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最长脸的应用场景

国产新势力汽车的智驾越来越强大了。我只坐过朋友的极氪001,那可能是“恐龙”级智驾,和现在的已经不能相比了。现在的智驾在城区街道穿梭自如,可以一键招来,智能得多了。

突然想到,智驾可能对旅游业特别有用,尤其是中外旅游者的自驾游。

自家汽车智驾出门,省好多力气,可以沿途欣赏风景,到了陌生城市,也少了很多紧张。但智驾对外国旅游者可能特别有用。欧美人有自驾旅游的习惯,不仅行程更加自由、更加随心所欲,也更加接地气。旅游团打卡总是隔了一层,大巴如此,火车、飞机更加隔膜。还是需要自驾,才脚踏实地。

但到外国自驾毕竟人生地不熟,交通规则、驾驶习惯都陌生,交通标志也不大一样,如果碰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那样的左驾,更是手忙脚乱。有智驾帮忙代劳大部分驾驶,总体的自驾旅游体验就好多了。

这对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更加重要。中国公交发达,但慢说外国人,中国的外地人都不容易玩转。要是可能,还是自驾更加方便,便于掌控旅程。

现在好像外国人驾照(包括国际驾照)在中国还不承认,至少旅游签证的人不行,但总会开放的。签证都免签了,驾照有什么不能开放的?有些国家不认中国驾照,中国对等就是了。但外国人到中国开车的问题比中国人到外国开车更大。中国人敢到外国开车的,十之八九懂点外文。外国人懂中文的本来就少,那些“Carefully Falling Into The River”之类的标志更加把人家看得一头雾水,不把车开到水里才怪。对了,那是“小心落水”的英文标志。原以为是有人恶搞,但我真见过。

有了智驾,就好多啦,大部分驾驶任务都可以交给智驾。这样,外国旅游者就不必“困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旅游热点,可以自己深入山乡水寨了。

一键招来也可以一键还车,租车还车在机场、火车站还好,偏离一点就很不方便。这个一键功能真是太有用了。

对于租车客来说,要是酒店没有停车,或者没有免费停车,晚上一键还车也是一个选项,当然要冒明天一键而租不到车的风险,或许人家的车都租出去了。但一键停到有空位的公共停车场还是可以的。现在远程支付、车牌自动辨识都是现成的,能一键停车了。

中国电车已经在欧美名气大躁,但欧美人大多没有真见识过。中国智驾更是欧美人没有见识过的。用这种他们能够理解而且有日常使用场景的尖端科技震一震,比多少“鹰击”导弹、南北六代都管用,“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些”就是震耳欲聋的问题了。要说长脸,这可能是最长脸的,比茶叶、丝绸、故宫、张家界更加震他们几个跟斗。现在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外国人来华旅游的打卡项目,要把中国智驾也编入他们的打卡项目!

不过作为顽固的“反智派”,本人还是对那么多功能都电子化感到忧虑。比如说,用摄像头代替内外后视镜,到底有无必要?摄像头总是要坏的,早晚而已。坏了就修,说起来容易,但路上坏了,是接着开,还是就地停车?作为必要的安全装置,应该是没有后视功能后必须停车的,但驾车人做得到吗?

摄像头也更加容易被太阳照出炫光。反光镜也会,但人能稍微往侧面闪一下避开,摄像头就不会闪了,广角镜头也没法闪。这些问题怎么办?

嘿嘿,作为自动化干了40年的老江湖,我并非没有接触过传感器、自动化技术,反而是见过太多了。还记得“墨菲法则”吗?任何可能出毛病的东西,都将出毛病。还有“墨菲推论”:总是在最怕出毛病的时候出毛病。

相对来说,一键招来、一键停车还好些,这些都是在车内没人的情况下,责任清晰。

现在智驾如火如荼,很担心接着会爆发性地出一阵问题。还记得家用电脑联网的时候吗?大家都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蜂拥地裸奔上网,马上就发现了上网有风险。几番折腾后,才建立基本的网路安全观念。智驾也需要这样的磨合吗?希望不要出太多痛苦才好。

但不管怎么说,智驾是进步,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螳臂当车。智驾可靠性是长期使用中才出的问题,旅游者短期使用,问题不大。

站务

全部专栏