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在全球占比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产量榜TOP10中,中国钢企独占6席。在产量这块,中国钢铁恐怖如斯。
这还是全国到处在抓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大环境下实现的。不过中国钢企也同时存在大而不够强、产量多而不赚钱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净利润这块,中国最挣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的净利润加在一起,却还没有日本排第一的日本制铁高。
▼
上世纪末,日本制铁也曾遇到过产能过剩的情况,2018年甚至出现严重亏损。但短短几年,日本制铁就成功扭亏为盈、大赚特赚,还出资1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钢铁(USS)。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3964万吨,而中国宝武集团的产能则高达1.3亿吨,但日本制铁的净利润竟然如此之高,究竟是咋搞的呢?
日本之石,可以攻玉?
在战后的1946年,彼时的日本不说是回到石器时代,那也是彻底去工业化和城市化了。当年,日本钢产量只有56.4万吨,而美国同期则高达6600万吨。
不过,日本钢铁产业很快就吃到了朝鲜战争爆发、国内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以及全球化的红利,在1946~73年间迎来爆炸式增长。到1973年,日本钢铁产能达到巅峰,产量高达1.19亿吨。
顺便说一句,1950年,日本制铁(现在日本制铁的前身)被美国强制拆分为八幡制铁与富士制铁两家企业。二战期间,日本制铁的八幡制铁所,是日本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说是军国主义的战争引擎也毫不为过。
到了1970年,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又重新合并成新日本制铁。今天的日本制铁官网上,只字不提自己二战期间干了啥,正如很多战前就成立的日本企业那般。
彼时日本比较强的钢铁企业共有5家,分别是新日本制铁、NKK(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住友金属和神户制钢。其中NKK与川崎制铁在02年合并为JFE,2012年,新日本制铁跟住友金属合并,后于19年更名为如今的日本制铁。
▼
从73年开始,一直到2003年,日本钢铁产业历经两次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签订和泡沫经济破裂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曾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面对经营条件恶化,日本钢铁企业发了这么几招:
首先是从上游铁矿石入手,因为炼钢的成本里,光铁矿石就占了约40~50%,用量还特别大。只要能买到便宜的铁矿石,钢铁生产成本就能降下来。
日本钢铁企业的办法,是深度介入铁矿资源的投资与控股,成功以低成本搞到长期供应铁矿石渠道。
当前全球铁矿石供应,主要被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福德士河四大矿商控制的。资源匮乏的日本,每年都必须要进口大量铁矿石。
因此,早在04年,新日本制铁就跟必和必拓、力拓签订了合作协议,06年又搞定了淡水河谷,成功解决了铁矿石成本问题。
日本制铁名古屋制铁所的夜景
(图:dai@LandscapePhotoGallery)▼
其次则是集中主要资源搞产业升级,增产诸如电工钢、镀锌板、镀锡板等高附加值钢材,减少如建筑用钢等低附加值钢材的产能。
70年代后,日本城镇化率陷入增长放缓阶段,城镇化的停滞影响了钢材的需求。对此,日本钢铁企业逐渐增加出口占比,靠出口来消化多余的产能。
还一个就是日本政府的有形大手——先后推出的《特安法》、《产购法》等法案,帮助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
此外,日本钢铁业的老大日本制铁,还通过搞行业内部消除竞争、技术分享等手段,帮助日本钢铁产业整体性发展。
日本制铁名古屋制铁所
(图:ins@star_roman_)▼
一年内扭亏为盈
2019财年,日本制铁亏损高达406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4.5亿元)。面对巨额亏损,日本制铁拿出了“开源节流”的改革方案。
第一板斧先挥向自己,关停高炉4座、让高炉提前进入检修阶段、给员工放无薪假,还有就是调整、重组生产线与企业,从而降低成本。
高炉是用来将铁矿石炼成生铁的设备,往高炉里加入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在高温下,铁矿石发生还原反应,融化为铁水,而铁矿石中的杂质如二氧化硅、磷、硫等杂质,则会与熔剂石灰石一起融化为炉渣。
高炉有个特点,一旦烧起来了就不能轻易关停,必须24小时连轴烧,关停往往比持续烧下去经济损失要更大。由此可见,日本制铁的改革决心不可谓不大。
在人员成本这块,1992年日本制铁共有3.73万名员工,到了2015年就只有1.43万人了。员工规模降低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上升,人均粗钢产量从约677吨/人,增加至约2000吨/人。
在生产车间上班的甜妹
(图:nikkei)▼
第二板斧还是挥向自己,即“以盈利为导向生产”,优先生产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产品订单,同时降低利润率低的钢铁产能。
举个例子,常规薄板钢材的价格是2万元/吨,而1吨厚度仅为0.015毫米的“手撕钢”则高达150万元。
特殊钢就是具备特殊的化学成本、使用特殊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与性能、可以满足特殊需求的高性能合金钢。
比如说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耐热钢等等,就是比较常见的特钢。特殊钢附加价值高,卖得多,挣得就更多。
2020年,日本粗钢总产量为8318.65万吨,其中含特殊钢1743.62万吨,特殊钢产能占比约20.96%;相比之下,同年我国粗钢总产量则是106476.65万吨,其中含特殊钢13107.16万吨,特殊钢产能占比仅为12.31%。
至于第三板斧,则是挥向客户,就是跟客户协商,提高长期协议销售的钢材价格。这招虽然会引起丰田等长期合作大客户的不爽,却实打实地提升了收入。
日本制铁九州制铁所的厚钢板
(图:city.oita.oita.jp)▼
三板斧下来,日本制铁仅用了1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利润达到1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1亿元)。
到了2021财年,利润则直接起飞到84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2.75亿元),仅仅2个财年就实现了从巨亏到大赚。
日本制铁的复兴,背后其实是日本钢企在面对中国的产能优势时,着重在中高端钢材领域发力。
中国钢企,路在何方?
对比日本钢铁企业,中国钢铁企业规模大却不够强,多个方向还存在提升空间。虽然产能长期霸榜,但在营收、利润规模、吨钢收入、劳动效率等数据上,却远远落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与出口国,2024年出口钢材1.107亿吨,每吨钢材平均价格为755.4美元。
去年一整年,我国钢材出口呈现出一种“量增价跌”的态势,出口量高,但总金额下降,相当于每吨钢材卖得比去年更便宜了。
前文提到,铁矿石是影响钢材成本的重要因素,而我国钢铁企业又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因此当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时,就会严重影响钢材利润。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高居世界第一,2024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2.37亿吨,每吨平均价格为106.9美元,前三大来源国分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我国钢铁企业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
这已经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而是整个鸡窝都在一个篮子里了。为此,我国在世界其他地方搞起了找矿工作,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西非的西芒杜铁矿项目。
▼
几内亚境内铁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高达199亿吨),同时具备了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易(露天地表矿)等优势。2024年,我国宝武钢铁集团正式成为西芒杜铁矿项目的股东,预计该矿投产后可以提高我国3~5%左右的高品位矿石自给率。
这几年,中国钢铁企业过得相当辛苦,国家对钢铁行业这几年一直在搞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在帮助这些企业转型。其实,以日本制铁为代表的日本钢铁企业,过去曾走过的路和坑,相当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至今,已有了不小进步,比如宝武的LNG船用殷瓦钢、太钢的圆珠笔钢、鞍钢的航母甲板钢等等,都是在积极突破技术壁垒,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国家必将走出一批真正大而强的钢铁企业。
1、《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降1.7%(附各省粗钢产量)》
2、《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18.826亿吨 同比下降0.8%》
3、《2024年全球50大钢企产量排行榜出炉》
4、《帰ってきた「日本製鉄」 複雑な社名の歴史》
5、《2024年,四大矿山赚了中国钢铁行业10倍的利润!》
6、《全球钢铁业结构调整之路——日本篇》
7、《一笔149 亿美元的收购案:谁“杀死”了美国钢铁?丨氪金 · 大事件》
8、《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一:日本》
9、《日本2024年出口钢材3171万吨同比下降3.0%》
10、《日本制铁2020财年显著减亏》
11、《日本制铁2022财年利润小幅增长》
12、《日本制铁追加关停高炉》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
14、《日本钢企的破“卷”之道》
15、《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钢铁强国》
16、《【钢铁知识】特钢系列报告之一:大国钢铁之中国特殊钢简介》
17、《透过日本特殊钢发展看中国钢铁“双碳”的未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寿命是“双碳”的需要》
18、《2024年中国出口钢材11071.6万吨,同比增长22.7%,铁矿进口量创下新高》
19、《能源用钢开新局,“两高一特”再发力》
20、《预计2025年底投产!西芒杜项目推进顺利,全球铁矿石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