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通的文武之道——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之际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将在一小时候开始。作为一名思政与哲学教师,我想结合自身实际,谈一点体会。

      教师与战士,一文一武,很多道理却是相通的。

      之前我上课,多次发生将u盘插在多媒体设备上,下课时忘记取出带走的情形。由于我在两个校区上课,打电话让学委给我送过来,如果在同一校区还好,跨校区就很麻烦。

      于是我的解决办法是:又买了一个u盘,并将原u盘里的内容全部复制到这个新盘里——这就是著名的usa与usb。每次我都同时带上usa与usb,这样即使我将其中一个盘忘在某一教室而我又到另一校区上课了,包里仍然有一个备用盘,既不影响上课,也不用火急火燎地找学生给我送盘。

      这不是完美解决问题了吗?我这大聪明。

      然而,为了方便学生辨认(其实这是我想多了,根本毫无必要),我买的是一个与原来的外观一模一样的盘。

      但大家想想: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对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而且内容与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两个盘的外观或者形式是一模一样的,里面的内容呢?一开始也是一模一样的。然而,讲义也好,课件也好,陆陆续续总会有些修改。我这个人并没有那么勤快,每次修改后往往只存到了其中一个盘里。这样一来,usa与usb的内容就有了不同,而且差异肯定是越来越大。然而两个盘外观一样,形式的相同掩盖了内容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假象,让我很难及时分辨某些东西到底在哪个盘里。

      昨天上课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在u盘里打开教案时,发现没有我要讲的某个内容,我这才想起来它在usb的这份教案里被我无脑删掉了,但在usa里还有。幸亏usa就插在同一栋教学楼我们办公室的电脑上,我不到两分钟就将它取来了,没有影响上课。

      但我想了想,这中间的教训在于:过去只有一个盘,如果忘带了,我在做课前准备时立刻会发现并及时釆取措施;现在有两个盘,忘了其中一个,我反而会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且这两个盘外观与绝大部分内容也一样,这也很容易令我直到最后才发现问题。今天忘在同一栋楼这是侥幸,如果忘在别的楼或是另一个校区,那至少会耽误更多时间。

     结论是:

      1.备用盘虽然大大降低了忘取盘所带来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战士也是一样,不管装备多先进,资源多充足,都要牢记“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上决不能麻痹松懈,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2.不要把两个盘的外观弄成一样的,更不要被形式掩盖了内容,一切都要为高效的教学服务——战士也是一样,一切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服务于战斗力,服务于打胜仗,决不能搞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务虚名而召实祸。

      3.战士的终极武器是刺刀;教师的终极教具是粉笔。《士兵突击》里的袁朗说过,即使在现代化高科技战争中,当双方海陆空天的先进武器都对消完毕时,最后的比拼仍然要看士兵的勇气与智慧。几年前有一次上“当代西方哲学”课,我是连整个包都拿错了,教材、教案、课件都放在家里没带,就靠粉笔将两堂课上完。可见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问题,当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或u盘出问题的时候,教师用来托底的工作方式就是口授与板书。所以我一走进教室,首先会看有没有足够的粉笔,正如战士临战一定要擦亮他的刺刀。

     总之,教学要像打仗一样,有备而战,处变不惊。  

     今天阅兵的步兵方队将恢复刺刀,很好。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