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啤酒造假之辩:从一处遗址引发的伪史争议

2021 年 2 月,一则 “埃及 - 美国联合考古队在尼罗河西岸阿比多斯发现 5000 多年前啤酒作坊遗址” 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这座被认为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啤酒厂,由 8 个长 20 米、宽 2.5 米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分两排放置约 40 个陶制加热缸,一次可酿造 2.24 万升啤酒。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一发现背后的种种细节,以及古埃及啤酒相关的史料与考古证据时,会发现所谓的 “古埃及啤酒” 更像是一场精心构建的伪史骗局。

                                               

500

从史料来源来看,关于古埃及啤酒的记载极度匮乏且可疑。所谓 “古埃及人把面包搓碎泡水酿啤酒” 的最早文字出处,仅仅是希罗多德《历史》中的一句话:“他们把一块面包揉碎,和清水一起做成一种饮料。” 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古埃及一手文献,如象形文字、圣书体、世俗体文献,提到 “beer” 或 “zythum” 的完整酿造流程。埃及学里将 “ḥnq.t” 译成 “啤酒” 不过是一种猜测,该词在绝大多数语境中其实指的是 “发酵面包粥”。而真正系统描述 “古埃及啤酒” 的,是 19 世纪德国埃及学家 Georg Ebers 于 1874 年的《Ägypten und die Bücher Moses》。这意味着,现代人关于古埃及啤酒的知识谱系,完全是 19 世纪欧洲人的二次建构,缺乏可靠的原始依据。

500

再看考古证据,其中存在着明显的 “循环论证”。1906 年英国考古学家 Flinders Petrie 在阿比多斯墓地发现了所谓的 “啤酒罐”,但 2007 年大英博物馆对这批器物进行重新检查时,发现内壁只有麦曲痕迹,没有酒石酸或草酸钙结晶,而这两种盐类是公认的大麦啤酒特征残留。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考古化学家 Patrick McGovern 用红外光谱宣称在 Hierakonpolis 陶片里检测到 “大麦啤酒草酸钙”,但 2021 年德国马普所重新测试同批样本后,指出其谱图其实是 “石灰水 - 灰浆污染”。更值得注意的是,显微照片里看到的 “发酵孔洞” 并非啤酒独有,古埃及烤面包在高温下也会产生蜂窝孔,考古报告常常把 “发酵面包” 和 “发酵饮料” 混为一谈,这使得所谓的考古证据难以立足。

500

西方之所以如此建构古埃及啤酒的叙事,源于其中心论的叙事需求。19 世纪欧洲啤酒资本,如巴伐利亚宫廷酿酒师协会、英国 Bass 酒厂等,急需一个 “古老而高贵” 的啤酒起源故事,以提高工业啤酒的文化合法性。德国埃及学家 Georg Ebers 与英国啤酒商赞助的埃及考察团合作,将 “埃及啤酒” 写进大众科普读本,随后被纳入 20 世纪初各国教科书。这一叙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进一步固化,德国需要强调 “啤酒是雅利安 - 埃及文明遗产”,英国则用 “埃及啤酒” 来对抗法国 “葡萄酒文明” 的文化话语权。

500

反观中国,作为酿酒界的老祖宗和扛把子,有着确凿的酿酒历史证据。中国最早的酿酒遗址是贾湖遗址,距今已有 9000 年,且已知世界上所有酿酒菌都源自中国。这一事实与古埃及啤酒缺乏可靠证据形成鲜明对比。古埃及所谓 5000 年前的啤酒厂,连最基本的酿酒酵母菌来源都无法说清,没有酿酒菌,何谈酿造啤酒?

500

贾湖遗址

综上所述,所谓 “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就酿造啤酒”,实则是 19 世纪欧洲殖民考古学在大英博物馆和巴伐利亚啤酒商资助下,把努比亚 - 黎凡特地区的早期发酵面包粥技术,包装成 “古埃及啤酒”,以服务于工业啤酒的文化营销。古埃及啤酒,不过是现代西方制造的又一个伪史标签。(微信公众号【雁木之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