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人郭涛:四家互联网巨头实质是争夺市场份额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博弈
2025年盛夏,外卖大战激烈上演,作为零售电商最后一个万亿级赛道,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四大零售电商平台收获如何?本文通过以上四家平台2025半年报,带你一同解密背后商业逻辑。

对此,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 独家专访。

1.2025年,几家互联网巨头的经营数据展现出各自发展态势。
阿里巴巴2025财年收入近万亿,增长7% ,净利润大增77% ,靠“AI+云”战略带动,AI产品收入亮眼,阿里云公共云加速,通义大模型下载量破3亿次,88VIP超5000万用户粘性强。
美团2025年二季度营收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暴跌89% ,因外卖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成本和营销开支大幅增加。
京东二季度收入增长22.4% ,净利润下降50.8%,新业务收入暴增但亏损严重,零售业务利润率创新高。
拼多多二季度营收增长7%,成本增长36%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长15%,交易服务收入增速低,经营现金流下降,补贴边际效益递减。
2. 这些平台面临着短期利润下滑和长期投入的矛盾,实质是争夺市场份额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博弈。
阿里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用于云和AI硬件建设,借AI商业化和云规模效应,形成从技术到利润释放的闭环。
美团加大对本地商业投入,虽三季度预计亏损,但通过动态调整投入规模维持领先,还想通过服务标准化和生态建设来平衡成本。
京东新业务目前增收不增利,不过靠“品质外卖”差异化模式与零售主业协同,来释放长期价值,并且有着明确的长期商业模式目标。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使短期利润下降,但通过降佣、深耕农业供应链,构建商家、平台、消费者三方关系,期望激活中小商家创新力,实现生态正向循环。
3. 当前“烧钱换市场”模式效果差别很大,监管“反内卷”政策促使竞争维度升级。
从效率上看,阿里、美团投入产出回报有限,京东新业务亏损严重,拼多多补贴效果逐渐变差。
从可持续性来讲,监管禁止损害商家行为,推动平台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未来竞争集中在技术壁垒、生态协同、供应链深度这三个维度,“烧钱”会逐渐被“技术投入+生态共建”替代,平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长期价值 。
专家介绍:郭涛,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