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首秀只是遮羞布,平安好医生财报B面触目惊心

500

近日,平安好医生公布的2025上半年财报,犹如一颗投入医疗健康行业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从关键数据来看,平安好医生总营收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大增136.8%,这样的利润增长幅度,在行业内也是相当出色的成绩。

在业务板块方面,养老服务收入达1.72亿元,同比飙增263.9%,毛利率提升20.7个百分点至37.6%,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这一数据反映出平安好医生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快速拓展和强大潜力,也顺应了当下社会老龄化趋势下对养老服务的旺盛需求。

再看用户增长情况,截至6月底,居家养老权益用户同比增长83%,服务覆盖85个城市,家庭医生权益用户超3500万。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不仅体现了平安好医生的市场影响力,也为其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平安好医生在营收、利润和用户增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三大隐忧

不过,看似一片向好的业绩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隐忧。

一来,平安好医生业务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其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两大板块在总营收中占比较大。一旦这两个主要业务板块出现问题,比如受到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以2025上半年财报数据为例,健康服务板块收入占比达到了42%,医疗服务板块收入占比为51%。这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对这两个板块的依赖程度较高。

此外,业务结构的过度集中也会限制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当公司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两个主要板块时,在其他新兴业务领域的拓展就会受到限制,难以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来,平安好医生在2025上半年实现了盈利,但盈利的持续性仍有待考验。

平安好医生盈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前,经历了长达9年的持续亏损期,累计亏损超过70亿元。关键是,其当前的盈利得益于费用控制和业务结构的优化,但这些因素对盈利的支撑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一方面,费用控制存在一定的限度,过度压缩费用可能会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业务转型的过程充满挑战,新业务的拓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且在初期往往难以实现盈利,这可能会对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拖累。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平安好医生的盈利持续性构成威胁。

三来,AI技术在平安好医生的业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其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风险。

此前,平安好医生在AI技术应用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像AI辅助咨询问诊准确率约98%,复杂疾病MDT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AI日承接问诊量达40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过,数据安全是个大问题,医疗数据涉及用户隐私,一旦泄露,不仅会损害用户利益,还会让公司信誉受损。

2025年上年,平安好医生盈利虽至,但业务结构单一、盈利根基未稳、AI风险暗涌,未来仍如履薄冰。

夹缝求生

500

平安好医生所处的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态势可谓是“硝烟弥漫”,各大巨头纷纷逐鹿其中。

一方面,阿里健康依托着阿里巴巴集团强大的生态流量优势,如支付宝、淘宝的海量用户入口,轻松实现了“医+药+险”闭环服务模式,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医药电商方面,阿里健康成绩斐然,在 B2C(天猫医药馆)、B2B(药品批发)、O2O(急送药服务)等领域全面开花,占据了中国在线医药市场约60%的份额;;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阿里健康接入了超过10万名医生,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电子处方、慢病管理等服务,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京东健康同样不容小觑。2025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收入达到353亿,同比增长24.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行业领先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企业,京东健康在“医+检+ 诊+药”闭环模式创新、专业服务矩阵打造、AI大模型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进一步巩固了“线上健康消费第一入口”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拥有自营物流体系,在药品的品控、配送速度和覆盖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又快又好”的服务体验。其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25年更是突破2亿大关,日均问诊量也超过50万,用户粘性和品牌效应不断增强。

除此之外,腾讯云医疗凭借社交、支付优势发展迅速,美团医疗依靠强大的用户基础和线下服务场景涉足互联网医疗。这些竞争对手各有优势,在不同领域发力,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让平安好医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平安好医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市场份额来看,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相比,平安好医生在营收规模上存在一定差距,这反映出其在市场拓展和用户获取方面的压力较大。在业务特色上,阿里健康的生态流量优势和京东健康的物流及供应链优势,都给平安好医生的差异化竞争带来了难题。

总之,平安好医生在巨头夹缝中面临“规模差距+差异化缺失”的双重挤压。

危中寻机

业务结构不合理、盈利持续性不确定、AI技术应用风险,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问题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平安好医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隐忧,实现可持续发展,平安好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在研发投入方面,应加大对AI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误诊风险,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例如,持续优化AI医疗模型,引入更多的医疗数据进行训练,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

在合作拓展上,加强与医疗机构、药企等的合作,拓展业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可以与更多知名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等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与药企合作,共同开展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项目,加强在医药电商领域的供应链优势。

对于业务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对特定业务板块的依赖,培育新兴业务增长点。比如,加大在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开发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展望未来,虽然平安好医生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拥有广阔的发展机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平安好医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只要平安好医生能够正视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就有望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持续保持竞争力,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