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年轻化”,海信的业绩会见顶吗?

500

文丨吕行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000字)

【正经社“家电突围赛”观察之12】

500

海信的业绩还在一路高歌。这意味着其可以沿着原有产业红利持续高歌吗?答案,不妨从业绩报告中寻找。

8月25日晚间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海信视像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

不到一个月前的7月底,海信家电的营收达到493.4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为20.77亿元,同比增长3.01%。

500

作为海信两大核心基本盘,看上去家电与视像的财报亮点颇多。不过,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这家起家于家电的老牌制造企业,已进入转型深水区:

传统基本盘业务增速放缓,市场白热化竞争考验品牌可持续造血能力,人事变动带来不确定性,新业务举步维艰。

回过头来看,管理队伍的年轻化真能带领企业破局吗?一切或许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1

干部年轻化背后

近年来海信集团开始推进自身变革,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核心管理者日渐年轻化。

这从年仅40岁出头的高玉玲就任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就能看出。这位2007年加入公司的女性从财务工作做起,通过不懈努力,逐步成长为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直至目前的子公司负责人(参见正经社《海信家电女将上位,并非并购上瘾?丨正经深度》)。

不过,高玉玲的上任,仅仅只是海信变革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是布局多年的管理战略调整。自2022年海信灵魂人物周厚健退休开始,2023年2月,“70后”的贾少谦便开始成了海信董事长的接棒者。同时,海信强调,前任董事长林澜主动请辞,“即为干部年轻化作出了表率”。

500天内两度换帅,其中集团董事长换了2任,总裁换了1任。这看似频繁的变动,本质上是贾少谦掌控全局后即强调发展要从变革开始的一大信号,对新掌门人而言,从顶层架构开始,“少壮派”掌权或许才能解决目前的大企业病问题。

其实,这样的人事调整举动并不意外,因为年轻化、专业化确实成为海信的趋势。今年以来,海信的管理层出现多次变动,如原海信家电执行董事夏章抓卸任;朱聃被选举为执行董事;钟耕不再连任海信家电独立非执行董事.........此次上任海信家电董事长一职的高玉玲更是年仅44岁的“80后”,无疑再次给外界传递了海信管理层的年轻化态势。

另外,贾少谦也对海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2023年9月,海信重新启动架构调整,组建了消费者事业群,统摄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两大To C产业群,以及海信国际营销公司和中国区营销总部,力图从技术、产品、市场、营销等各方面进行调整。

不过,从多年前到多年后,年轻化战略的推行,还需要能给海信带来更大的腾飞和业绩的青春活力才行。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家电行业已经逐渐饱和,单一产品或细分行业的市场需求有限。海信家电虽然拥有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多条产品线,但在与海尔、美的、格力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最好的证明之一是,相比2024年同期营收增幅为13.27%、净利润增幅为34.61%,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增速均大幅下滑。

暖通空调是海信家电最大的业务板块。上半年海信家电的暖通空调业务营收为236.9亿元,同比增长4.07%,毛利率下滑1.56%。

在空调市场,美的、格力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布局,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海信家电的空调虽有增长,但市场占有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加之小米的入局和快速增长使得空调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加焦灼,海信家电在主力营收板块将面临更多竞争。

经营层面,海信在改善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优化负债结构方面依然有进步空间,如果由此影响后续在研发投入、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的资金支撑,则会影响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500

新兴业务尤其需要这种可持续的差异化的竞争力,三电公司汽车热管理收入仅同比增长3%。海信家电虽在2021年斥资钱3亿元收购三电公司进军汽车热管理业务,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从目前增长速度和市场影响力来看,这种步伐还是不算太快。

2

视像红利还有多久见顶?

更多精彩,详见:(崇尚“年轻化”,海信的业绩会见顶吗?【《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