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的伟大意义:从战略防守到战略僵持的里程碑

500

500

500

500

.

昨天,项立刚写了《九三大阅兵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文章,我完全赞同项立刚对九三阅兵的基本判断。阅兵式结束后,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也写了一篇关于如何看待此次大阅兵的文章,题目是《九三阅兵的伟大意义:从战略防守到战略僵持的里程碑》。在我看来,这次大阅兵意义非凡,标志着中国在与某国的博弈中,实现了从过去被动防守到如今更具主动性和坚定立场的重大转变,堪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些媒体平台对我的文章有所顾虑,我认为大可不必。我们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下是我的征文:

.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同时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式。这场大阅兵,震惊世界,它绝非一场简单的军事力量展示,而是在中国同某个国家博弈持续深化、国际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中国向世界宣告战略态势转变的重要宣言,标志着中国从过去被动应对、战略防守,逐步迈向势均力敌、战略僵持的历史性跨越。

.

回溯我们同某国经贸摩擦的历程,关税战曾是某国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们挥舞关税大棒,妄图通过经济施压迫使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然而,中国并未坐以待毙,稀土资源成为制衡某国的关键筹码。作为全球稀土供应的核心国家,中国对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直接牵动着某国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工业的神经。当某国在关税战中步步紧逼时,中国凭借稀土的战略地位,让某国的关税攻势陷入僵局,不得不面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境,骑虎难下。这一现实深刻表明,中国在经济领域已具备与某国正面交锋的实力,不再任由某国单方面主导博弈规则。

.

若说关税战与稀土博弈是中国在经济层面的“软制衡”,那么九三大阅兵则是中国在军事领域的“硬宣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中国在与某国博弈中的双重防线。阅兵式上,先进武器装备的亮相、整齐划一的方阵、昂扬向上的士气,无不向世界传递着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在军事上已实现质的飞跃,具备与某国相抗衡、甚至压倒的实力。过去,某国凭借军事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将军事威胁作为外交手段。但如今,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让某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军事策略,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轻易以军事手段威胁中国,其霸权行径在中国坚实的国防盾牌前屡屡受挫。这种军事上的战略威慑,与经济领域的制衡形成合力,使得中国与某国的全面博弈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九三大阅兵的举行,正式宣告中国与某国关系迈入战略僵持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博弈,但彼此都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某国无法通过关税战或军事威胁迫使中国屈服,中国也无意与某国进行全面对抗,而是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发展利益和国际秩序稳定。这种势均力敌的态势,促使中国与某国在相互制约中寻求合作空间。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某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济联系紧密,利益交融深厚。全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因此,战略僵持阶段并非意味着中国与某国关系陷入僵局,而是为双方提供了重新审视彼此、调整战略的契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与某国共同管理世界事务成为大势所趋。双方需要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同时,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等重大问题上,也需要通过对话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

九三大阅兵更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国从国际秩序的跟随者到并跑者的华丽转身。过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往往扮演着被动适应规则的角色;但如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主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九三大阅兵所展现的中国军事力量,不仅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后盾。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

九三大阅兵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更在于它宣告了中国在与某国博弈中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从经济领域的稀土制衡,到军事领域的战略威慑,再到中国与某国关系进入战略僵持阶段,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场阅兵,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坐标,它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