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上大学确实没有家长会,但现在孩子上学报到的确是有家长会安排的

【本文来自《高校召开家长会,是“家校共建”与“大学高中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参加过大学新生家长会,自认有一定的发言权。

自己当年上大学确实没有这种家长会,但现在孩子上学报到的确是有家长会安排的。一般两个层面,先是全校新生家长会,由校学生处组织;接下来是分院家长会,由分院带领专业领导或班主任做详解。

不过这大学家长会与中小学家长会完全不是一会儿事儿,有些人就是喜欢概念嫁接。最大的体现是会后没有加入任何学校组织的家长群,当然也没有任何班主任和辅导员牵头的微信群。那种家长微信频繁联系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儿权当看了一本故事会,反正自己参加完家长会都忘了辅导员是谁,更没有任何必要加微信。

家长会的内容尽管提出的“家校育人”题目很大,其实落实起来没有家长任何事儿,除非你是事儿妈,如果是后者,没有家长会也会各种途径加上班主任和辅导员好友。

简单概括,就是新生报到的同时,给家长安排个坐下来休息的礼堂,把高考志愿报名时家长天天打电话发微信的那些事儿当面再讲一遍,算是给家长汇报一下工作。除了学校介绍的开场白,核心内容无非还是老三样:转专业、就业和保研。

不过这种家长会也是自愿,去与不去完全自由,听与不听也没什么区别。毕竟学校是孩子们上,日后信息会加倍输送给孩子。

反正自己权当去礼堂吹个凉,左耳进右耳出。压根儿没想过孩子上大学还要越厨代庖的招孩子讨厌、给学校添麻烦。

另外,有些人批判现在的孩子居然要家长亲自陪送报到,永远长不大。

现在的大学不比早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被褥枕头脸盆都是统一配置带有编号的,拎个包带几件衣服就去了。现在学校就一个光板床啥都没有,大留白,孩子愿意怎么布置随便。

所以一个新生报到的标配是:床垫、褥子、夏被、秋冬被、夏装、秋装、棉衣、四季鞋子以及全套的洗漱用品,外加笔记本、平板、手机等电器,甚至连插排、蚊帐都要带着。这些东西打包完成不认为任何一个学生可以自己扛起就走。

但陪送还包含家长的另一个“算计”:在家按清单各种渠道比价划拉齐,该缝缝该洗洗该晒晒,总比去学校和周边超市现忙活强。很多东西是可以提前网购发货到学校的,真没时间陪送也不是不能解决。不过看到学校堆积如山、摊开如下雪的快递区以及夏天忽晴忽雨的天气,还是觉得掏个来回路费也划算,况且陪送也算是一种高荣誉价值的家庭团建。

至于从新生家长会中思考出“大学高中化”,只能说这些家长或媒体为赋新词强说愁,太自作多情了。和学校和孩子毛关系没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