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内地插班生大增,学生赞香港教育制度人性化,叹内地同窗读得辛苦

香港政府不久前公布修订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及资助申请资格,规定“人才子女”须在港居住满两年,方可以“本地生”身份获资助学费,新修订将于2028/29学年全面落实。

500

《星岛》采访多位中学校长获悉,今年接获内地家长为子女申请插班的人数有所增加,部分人希望来港插班读中五、中六。有新来港的“高才通”受养人接受《星岛》参访时表示,原计划到海外升学,但最终受香港的教育制度吸引,决定来港入读本地中学。

新学年刚开学,在圣士提反堂中学插班读中四的“高才通”受养人林弋玄向《星岛》表示,自己来自福建,了解到香港国际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因此选择来港升学。她坦言担心英语和广东话能力不足,但她会努力适应,并期望加入排球校队。

问及仅余约两年半时间备战中学文凭试(DSE),林弋玄认为应考文凭试的压力不逊于内地,自己确实也担心成绩跟不上,但父母一直支持她,她亦已提前修读经济和英文等科目以作准备。她期望在新环境中尽快适应,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500

▲就读中二的学生杜畅,来自北京,他于今年8月初来港。星岛

同样通过“高才通”来港、就读中二的学生杜畅,来自北京,他于今年8月初来港。他原本于内地国际学校修读IB课程,曾考虑到海外升学,但最终被香港的教育制度吸引,决定随家人来港,并入读本地中学。他表示,开学首日虽因不谙广东话而感到紧张,但仍对新生活感到兴奋,喜欢香港的饮食、快节奏生活及教育体系。由于曾在内地国际学校就读,英语沟通机会较多,因此不担心适应问题。他定下目标,在这个学期听懂一半广东话。

500

▲已来港两年多、原来在佛山生活的圣士提反堂中学中五学生骆成豪。星岛

已来港两年多、原来在佛山生活的圣士提反堂中学中五学生骆成豪向《星岛》表示,当初自己觉得内地教育环境竞争太过激烈,而选择中三插班来港。他认为在内地较难升大学,很多同学都“读书读得太过”,而香港的教育制度较为人性化,学生有更多自主时间发展兴趣。他现以考入香港“三大”(港大、港中文、港科技)为目标,修读计算机或地理相关的学科。

圣士提反堂中学中四学生李伟诚虽在香港出生,但中一来港前在内地读书。他认为在内地时各方面都承受不同压力,包括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催促,被束缚的感觉令他不自在,来港后他发现更能够自主调节压力,可按个人喜好与习性面对挑战。他未来希望在香港的大学修读理科,并有机会到海外体验生活。

500

▲香港圣士提反堂中学本学年至今已收到超过400份内地生申请。星岛

圣士提反堂中学校长麦伟麟透露,去年共接获350个入学申请,录取了25名内地生;而本学年至今已收到超过400份内地生申请,人数较往年多,其中20多名申请插班中二至中四,连同中一新生,最终取录近40人,大部分为“高才通”子女。

教育局早前修订专上课程的申请条件,要求人才计划子女须在港住满两年,麦伟麟表示,因应此修订,“人才子女”申请入学的数量增加,不少家长希望安排子女插班入读中五或中六。不少中学校长都表示,因应教育局早前修订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及资助申请资格,“人才子女”申请入学的数量有所增加,不少家长希望安排子女插班入读中五或中六。

很多来到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都表示香港学制吸引力强,没有内地那么“卷”,而且升学路径也有更多选择。不过,对于如何到香港插班?如何择校?未来的升学路径有哪些?很多有意赴港升学的学生和家长,都有很多疑问。

破解教育内卷困局,颇具香港升学困惑。香港星岛新闻集团将于11月2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2025香港高等教育及升学博览会”,向广大内地学子推介香港优质教育资源。

本届博览会汇聚了20多所香港高等院校、40多所香港名优中小学、50多家大湾区国际化学校及教育机构,展会主题丰富,18所香港高校(含港八大)校长、副校长将出席香港高等教育论坛并作主题分享。博览会上,从升读香港本科、硕士、副学士、职业学校,到香港中小学升学、大湾区国际驾驭学校择校等资讯应有尽有,第一时间掌握香港教育最新动态,为学业规划、升学决策提供权威参考,真正实现一站式解决各种升学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