长乏力,南方市场尤其是华南地区营收同比降幅较大,成为拖累整体表现的主要因素。
更早之前,2024 年,公司全年营收已同比下滑 9.93% 至 60.87 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 9.05%,调整压力持续累积。
究其原因,2024 年其研发投入同比骤降 31.84%,研发费用率仅为 0.38%,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3.2% 的水平。
渠道结构的失衡则成为另一重制约,公司主要收入依赖商超渠道,而近年来大润发、胖东来等商超大力推广自有品牌现制烘焙产品,盒马、山姆等新零售业态则通过会员制强化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分流客流。相比之下,桃李面包在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布局明显滞后,错失线上流量红利。
消费者对低糖、高纤维烘焙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但桃李的产品线仍以传统甜面包为主,健康化转型进展缓慢。2024 年推出的全麦面包系列市场反响平平。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未能有效抓住烘焙零食化、场景化的趋势,产品矩阵更新频率低于竞争对手,导致年轻消费者流失。
此外,一直以“新鲜送达”作为卖点的桃李面包,近年来多次因菌落总数超标、添加剂超标、异物混入等问题被处罚,不仅暴露出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供应链环节的系统性风险,也引发公众对其公司质量管控体系的质疑。
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3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通报,涉及面包、咸菜、糕点、调味品等多个品类。其中,“桃李”醇熟切片面包,因菌落总数超标登上黑榜。
随后,桃李面包就此事在官网发布《致歉信》。其称,公司立即展开排查并采取了整改措施。还将深刻反省,严抓生产、物流细节,把食品安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图片来源:微博
然而,“趣解商业”注意到,此次事件后,黑猫投诉平台上仍有关于桃李面包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8月13日,有网友表示购买到的桃李面包迷你豆沙面包背面有白色霉点;8月21日,有网友称在桃李面包切片面包中发现了活虫;8月27日,有网友投诉在桃李面包的起酥面包中发现清晰可见的毛发。
桃李面包此次广告语“翻车”,不仅引发消费者不满,更让品牌形象受到影响。事实上,相较于花心思在营销话术上博眼球,桃李面包或许更该将关注度转回企业经营根本 ——把好食品安全关、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等,唯有筑牢这些根基,才能真正赢回消费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